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755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该装置在气缸的后端通过连接管与压力表连接,获取特定胸腔内压发挥治疗及可视化监测作用;并在气缸的前端通过前接头与螺纹管连接,在前接头与螺纹管的连接处安装了一个可以调节呼气压力的增压阀门,并在螺纹管的另一端连接了过滤器和吹嘴,在呼气时增压阀门的开口变细,加大了患者的呼气末正压,当吸气时增压阀门的开口不变,不影响患者的吸气。该装置用于吸气锻炼时更便于吸气末屏气,吸气流量不受影响,用于呼气锻炼时有增压作用,可以逐步增加呼气末正压,起到对慢阻肺患者类似缩唇呼吸的锻炼作用,该装置可用于患者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发作时使用。患者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发作时使用。患者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发作时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开胸手术术后病人常转入ICU监护,术后面临早期呼吸功能锻炼的需要,且术后或慢阻肺急性发作时并发室上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13

34%,导致进入ICU的情况也并不少见,。目前市面上的呼吸锻炼装置只有单一的吸气和呼气功能训练,吸气和呼气肌肉力量锻炼,防止肺泡塌陷的呼气末正压PEEP 功能,而利用刺激迷走神经的Valsalva动作的原理终止室上速发作的装置也尚未在市面销售。Valsalva动作是令病人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厌,通过增加胸内压来影响血液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进而达到诊疗目的的一种临床生理试验。2015年8月的《柳叶刀》(LANCET) 发表的REVERT研究提出一个被称为修订版瓦氏动作(Modified ValsalvaManoeuvre Technique,MVMT)的方法,从结果来看,非常有效: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取一只10ml注射器(压力大约40mmHg)让患者吹15秒可终止室上速发作。因此现有的呼吸锻炼装置无法既满足早期呼吸功能锻炼的需要又满足避免并发室上速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双功能的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包括气缸、气筒、下吸气阀、底座、立管、分流球、上吹气阀、连接管、用于检测气缸内压力的压力表、前接头、螺纹管和吹嘴,所述气筒连接在气缸的下端并内部相通,下吸气阀安装在气筒的内部下端面位置,底座位于气筒的下侧,立管的上端分别与气筒连接并内部相通,立管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底座内部设有通气管,通气管连通下吸气阀与立管,分流球位于立管的内部,上吹气阀固定安装在气筒上,连接管的前端与气缸固定连接,连接管的后端并与压力表连接,前接头与气缸连接并内部相通,前接头的另一端与螺纹管连通,螺纹管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过滤器,吹嘴固定连接在过滤器上;在所述螺纹管内还设有增压阀门,增压阀门一侧固定在前接头内侧壁上,另一侧上连接有开口方向朝向吹嘴的弹性片,弹性片之间的间距向吹嘴方向依次缩小。
[000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功能性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与任何类型的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相同。当肌肉系统内发生功能性冲突时,通过为肌肉提供保留能力,以及通过训练建立特定的神经激活模式,可以减轻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在临床康复中使用功能性训练技术是有效的,通常通过指导患者使用呼吸锻炼装置锻炼呼吸运动同步来主动寻求最小化呼吸和运动之间的冲突,使得吸气和呼气肌的动作与躯干的伸展和屈曲运动一致。Valsalva动作是令病人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
厌,通过增加胸内压来影响血液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而达到终止室上速发作的一种临床生理试验。2015年LANCET发表的REVERT研究提出一个被称为修订版瓦氏动作(Modified Valsalva Manoeuvre Technique,MVMT)的方法,从结果来看,非常有效: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取一只10ml注射器(压力大约40mmHg) 让患者吹15秒可终止室上速发作。
[0006]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呼吸运动应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进行,并最大限度地活动呼吸肌肉组织
[0007]1、连接软管和装置;
[0008]2、设置呼吸锻炼的目标压力值,从可耐受的低压力值起始;
[0009]3、吸气锻炼时:完全呼出肺内的空气,将呼吸口放在嘴上,并用双唇夹紧防止吸气时空气外溢,慢慢深吸气,将分流球保持在一定目标位置(该位置可以依据身高体重算出或者根据压力表目标值算出),当不能再吸入更多气体时,用牙齿咬紧咬口保持几秒钟,按照指定次数重复该步骤;
[0010]4、呼气锻炼时:深吸气后含住咬嘴呼气,通过分流球上升的程度,判断是否达到期望值的呼气水平,廓清痰液;增压阀门可产生呼气末正压PEEP,对慢阻肺患者起到类似缩唇呼吸的锻炼作用。
[0011]5、终止室上速发作时:取半卧位或坐位让患者深吸气后咬紧咬嘴用力吹15 秒达到压力大约40mmHg,可终止室上速发作,配合立即让患者仰卧位并抬高下肢45

90度维持45秒体位效果更佳。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装置可用于呼吸功能锻炼、室上速发作,及需要呼吸功能锻炼同时并发室上速心律失常的患者,首先,通过在气缸后端增加连接一个压力表,即可达到利用刺激迷走神经的Valsalva动作的原理终止室上速发作的目的,压力表也可以实时显示呼吸锻炼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值,个体化患者呼吸锻炼过程中达到所需要的压力指标,防止锻炼不够或锻炼过度导致的气压伤,可视性量化患者的肺功能康复程度,其次,通过在螺纹管与前接头之间安装了增压阀门,增压阀门可以调节用作缩唇呼吸/呼气时加强压力使用,呼吸锻炼的吸气时不受影响,呼气锻炼时可以增加呼气末正压,有利于术后肺复张和起到对慢阻肺患者的类似缩唇呼吸锻炼作用,而且呼气时胸内压增加到特定目标值也是终止室上速发作时需要的,另外,过滤器可过滤吸入气体,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也可以过滤吹入装置内气体的水分、痰液微生物等,防止装置污染及污染后导致的感染,该装置可用于患者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发作时使用,具有功能多、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其在另一方向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其增压阀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其增压阀门在吸气和呼气时的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中箭头为气体方向。
[0018]图中:1、气缸;2、气筒;3、下吸气阀;4、底座;5、立管;6、分流球; 7、上吹气阀;8、连接管;9、压力表;10、前接头;11、增压阀门;12、螺纹管;13、过滤器;14、吹嘴;15、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0020]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包括气缸1、气筒2、下吸气阀3、底座4、立管5、分流球6、上吹气阀7、连接管8、压力表9、前接头10、增压阀门11、螺纹管12、过滤器13和吹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ICU用呼吸锻炼及终止室上速心律失常双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气筒(2)、下吸气阀(3)、底座(4)、立管(5)、分流球(6)、上吹气阀(7)、连接管(8)、用于检测气缸(1)内压力的压力表(9)、前接头(10)、螺纹管(12)和吹嘴(14),所述气筒(2)连接在气缸(1)的下端并内部相通,下吸气阀(3)安装在气筒(2)的内部下端面位置,底座(4)位于气筒(2)的下侧,立管(5)的上端分别与气筒(2)连接并内部相通,立管(5)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4)上,底座(4)内部设有通气管(15),通气管(15)连通下吸气阀(3)与立管(5),分流球(6)位于立管(5)的内部,上吹气阀(7)固定安装在气筒(2)上,连接管(8)的前端与气缸(1)固定连接,连接管(8)的后端并与压力表(9)连接,前接头(10)一端与气缸(1)连接并内部相通,前接头(10)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管(12)连通,螺纹管(12)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过滤器(13),吹嘴(14)固定连接在过滤器(13)上;在所述螺纹管(12)内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艳张军杰符基定李世伟高春辉冼乐武韦伊尔李仕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