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弯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86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弯头结构,上壳上开设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连通上壳内部的主腔体;上壳的一侧设有下壳,下壳内部具有副腔体;上壳与下壳之间设置有长杆件,长杆件中央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连通上壳的主腔体与下壳的副腔体,第二通孔与副腔体组成谐振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降低噪声。降低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弯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进气系统
,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大型商用车的进气弯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进气弯头在发动机进气系统中起到连接件的作用,连接空气滤清器与上位的进气道,传统的进气弯头主要联通整个进气系统,起到气体流通作用。由于大型商用车的发动机排量比较大,进气弯头具有较大的流通腔体,腔体的声模态较低,容易产生低频腔体共鸣;而且腔体的内部结构具有较大的平面,而平面结构的模态较低,也容易产生低频结构共振;另外,由于传统的进气弯头通常不会考虑空气流通的影响,气流流阻较大,容易产生涡流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进气弯头容易产生低频腔体共鸣,容易产生涡流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进气弯头结构,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不容易产生涡流。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进气弯头结构,上壳上开设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连通上壳内部的主腔体;上壳的一侧设有下壳,下壳内部具有副腔体;上壳与下壳之间设置有长杆件,长杆件中央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连通上壳的主腔体与下壳的副腔体,第二通孔与副腔体组成谐振腔。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下壳设置在上壳下侧的弯曲部外侧;上壳的后侧板与下壳的前侧板相向设置,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具有填充腔体,填充腔体内填充吸音材料;后侧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0008]本技术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同时通过吸音材料进一步使声波衰减,达到降噪的目的。
[0009]后侧板位于进气口的下方,为外凹的弧板,具有平滑过渡的弧面。
[0010]本技术的后侧板位于进气口的下方,为外凹的弧板,具有平滑过渡的弧面,对竖直进入的空气流有一个引导作用,引导气流平滑过渡转向,降低气流流阻,降低气流背压,避免产生涡流现象。
[0011]上壳与下壳之间的长杆件穿设在后侧板与前侧板上;所述长杆件的两端部分别从后侧板及前侧板穿出,穿出的两端部开设外螺纹,通过螺母拧紧固定。
[0012]所述长杆件为螺杆。
[0013]所述长杆件一体成型在后侧板或前侧板上,长杆件另一端穿过另一方,穿出的端部开设外螺纹,通过螺母拧紧固定。
[0014]上壳与下壳通过铆钉连接。
[0015]上壳的底面、位于出气口的下方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通主腔体。
[0016]上壳的上侧弯曲部壁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0017]上壳的进气口竖直设置,出气口斜向上倾斜;进气口上设置进气格栅架。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同时通过吸音材料进一步使声波衰减,达到降噪的目的。
[0020]本技术的后侧板位于进气口的下方,为外凹的弧板,具有平滑过渡的弧面,对竖直进入的空气流有一个引导作用,引导气流平滑过渡转向,降低气流流阻,降低气流背压,避免产生涡流现象。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2]图2为 1的左视图。
[0023]图3为图2的A

A截面剖视图。
[0024]图中:1、上壳;11、进气口;12、出气口;13、主腔体;14、后侧板;141、第一通孔;15、排水口;16、加强筋;2、下壳;21、副腔体;22、前侧板;3、吸音材料;4、螺杆;41、第二通孔;5、螺母;6、进气格栅架;7、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上壳1与下壳2,下壳2通过铆钉7连接在上壳1下侧的弯曲部外侧,增大结构刚度,提高结构固有频率,降低产生结构共振的风险。上壳1内部具有主腔体13,上壳1上开设竖直的进气口11及朝斜向上倾斜的出气口12,进气口11上设置进气格栅架6,上壳1的底面、位于出气口12的下方开设有排水口15,进气格栅架6、出气口12及排水口15连通主腔体13。下壳2内部具有副腔体21。
[0027]如图3所示,上壳1面向下壳2的板面为后侧板14,后侧板14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41;后侧板14位于进气口11的下方,为外凹的弧板,具有平滑过渡的弧面,对竖直进入的空气流有一个引导作用,引导气流平滑过渡转向,降低气流流阻,降低气流背压,避免产生涡流现象。下壳2面向后侧板14的板面为前侧板22,前侧板22与后侧板14之间具有间距、形成填充腔体,填充腔体内填充吸音材料3,空气流中的声波可以通过后侧板14的若干第一通孔141进入吸音材料3的纤维间隙,与纤维间隙中的空气不断摩擦,声能转化为热能,声波不断衰减,达到降噪的目的。后侧板14与前侧板22的中央部位、垂直穿过设置有螺杆4,螺杆4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纹,螺杆4中央、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二通孔41,第二通孔41连通上壳1的主腔体13与下壳2的副腔体21,第二通孔41与副腔体21共同组成谐振腔,空气流中的声波可以通过第二通孔41进入副腔体21内,产生谐振,达到降噪的目的。螺杆4的两端部分别从后侧板14及前侧板22穿出,穿出的端部分别通过螺母5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后侧板14与前侧板22上穿设具有第二通孔41的长杆件,长杆件穿出的两端部开设外螺纹,通过螺母5拧紧固定;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后侧板14或前侧板22上直接一体成型伸出具有第二通孔41的长杆件,长杆件另一端穿过另一方,穿出的端部开设外螺纹,通过螺母5拧紧固定。
[0028]如图1、图3所示,上壳1的上侧弯曲部壁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6,提高上壳1的强度,壁面上壳1发生变形。
[0029]实际使用时,空气流从进气格栅架6进入上壳1的主腔体13,经后侧板14引导转向,从出气口12排出;空气流中分离出的水分从排水口15排出;空气流中的声波一部分通过若干第一通孔141进入吸音材料3的纤维间隙、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进入谐振腔、产生谐振,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0030]本技术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同时通过吸音材料3进一步使声波衰减,达到降噪的目的。
[0031]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壳(1)上开设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进气口(11)、出气口(12)连通上壳(1)内部的主腔体(13);上壳(1)的一侧设有下壳(2),下壳(2)内部具有副腔体(21);上壳(1)与下壳(2)之间设置有长杆件,长杆件中央具有第二通孔(41),第二通孔(41)连通上壳(1)的主腔体(13)与下壳(2)的副腔体(21),第二通孔(41)与副腔体(21)组成谐振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壳(2)设置在上壳(1)下侧的弯曲部外侧;上壳(1)的后侧板(14)与下壳(2)的前侧板(22)相向设置,前侧板(22)与后侧板(14)之间具有填充腔体,填充腔体内填充吸音材料(3);后侧板(14)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41)。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后侧板(14)位于进气口(11)的下方,为外凹的弧板,具有平滑过渡的弧面。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壳(1)与下壳(2)之间的长杆件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李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