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863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34
本申请属于信息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其利用一种统一的编码规则管理:规则建模、规则注册、规则审核、规则发布、规则变更、规则冻结、规则版本管理、规则绑定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规则模型定义,提供对编码合规性校验服务,以保证生成编码的质量。解决现阶段由于各个软件厂商采用自定义、固定的编码规则进行设计,将编码规则固化在软件程序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各个工业要素的编码规则还隐含在各个软件系统中,造成对同一个要素对象在不同的系统中编码不一样,不同系统之间的编码相互识别,信息在业务过程中有效传输,跨系统、跨部门、跨组织之间的业务协作受限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统一的编码规则管理:规则建模、规则注册、规则审核、规则发布、规则变更、规则冻结、规则版本管理、规则绑定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规则模型定义,提供对编码合规性校验服务,以保证生成编码的质量。解决现阶段由于各个软件厂商采用自定义、固定的编码规则进行设计,将编码规则固化在软件程序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各个工业要素的编码规则还隐含在各个软件系统中,造成对同一个要素对象在不同的系统中编码不一样,不同系统之间的编码相互识别,信息在业务过程中有效传输,跨系统、跨部门、跨组织之间的业务协作受限等问题,属于信息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互联网实现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工业要素进行标识、管理和识别,工业工程中的要素对象包括企业员工、企业组织、产品、物料、设备、产线、场地、供应商、客户、工业活动对象、事件任务等,不同的工业要素对象根据其自身的特性,需要采用不同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及解析,工业要素对象的唯一性标识是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基础。目前行业中还未提供工业要素的统一编码方案,针对现阶段由于各个软件厂商采用自定义、固定的编码规则进行设计,将编码规则固化在软件程序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各个工业要素的编码规则还隐含在各个软件系统中,造成了对同一个要素对象在不同的系统中编码不一样,不同系统之间的编码相互识别,信息在业务过程中有效传输,跨系统、跨部门、跨组织之间的业务协作受限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通识性的工业要素编码规则管理方法,对各种编码规则的定义、模型、生命周期进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
[0003]固定的编码规则扩展性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调整编码规则,由于新规则不能与旧规则兼容,造成业务处理上的困难,若对旧编码按照新规则进行映射,会导致大量的重复工作。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识性的工业要素对象的编码规则方法,以满足不同要素的个性化编码需求,提供统一的编码规则管理方法,包括:规则建模、规则注册、规则审核、规则发布、规则变更、规则冻结、规则版本管理、规则绑定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定义规则模型,提供对编码合规性校验服务,保证生成编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阶段由于各个软件厂商采用自定义、固定的编码规则进行设计,将编码规则固化在软件程序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各个工业要素的编码规则还隐含在各个软件系统中,造成了对同一个要素对象在不同的系统中编码不一样,不同系统之间的编码不能相互识别,信息在业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传输,跨系统、跨部门、跨组织之间的业务协作受限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通过采用一种统一的编码规则管理
管理方法,包括:规则建模、规则注册、规则审核、规则发布、规则变更、规则冻结、规则版本管理、规则绑定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规则模型定义,提供对编码合规性校验服务,保证生成编码的质量,包括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0006]A.构建工业要素编码规则引擎;
[0007]B.完成编码规则模型、编码规则元素关系结构、编码规则存储结构等功能单元的具体实施。
[0008]所述步骤A特征为:所述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通过由编码规则模型结构、编码规则元素关系结构、编码规则存储结构数据信息组成的编码规则模型实现,用于支撑工业要素编码规则核心引擎按照规则要求,完成不同要素的个性化编码需求,提供统一的编码规则管理,其中编码规则模型的实现过程包括编码规则注册和编码规则变更;其核心引擎由编码查询、编码校验、编码解析、编码生成、编码分发功能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0009]所述步骤B特征为:所述编码规则模型包含编码段、编码分隔符、编码分组/编码位,其编码规则模型由若干编码段按照顺序组合而成,编码段之间由编码分隔符连接,编码段包含若干编码分组,编码分组具有相应的物理意义,其中编码分组包含若干编码位,编码位的取值从基础编码数据表中获取,编码长度为编码段的字符个数与编码分隔符字符个数之和,如图2所示。
[0010]①
编码段:用于生成单个编码规则的编码段定义,每个编码规则由若干编码段组成;
[0011]②
编码分隔符:用于分隔编码段的符号,分隔符号为英文半角,包括:空格""、#、&、*、+、,、

、.、/、:、@、\、^、_、|、~;
[0012]③
编码规则:用于通过表的方式表述工业要素对象编码规则,编码规则表中的每条记录表示一个编码规则;
[0013]④
编码分组:由编码段中的若干编码位组成的单个分组,其具有对应的物理意义;
[0014]⑤
编码位:是编码分组中的最小编码单元,编码位具有对应的编码值,编码值取值类型为数字或大写字母,编码值取值范围如表1所示,编码值是组成编码的基础数据,其用于解析编码位的含义,便于人工识别,编码值代表工业要素对象的分类信息、特征信息、流水号、编码校验,其中特征信息包括:材料特征、工艺特征、设计特征、版本特征、地域特征。
[0015][0016]表1编码值取值范围表
[0017]所述步骤B特征为:所述编码规则元素关系结构由若干编码段组成,编码段之间由编码分隔符连接,假设一种编码规则如图3所示,其由第一段“S1”、第二段“S2”和第三段“S3”组成;第一段“S1”包含编码位“S1C1”、“S1C2”、“S1C3”,其中“S1C1”是编码分组,“S1C2”和“S1C3”的组合是编码分组,具有相应的物理意义;编码位“S1C1”对应编码值“X”,“S1C2”和“S1C3”的组合对应编码值“OR”;每位编码值是0到9的数字或者A到B的英文字母表示,一位编码有36个取值范围,两位编码有36*36个组合取值范围,多位编码有36
n
个组合取值范围,每个具体的编码值含义根据业务属性由编码基础数据表定义。
[0018]所述步骤B特征为:所述编码存储规则由编码规则表、编码段表、编码位/分组表、基础编码数据表组成,如图4所示,其中编码规则表与编码段表为一对多的关联关系,编码段表与编码位/分组表为一对多的关联关系,编码位/分组表与基础编码数据表为一对多的关联关系。
[0019]编码规则存储表清单,如表2所示。
[0020]表2编码规则存储表清单
[0021][0022][0023]数据存储数据结构字段类型如表3所示,其中VARCHAR字段类型为可变长度字符串,取值范围为1至8,000个字符;BIGINT字段类型为长整数,数值范围为
‑263
至2
63

1的整数;INT字段类型为整数,数值范围为
‑231
至2
31

1的整数;TINYINT字段类型为短整数,数值
范围为

128至127的整数。
[0024]表3现使用的数据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要素标识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方法由编码规则模型结构、编码规则元素关系结构、编码规则存储结构数据信息组成的编码规则模型实现,用于支撑工业要素编码规则核心引擎按照规则要求,完成不同要素的个性化编码需求,提供统一的编码规则管理,其中编码规则模型实现过程包括编码规则注册和编码规则变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编码规则模型包含编码段、编码分隔符、编码分组/编码位,其编码规则模型由若干编码段按照顺序组合而成,编码段之间由编码分隔符连接,编码段包含若干编码分组,编码分组具有相应的物理意义,其中编码分组包含若干编码位,编码位的取值从基础编码数据表中获取,编码长度为编码段的字符个数与编码分隔符字符个数之和,其中,编码段用于生成单个编码规则的编码段定义,每个编码规则由若干编码段组成;编码分隔符用于分隔编码段的符号,分隔符号为英文半角;编码规则,用于通过表的方式表述工业要素对象编码规则,编码规则表中的每条记录表示一个编码规则;编码分组由编码段中的若干编码位组成的单个分组,其具有对应的物理意义;编码位是编码分组中的最小编码单元,编码位具有对应的编码值,编码值取值类型为数字或大写字母,编码值取值范围从编码取值范围表中获取,编码值是组成编码的基础数据,其用于解析编码位的含义,便于人工识别,编码值代表工业要素对象的分类信息、特征信息、流水号、编码校验,其中特征信息包括:材料特征、工艺特征、设计特征、版本特征、地域特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编码规则元素关系结构由若干编码段组成,编码段之间通过编码分隔符连接,每位编码值是0到9的数字或者A到B的英文字母表示,一位编码有36个取值范围,两位编码有36*36个组合取值范围,多位编码有36
n
个组合取值范围,每个具体的编码值含义根据业务属性由编码基础数据表定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编码存储规则由编码规则、编码段、编码位/分组、基础编码数据表组成,其中编码规则表与编码段表为一对多的关联关系,编码段表与编码位/分组表为一对多的关联关系,编码位/分组表与基础编码数据表为一对多的关联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编码规则注册用于将定义的编码规则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包括:建模(定义)、注册、审核、发布,具体为:

收集各信息技术IT、生产控制技术OT、通讯技术CT系统间关联数据资源及工业要素对象信息,通过工业要素编码规范的标准,实现全局管理,并转至步骤



将步骤

中收集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并根据分析整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要素对象编码规则,编码规则包含编码段、编码分隔符、编码位及编码值的取值范围,转至步骤



注册,将步骤

中定义的数据按照编码规则的要求录入到系统编码规则表进行存储,编码段信息写入编码段表,编码位及编码分组写入编码位(分组)表,编码值的含义写入基础编码数据表,转至步骤



审核,将步骤

中写入的存储数据进行提交审核,通过审核合格的数据信息进入步骤

,反之转至步骤



发布,工业要素标识编码的发布及使用,以创建发布工业要素编码版本为准,当再次变更工业要素编码时对其版本升级,并停用历史版本,使用升级后的版本生成新的工业要素标识编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编码规则变更用于对数据库中已存储的编码规则进行修改,包
括:冻结、变更、审核、发布,具体为:

选择需要变更的编码规则,并转至步骤



冻结,将步骤

中选择的编码规则进行冻结,并通知下游业务系统或系统服务停止调用该编码规则生成服务,转至步骤



变更,将步骤

中冻结的编码规则进行变更,变更用于增加编码段、新增基础编码数据,转至步骤



审核,将步骤

中变更的数据存储并进行提交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刘竟成欧增奇于万钦郭军彭景傅相林刘根利何君莲陈静刘春雷邓月华胡方霞刘期烈刘燕徐勇军杨涌陈震宇杜亚军龙华黄海松刘琴秦小林林小光白勇刘雨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斯欧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