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02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采暖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吸收器Ⅰ、冷凝器Ⅰ、发生器Ⅰ、吸收器Ⅱ、发生器Ⅱ、冷凝器Ⅱ和发生器Ⅲ,吸收器Ⅰ的出液口与发生器Ⅱ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Ⅱ的出液口与发生器Ⅲ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Ⅲ的出液口与吸收器Ⅱ的进液口连接,吸收器Ⅱ的出液口与发生器Ⅰ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Ⅰ的出液口与吸收器Ⅰ的进液口连接。实现了能源的深度回收,并能够制取高温暖水,实现了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环境热污染,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效果。环保的效果。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采暖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已威胁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明显,节能减排已是刻不容缓。同时城市集中供热规模不断扩大,热源水输送往往需要经过较长距离才能到达用户处。因此增大热水供回水温差可减少输送的热水流量,从而可以降低输配管道的规格及运行过程中耗电量,从而约供热能耗,降低供热成本。
[0003]集中供热一次网热水的供回水温度一般为60

130℃左右。其中,回水温度受到用户用热要求的限制,利用常规换热器己经无法达到深度热回收的目的。
[0004]目前,常见的方案为吸收式大温差供热机组和水水板式热交换器组合的方式进行供暖方案。现有的热水型吸收式热泵机组,利用高温热水作为驱动热源,回收低温水中的热量,得到中温的热水。同时将发生器排放的热水与用户采暖水进行换热升温后,与热泵机组采暖水进行混合,提供用户。混合过程中不但出现混合前后的温差,导致温度降低,而且该过程受到常规热泵出水温度低的局限性,导致供水温度不宜高于60℃。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高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实现了能源的深度回收,并能够制取高温暖水,实现了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环境热污染,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其中,包括蒸发器、吸收器Ⅰ、冷凝器Ⅰ、发生器Ⅰ、吸收器Ⅱ、发生器Ⅱ、冷凝器Ⅱ和发生器Ⅲ,吸收器Ⅰ的出液口与发生器Ⅱ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Ⅱ的出液口与发生器Ⅲ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Ⅲ的出液口与吸收器Ⅱ的进液口连接,吸收器Ⅱ的出液口与发生器Ⅰ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Ⅰ的出液口与吸收器Ⅰ的进液口连接;
[0007]所述蒸发器的出液口处设有冷剂泵,蒸发器底部的出液口与其顶部的进液口连接,吸收器Ⅰ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Ⅰ,发生器Ⅰ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

,吸收器Ⅱ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Ⅳ,发生器Ⅱ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Ⅱ,发生器Ⅲ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Ⅲ;
[0008]所述发生器Ⅰ的出液口和吸收器Ⅰ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与吸收器Ⅰ的出液口和发生器Ⅱ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之间设有高温换热器,发生器Ⅱ的出液口和发生器Ⅲ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与发生器Ⅲ的出液口和吸收器Ⅱ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之间设有低温换热器;
[0009]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与吸收器Ⅰ的进气口连接,发生器Ⅱ的出气口与吸收器Ⅱ的进气口连接,发生器Ⅲ的出气口与冷凝器Ⅱ的进气口连接,发生器Ⅰ的出气口与冷凝器Ⅰ的进气口连接,冷凝器Ⅱ和冷凝器Ⅰ的冷剂水出口分别与蒸发器的冷剂水入口连接;
[0010]所述冷凝器Ⅰ的换热管入口与采暖水连接,冷凝器Ⅰ的换热管出口与吸收器Ⅰ的换热管入口连接,吸收器Ⅰ的换热管出口与冷凝器Ⅱ的换热管入口连接,冷凝器Ⅱ的换热管出口与吸收器Ⅱ的换热管入口连接,吸收器Ⅱ的换热管出口为采暖水出口;
[0011]所述发生器Ⅰ的换热管入口与热源水连接,发生器Ⅰ的换热管出口与发生器Ⅲ的换热管入口连接,发生器Ⅲ的换热管出口与发生器Ⅱ的换热管入口连接,发生器Ⅱ的换热管出口与蒸发器的换热管入口连接,蒸发器的换热管出口为热源水出口。
[0012]本技术中,所述发生器Ⅱ的进液口、发生器Ⅲ的进液口、发生器Ⅰ的进液口、吸收器Ⅰ的进液口、吸收器II的进液口、蒸发器的进液口均位于顶部,进液口处均设有滴淋装置。
[0013]所述吸收器Ⅰ的进气口、吸收器Ⅱ的进气口、冷凝器Ⅱ的进气口和冷凝器Ⅰ的进气口处均设有挡液板。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采暖水通过与高温溶液换热,吸收冷剂蒸汽释放出的吸收潜热,极大的提升采暖水的出口温度,提高供暖系统的采暖水温差,从而减少输送管道的整体成本;
[0016](2)将作为驱动热源的热源水,经过三级发生后作为废热源进入蒸发器,进一步降低温度,为机组提供热量,实现了对溶液的三级发生、以及对热源水的四重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的深度回收,减少能源浪费、环境热污染,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循环原理流程示意图。
[0018]图中:1蒸发器;2吸收器Ⅰ;3冷凝器Ⅰ;4发生器Ⅰ;5吸收器Ⅱ;6发生器Ⅱ;7冷凝器Ⅱ;8发生器Ⅲ;9高温换热器;10低温换热器;11溶液泵Ⅰ;12溶液泵Ⅱ;13溶液泵Ⅲ;14溶液泵Ⅳ;15溶液泵

;16冷剂泵;17挡液板;18滴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0]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高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1、吸收器Ⅰ2、冷凝器Ⅰ3、发生器Ⅰ4、吸收器Ⅱ5、发生器Ⅱ6、冷凝器Ⅱ7和发生器Ⅲ8,吸收器Ⅰ2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发生器Ⅱ6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Ⅱ6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发生器Ⅲ8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Ⅲ8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吸收器Ⅱ5的进液口连接,吸收器Ⅱ5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发生器Ⅰ4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Ⅰ4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吸收器Ⅰ2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Ⅱ6的进液口、发生器Ⅲ8的进液口、发生器Ⅰ4的进液口、吸收器Ⅰ2的进液口、吸收器II5的进液口均位于容器的顶部,其进液口处均设有滴淋装置18。
[0022]蒸发器1的出液口处设有冷剂泵16,蒸发器1底部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其顶部的进液口连接,顶部的进液口处设有滴淋装置18。吸收器Ⅰ2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Ⅰ11,发
生器Ⅰ4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

15,吸收器Ⅱ5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Ⅳ14,发生器Ⅱ6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Ⅱ12,发生器Ⅲ8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Ⅲ13。
[0023]发生器Ⅰ4的出液口和吸收器Ⅰ2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与吸收器Ⅰ2的出液口和发生器Ⅱ6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之间设有高温换热器9。发生器Ⅱ6的出液口和发生器Ⅲ8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与发生器Ⅲ8的出液口和吸收器Ⅱ5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之间设有低温换热器10。
[0024]蒸发器1的出气口与吸收器Ⅰ2的进气口连接,发生器Ⅱ6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吸收器Ⅱ5的进气口连接,发生器Ⅲ8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冷凝器Ⅱ7的进气口连接,发生器Ⅰ4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冷凝器Ⅰ3的进气口连接。吸收器Ⅰ2的进气口、吸收器Ⅱ5的进气口、冷凝器Ⅱ7的进气口和冷凝器Ⅰ3的进气口处均设有挡液板17。冷凝器Ⅱ7和冷凝器Ⅰ3的冷剂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吸收器Ⅰ、冷凝器Ⅰ、发生器Ⅰ、吸收器Ⅱ、发生器Ⅱ、冷凝器Ⅱ和发生器Ⅲ,吸收器Ⅰ的出液口与发生器Ⅱ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Ⅱ的出液口与发生器Ⅲ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Ⅲ的出液口与吸收器Ⅱ的进液口连接,吸收器Ⅱ的出液口与发生器Ⅰ的进液口连接,发生器Ⅰ的出液口与吸收器Ⅰ的进液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液口处设有冷剂泵,蒸发器底部的出液口与其顶部的进液口连接,吸收器Ⅰ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Ⅰ,发生器Ⅰ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

,吸收器Ⅱ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Ⅳ,发生器Ⅱ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Ⅱ,发生器Ⅲ的出液口处设有溶液泵Ⅲ;所述发生器Ⅰ的出液口和吸收器Ⅰ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与吸收器Ⅰ的出液口和发生器Ⅱ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之间设有高温换热器,发生器Ⅱ的出液口和发生器Ⅲ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与发生器Ⅲ的出液口和吸收器Ⅱ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之间设有低温换热器;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与吸收器Ⅰ的进气口连接,发生器Ⅱ的出气口与吸收器Ⅱ的进气口连接,发生器Ⅲ的出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显杏郑求立蒋德昌谭越夏茂云夏鹏举温钧霞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空调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