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卡匣。卡匣包括多个螺旋状卡槽以及旋转轴。每一螺旋状卡槽具有开口,而旋转轴贯穿螺旋状卡槽。提供硬板,其中硬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2.0毫米之间。令驱动组件固定于硬板的一端以带动硬板从螺旋状卡槽的开口进入于螺旋状卡槽内,且驱动组件缠绕旋转轴,以驱动旋转轴旋转而带动硬板卷绕成卷状。以驱动旋转轴旋转而带动硬板卷绕成卷状。以驱动旋转轴旋转而带动硬板卷绕成卷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板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用卷式方式制作软板(FCCL)为软式电子产品的标准制程作业,且用卷式板材生产产品有需多优点。由于卷式板材能在机台上连续生产,环境控制变异小。相对于片式板材的批量生产而言,卷式板材不需要每片板材各自上下板以及对位,且板边利用率增加并具有良率以及速度快的长处。然而,硬板材料的基板,乃至于硬板基板的封装制程至今仍限制片式板材,其原因有二:其一为用硬式板材在收放板材时,需要利用大直径圆柱型的卡匣收储,以免板材由于弯折而造成的损害,并须在制品区须保持无接触,其二需要强力的卷力才能将硬板材卷成圆柱。基于以上原因,以致于业界至今尚未利用卷式板材制作硬板的基板和封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其制程简单且快速。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卡匣。卡匣包括多个螺旋状卡槽以及旋转轴。每一螺旋状卡槽具有开口,而旋转轴贯穿螺旋状卡槽。提供硬板,其中硬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2.0毫米之间。令驱动组件固定于硬板的一端以带动硬板从螺旋状卡槽的开口进入于螺旋状卡槽内,且驱动组件缠绕旋转轴,以驱动旋转轴旋转而带动硬板卷绕成卷状。
[0005]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多个螺旋状卡槽包括第一螺旋卡槽、第二螺旋卡槽以及第三螺旋卡槽。卡匣还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中介板。上盖板具有第一螺旋卡槽,而下盖板具有第二螺旋卡槽,且中介板具有第三螺旋卡槽。中介板位于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而硬板的相对两侧位于第一螺旋卡槽与第二螺旋卡槽之内,且硬板位于第三螺旋卡槽内。
[0006]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卡匣的中介板、上盖板及下盖板中至少二者与硬板直接接触。
[000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还包括令驱动组件固定于硬板的一端以带动硬板从螺旋状卡槽的开口进入于螺旋状卡槽内之前,喷涂涂料于上盖板的第一螺旋卡槽、下盖板的第二螺旋卡槽上以及中介板的第三螺旋卡槽上。
[0008]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涂料包括铁氟龙润滑剂。
[0009]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硬板为以铜箔基板作为衬底的封装载板,其中铜箔基板的厚度介于0.2毫米至1.0毫米之间。
[0010]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硬板为以不锈钢板作为暂时衬底的封装载板,且不锈钢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0.4毫米。
[0011]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硬板为以具有用以置放电子元
件的凹槽结构的铜箔基板作为暂时衬底的封装载板,且铜箔基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0.5毫米之间。
[0012]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硬板为以具有用以置放电子元件的凹槽结构的不锈钢板作为暂时衬底的封装载板,且不锈钢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0.4毫米。
[0013]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卷绕成卷状的硬板的内径介于80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
[001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还包括提供另一卡匣,其中另一卡匣与卡匣连接之间连接连续式生产设备。硬板由另一卡匣输出,且经由连接式生产设备制作后,由卡匣收纳成卷。
[0015]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是令驱动组件带动硬板从卡匣的螺旋状卡槽的开口进入于螺旋状卡槽内,且驱动组件会缠绕旋转轴,以驱动旋转轴旋转而带动硬板卷绕成卷状。如此一来,厚度介于0.1毫米至2.0毫米之间的硬板则能形成卷式硬板。简言之,本专利技术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其具有制程简单且快速的优势。
[0016]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8]图1A至图1C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
[0019]图2A至图2D为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例的硬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的局部步骤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连续式生产设备;
[0023]20:电子元件
[0024]110、110a、110b:卡匣;
[0025]112:上盖板;
[0026]112a、114a、116a:螺旋卡槽;
[0027]114:下盖板;
[0028]116:中介板;
[0029]117:圆柱状桶体
[0030]112b、114b、116b、117a:开口
[0031]118:旋转轴;
[0032]120、120a、120b、120c、120d:硬板;
[0033]122a:玻纤树脂基材;
[0034]122b:不锈钢板;
[0035]124a:第一铜箔层;
[0036]126a:第二铜箔层;
[0037]128a、128b、128c、128d:绝缘层;
[0038]129c、129d:层;
[0039]130:驱动组件;
[0040]140:涂料;
[0041]C1、C2:凹槽结构;
[0042]S1:上表面;
[0043]S2:下表面;
[0044]S3: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5]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0046]图1A至图1C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图2A至图2D为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例的硬板的剖面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图1A示出为卡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而图1B示出为图1A的卡匣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且图1C是硬板在卡匣内卷绕成卷状并去除上盖板及圆柱状桶体后的立体透视图。
[0047]在本实施例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中,首先,请先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提供卡匣110。具体来说,卡匣110包括多个螺旋状卡槽112a、114a、116a以及旋转轴118,其中每个螺旋状卡槽112a、114a、116a具有开口112b、114b、116b,而旋转轴118贯穿螺旋状卡槽112a、114a、116a。
[0048]更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卡匣110还包括圆柱状桶体117,其中圆柱状桶体117具有开口117a,且螺旋状卡槽112a、114a、116a的开口112b、114b、116b皆对应圆柱状桶体117的开口117a设置。再者,请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卡匣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卡匣,所述卡匣包括多个螺旋状卡槽以及旋转轴,所述多个螺旋状卡槽的每一个具有开口,而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多个螺旋状卡槽;提供硬板,其中所述硬板的厚度介于0.1毫米至2.0毫米之间;以及令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硬板的一端以带动所述硬板从所述多个螺旋状卡槽的所述开口进入于所述多个螺旋状卡槽内,且所述驱动组件缠绕所述旋转轴,以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而带动所述硬板卷绕成卷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螺旋状卡槽包括第一螺旋卡槽、第二螺旋卡槽以及第三螺旋卡槽,而所述卡匣还包括:上盖板,具有所述第一螺旋卡槽;下盖板,具有所述第二螺旋卡槽;以及中介板,具有所述第三螺旋卡槽,且位于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而所述硬板的相对两侧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卡槽与所述第二螺旋卡槽之内,且所述硬板位于所述第三螺旋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匣的所述中介板、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中至少二者与所述硬板直接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式硬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令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硬板的一端以带动所述硬板从所述多个螺旋状卡槽的所述开口进入于所述多个螺旋状卡槽内之前,喷涂涂料于所述上盖板的所述第一螺旋卡槽上、所述下盖板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崇文,
申请(专利权)人:何崇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