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动脉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13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9
一种新型动脉穿刺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穿刺装置无法确定套管与动脉血管位置关系的问题;包括左右轴向的套管,套管左端设有连接块,套管内拆卸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左端贯穿连接块的针芯,套管上开设有左右轴向且位于穿刺针上方的血液孔,连接块上开设有与血液孔同轴且连通的流动孔,连接块内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下端与流动孔连通的让位槽,让位槽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设有前端插入流动孔内的叶轮,让位槽内同轴设有位于叶轮上方的隔板,转轴上端贯穿连接块且设有左右方向的指针;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动脉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介入治疗设备
,特别是一种新型动脉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穿刺置管的适应症包括各类危重病人和复杂的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需要进行低温和控制性降压的手术、严重低血压休克等需要反复测量血压的手术等,常用的穿刺途径是桡动脉、足背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目前桡动脉穿刺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穿刺法,发现针芯回血,向前推2

3mm,固定针芯送套管,另一种是穿透法,发现针芯回血后,再向前推5mm,退出针芯,后退套管,当套管回血时置入套管,但这两种方法无法确定套管与动脉血管的位置关系,从而无法确定套管是否在动脉血管内,即使是熟练的医生,也不能保证每次桡动脉穿刺都能成功,而再次的动脉穿刺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对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动脉穿刺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穿刺装置无法确定套管与动脉血管位置关系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轴向的套管,套管左端设有连接块,套管内拆卸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左端贯穿连接块的针芯,套管上开设有左右轴向且位于穿刺针上方的血液孔,连接块上开设有与血液孔同轴且连通的流动孔,连接块内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下端与流动孔连通的让位槽,让位槽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设有前端插入流动孔内的叶轮,让位槽内同轴设有位于叶轮上方的隔板,转轴上端贯穿连接块且设有左右方向的指针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套管、连接块、针芯、血液孔、叶轮、转轴、指针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指针的指向来确定套管与动脉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判断套管是否位于动脉血管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设有的压翼、顶块、拉杆,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所述的防尘管,可以便于医护人员避免使针芯及套管受到污染,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0009]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0010]图5是本技术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左右轴向的套管1,套管1左端设有连接块2,套管1内拆卸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左端贯穿连接块2的针芯3,套管1上开设有左右轴向且位于针芯3上方的血液孔4,连接块2上开设有与血液孔4同轴且连通的流动孔5,连接块2内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下端与流动孔5连通的让位槽6,让位槽6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7,转轴7上同轴设有前端插入流动孔5内的叶轮8,让位槽6内同轴设有位于叶轮8上方的隔板9,转轴7上端贯穿连接块2且设有左右方向的指针10。
[0013]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套管1是否发生偏移,所述的隔板9上设有与转轴7连接的扭簧11。
[0014]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所述的连接块2上端开设有位于指针10左方且上下方向的环形槽12,连接块2上端设有位于指针10后方且前后方向的挡板13。
[0015]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所述的针芯3左端同轴设有顶块14,顶块14左端设有左右轴向的拉杆15,连接块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压翼16。
[0016]为了避免指针10被误碰,所述的连接块2上端设有防护罩17,指针10、环形槽12、挡板13均位于防护罩17内。
[0017]为了避免套管1及针芯3受到污染,所述的套管1外缘面上拆卸连接有左右轴向且开口朝左的防尘管18。
[0018]本技术在使用时,针芯3右端超出套管1一段距离,医护人员取下防尘管18,使连接块2向上倾斜45度且针芯3裸露的部分对准患者手臂的动脉血管,此时医护人员分别捏住左右两侧的压翼16并向右下方推动拉杆15,拉杆15经顶块14带动针芯3向右下方移动,针芯3经连接块2带动套管1向右下方移动,向右下方推动拉杆15一段距离后,针芯3及套管1的右端均刺入患者皮肤中,此时观察指针10指向并未发生改变或摆动角度较小,说明套管1还未进入动脉血管中,此时继续向右下方推动拉杆15,从而带动针芯3及套管1的右端向右下方移动;
[0019]移动一段距离后,若此时套管1位于动脉血管内,由于动脉血液的血压较大,动脉血管内的血液被挤入血液孔4内,流动一段距离后,血液带动叶轮8顺时针转动,叶轮8经转轴7带动指针10顺时针转动,转轴7顺时针转动的同时,带动扭簧11顺时针转动,使扭簧11具有逆时针的扭力,转动一定角度后,指针10由左右方向变为前后方向且指针10与挡板13接触,此时可判定套管1右端位于动脉血管内;
[0020]当医护人员向右下方推动距离过大时,套管1会有短暂的时间处于动脉血管管内,此时由于动脉血液压力较大被挤入血液孔4内,经叶轮8带动转轴7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指针10顺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指针10由左右方向变为前后方向,转轴7顺时针转动的同时,带动扭簧11顺时针转动,使扭簧11具有逆时针的扭力,此时由于继续向右下方推动顶块14,从而带动套管1及针芯3继续向右下方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套管1及针芯3右端均刺破动脉血管且位于血管后壁外,此时血液孔4内血液压力较小且由于扭簧11逆时针的扭力,经转轴7带动指针10逆时针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指针10远离挡板13,此时可认为套管1及针芯3右端刺出动脉血管后壁,此时应向左上方拉动压翼16,带动套管1后退一段距离,待指针10重新变为前后方向且与挡板13接触时,停止拉动压翼16,即可判定套管1右端位于动脉
血管内;
[0021]当判断出套管1位于动脉血管内时,医护人员向下倾斜45度连接块2后,使套管1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医护人员向下按住压翼16,保持连接块2与患者肢体的固定,此时向左拉动拉杆15,拉杆15经顶块14带动针芯3向右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针芯3远离套管1,此时向右推动套管1,使套管1右端位于动脉血管内,对套管1进行封堵并固定即可。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套管、连接块、针芯、血液孔、叶轮、转轴、指针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指针的指向来确定套管与动脉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判断套管是否位于动脉血管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设有的压翼、顶块、拉杆,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所述的防尘管,可以便于医护人员避免使针芯及套管受到污染,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动脉穿刺针,包括左右轴向的套管(1),其特征在于,套管(1)左端设有连接块(2),套管(1)内拆卸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左端贯穿连接块(2)的针芯(3),套管(1)上开设有左右轴向且位于针芯(3)上方的血液孔(4),连接块(2)上开设有与血液孔(4)同轴且连通的流动孔(5),连接块(2)内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下端与流动孔(5)连通的让位槽(6),让位槽(6)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7),转轴(7)上同轴设有前端插入流动孔(5)内的叶轮(8),让位槽(6)内同轴设有位于叶轮(8)上方的隔板(9),转轴(7)上端贯穿连接块(2)且设有左右方向的指针(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9)上设有与转轴(7)连接的扭簧(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党广盛朱洁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