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粒径及流动性在线智能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814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燃煤分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粒径及流动性在线智能分析装置,在顶板上贯穿设置有进料管,在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承接单元,在承接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多个上下均匀排列的筛选单元,且从上往下筛选单元中的筛板孔径逐渐减小,在承接单元和每个筛选单元的上方均设置有矩形支撑架,矩形支撑架固定设置在四个立柱上,在矩形支撑架的下表面分散设置有三个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通过连接绳与矩形支撑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燃煤通过孔径从大到小的筛板依次筛选,再通过重力传感器对每个筛板上留下的燃煤进行称重,从而实现了燃煤流动性和粒径测量的数据化,为火电厂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粒径及流动性在线智能分析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燃煤分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粒径及流动性在线智能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火电行业,燃煤的粒径和流动性对燃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粒径和流动性会产生不同的燃烧效果,所以对粒径和流动性的准确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燃煤粒径和流动性分析是区别于煤的元素和成分分析的又一附加重要指标。如果燃料粒径级配控制的不合适,会增加机组的运行能耗、锅炉磨损和运行成本,威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如果不法商贩进行煤泥掺混以次充好,在入厂煤质检测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流动性进行检测,判别。在燃料输送过程中,煤泥掺量大,煤的水分高,燃料流动性差,会产生输送转载点堵煤,煤仓断煤,给煤机堵煤,燃料流动性控制的不合适,堵煤、断煤现象就更加频繁,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粒径和流动性对其影响就更加重要,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入炉煤的四大重要指标之一,就现有运行情况而言,对流动性和粒径的测量大多采用手动筛分方法和人工感觉判别,没有数据能够量化,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实时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燃煤粒径及流动性在线智能分析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燃煤粒径及流动性在线智能分析装置,包括安装外壳、前框架、PLC控制器和计算机,所述前框架设置在安装外壳的前方,所述安装外壳由后侧板、连接在后侧板两边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所述前框架由底板、顶板和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的立柱组成,所述立柱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四个角上,用于连接底板和顶板,在所述顶板上贯穿设置有进料管,在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承接单元,在所述承接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多个上下均匀排列的筛选单元,且从上往下筛选单元中的筛板孔径逐渐减小,在所述承接单元和每个筛选单元的上方均设置有矩形支撑架,所述矩形支撑架固定设置在四个立柱上,在所述矩形支撑架的下表面分散设置有三个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通过连接绳与矩形支撑架连接,所述筛选单元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筛选前轨道,所述筛选前轨道固定焊接在筛筒底部的左右两侧,在所述筛筒的侧壁上设置有铰接耳,在所述铰接耳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位于其上方的矩形支撑架下方的重力传感器连接,在两个筛选前轨道内共同设置有筛选小车,所述筛选小车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两个一号车轴,在所述一号车轴的两侧设置有一号滚轮,在两个一号车轴上共同焊接有筛板,所述筛板的上表面与筛筒的下表面相平,在所述筛板的后部设置有一号推拉板,在所述一号推拉板上设置有一号推拉孔,在所述一号推拉孔内设置有一号推拉勾,所述一号推拉孔大于一号推拉勾,以使一号推拉勾能在一号推拉孔内进行小范围的移动,所述一号推拉勾固定连接在一号电动伸缩杆的前
端,所述一号电动伸缩杆的后端固定在安装外壳的后侧板上,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置有与筛选前轨道相对应的筛选后轨道,相互对应的筛选前轨道和筛选后轨道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筛选前轨道和筛选后轨道之间留有缝隙,以避免称重出现干扰,所述承接单元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承接前轨道,在两个承接前轨道的前部设置有连接板,在所述承接前轨道和连接板的外侧面均设置有铰接耳,在所述铰接耳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与重力传感器连接,在两个所述承接前轨道内共同设置有承接小车,所述承接小车包括承接板,在所述承接板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均焊接有二号车轴,在所述二号车轴的两侧设置有二号滚轮,在所述承接板的后端焊接有二号推拉板,在所述二号推拉板上设置有二号推拉孔,在所述二号推拉孔内设置有二号推拉勾,所述二号推拉勾固定连接在二号电动伸缩杆的前端,所述二号电动伸缩杆的后端固定在安装外壳的后侧板上,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置有与承接前轨道相对应的承接后轨道,所述承接前轨道和承接后轨道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所述承接前轨道和承接后轨道之间留有缝隙,在所述底板的侧面设置有高频振动电机,所述PLC控制器与重力传感器、一号电动伸缩杆、二号电动伸缩杆、高频振动电机和计算机电性连接,以接收重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一号电动伸缩杆、二号电动伸缩杆和高频振动电机的启停、将重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至计算机,后期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显示和处理。
[0006]进一步,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关于进料管轴线对称的缠绕电机,所述缠绕电机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所述缠绕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缠绕轮,在所述缠绕轮上缠绕有钢丝绳,在两根钢丝绳的下端共同连接有刮壁器,所述刮壁器呈环状,所述刮壁器的内径大于进料管的外径,所述刮壁器的外径小于筛筒的内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卡顿,采用缠绕轮的上下移动控制刮壁器的移动,以达到刮壁器的正常移动。
[0007]再进一步,在所述刮壁器圆周壁上设置有毛刷,以便于清理筛筒内壁上的粉末。
[0008]更进一步,在两个所述承接前轨道之间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设置在承接前轨道的后部,所述刮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承接板的上表面相平,在承接板抽出时,将承接板上面的煤粉清理干净,以保证每次测量的准确性,所述承接板稍大于筛板,便于承接刮壁器刮下的煤粉。
[0009]更进一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筛选前轨道之间设置有清理刷,所述清理刷设置在筛选前轨道的后部,用于清除筛板上的残留粉末,这样保证每次测量的准确性。
[0010]更进一步,在所述筛筒的下表面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以便于在筛板就位后通过磁力使筛板与筛筒紧密接触,防止在筛分的过程中出现漏粉现象,当筛分结束后,电磁线圈断电,便于筛板的抽出。
[0011]更进一步,在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刚性弹簧,便于在振动时,与地面固定点出现硬性摩擦,而导致设备损坏。
[0012]更进一步,所述连接绳的长度为1

2c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将燃煤通过孔径从大到小的筛板依次筛选,再通过重力传感器对每个筛板上留下的燃煤进行称重,从而实现了燃煤流动性和粒径测量的数据化,为火电厂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0015]2、本技术设置了刮壁器、清理刷和刮板对筛筒、筛板和承接板进行清理,提高
了整个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0016]3、本技术采用全自动控制,实现无人为干预,大大的减小了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7]4、本技术通过对粒径和流动性的全自动测量,对燃煤电厂的堵煤和锅炉磨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安装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前框架、筛选单元及承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筛选单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粒径及流动性在线智能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外壳(1)、前框架(2)、PLC控制器(3)和计算机(4),所述前框架(2)设置在安装外壳(1)的前方,所述安装外壳(1)由后侧板(5)、连接在后侧板(5)两边的左侧板(6)和右侧板(7)组成,所述前框架(2)由底板(8)、顶板(9)和设置在底板(8)与顶板(9)之间的立柱(10)组成,所述立柱(10)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底板(8)的四个角上,用于连接底板(8)和顶板(9),在所述顶板(9)上贯穿设置有进料管(11),在所述底板(8)的上方设置有承接单元,在所述承接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多个上下均匀排列的筛选单元,且从上往下筛选单元中的筛板(21)孔径逐渐减小,在所述承接单元和每个筛选单元的上方均设置有矩形支撑架(12),所述矩形支撑架(12)固定设置在四个立柱(10)上,在所述矩形支撑架(12)的下表面分散设置有三个重力传感器(13),所述重力传感器(13)通过连接绳(14)与矩形支撑架(12)连接,所述筛选单元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筛选前轨道(15),所述筛选前轨道(15)固定焊接在筛筒(16)底部的左右两侧,在所述筛筒(16)的侧壁上设置有铰接耳(17),在所述铰接耳(17)上铰接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的另一端与位于其上方的矩形支撑架(12)下方的重力传感器(13)连接,在两个筛选前轨道(15)内共同设置有筛选小车,所述筛选小车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两个一号车轴(19),在所述一号车轴(19)的两侧设置有一号滚轮(20),在两个一号车轴(19)上共同焊接有筛板(21),所述筛板(21)的上表面与筛筒(16)的下表面相平,在所述筛板(21)的后部设置有一号推拉板(22),在所述一号推拉板(22)上设置有一号推拉孔(23),在所述一号推拉孔(23)内设置有一号推拉勾(24),所述一号推拉孔(23)大于一号推拉勾(24),以使一号推拉勾(24)能在一号推拉孔(23)内进行小范围的移动,所述一号推拉勾(24)固定连接在一号电动伸缩杆(25)的前端,所述一号电动伸缩杆(25)的后端固定在安装外壳(1)的后侧板(5)上,在所述左侧板(6)和右侧板(7)上设置有与筛选前轨道(15)相对应的筛选后轨道(26),相互对应的筛选前轨道(15)和筛选后轨道(26)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筛选前轨道(15)和筛选后轨道(26)之间留有缝隙,以避免称重出现干扰,所述承接单元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承接前轨道(27),在两个承接前轨道(27)的前部设置有连接板(28),在所述承接前轨道(27)和连接板(28)的外侧面均设置有铰接耳(17),在所述铰接耳(17)上设置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的另一端铰接与重力传感器(13)连接,在两个所述承接前轨道(27)内共同设置有承接小车,所述承接小车包括承接板(29),在所述承接板(29)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均焊接有二号车轴(41),在所述二号车轴(41)的两侧设置有二号滚轮(42),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缠保牛斌张志华赵清波庞海兵孙倩张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仁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