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54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包括池本体(1),所述池本体(1)为圆柱体,池本体(1)划分为进水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和出水池(6);所述进水池(2)与第一沉淀池(3)通过锲型孔(7)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3)与第二沉淀池(4)通过锲型孔(7)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4)与第三沉淀池(5)通过锲型孔(7)连接,所述第三沉淀池(5)与出水池(6)通过锲型孔(7)连接;有益效果:池本体(1)采用圆柱体形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锲型孔(7)采用横截面为四方形锥形的设计,避免了发生堵塞,降低清理维护成本。护成本。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的废水采用的处理方法为:首先需要加入药比如助凝剂,将水中的部分物质变为絮状物沉淀,然后再进行后续的过滤处理,使其排放的水源达标,现有的装置需要通过好几步进行处理,设备的体积较大,同时还存在絮状物在过滤流动的过程中容易堵塞管孔等问题,增加了清理的时间,需要每使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清理,费时费力。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以实现所占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的效果,以及解决容易堵塞管孔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包括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本体1为圆柱体,池本体1划分为进水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和出水池6;所述进水池2与第一沉淀池3通过锲型孔7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3与第二沉淀池4通过锲型孔7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4与第三沉淀池5通过锲型孔7连接,所述第三沉淀池5与出水池6通过锲型孔7连接。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锲型孔7横截面为四方形锥形,锥度一边位于下方并指向液体流入一方。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出水池6中间形成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中上部与和出水池6连通,并在出水管8顶部设置有通孔贯通中上部。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水池2中部安装有过滤网9,所述过滤网9位于进水池2的锲型孔7之下。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水池2底部形成扇形凹槽的蓄水池10,所述蓄水池10的侧壁形成进水用的通孔。
[0010]有益技术效果:
[0011]1、本技术池本体1采用圆柱体形状,并在圆柱体内部划分出进水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和出水池6,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设备占用体积。
[0012]2、本技术的锲型孔7采用横截面为四方形锥形的设计,污水流经锲型孔7受锥度的斜波影响,产生向下的滑落力,防止沉淀物坠落在锲型孔7处,避免了发生堵塞等问题,降低清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锲型孔处剖切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B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池本体1、进水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出水池6、锲型孔7、出水管8、过滤网9、蓄水池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1

图3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包括池本体1池本体1为圆柱体,在圆柱体的内部划分出进水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和出水池6;出水池6为圆形形成于圆柱体中间,进水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和第三沉淀池5为扇形分别于出水池6周围,进水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和出水池6之间通过池壁相隔离,在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和出水池6之间的池壁上形成锲型孔7(即进水池2与第一沉淀池3通过锲型孔7连接,第一沉淀池3与第二沉淀池4通过锲型孔7连接,第二沉淀池4与第三沉淀池5通过锲型孔7连接,第三沉淀池5与出水池6通过锲型孔7连接)。
[0019]锲型孔7横截面为四方形锥形,锥度一边位于下方并指向液体流入一方,即锲型孔7的下壁具有一定的斜度,当锲型孔7一侧的流体流向另一侧时,在下壁斜度的作用下,絮状物或者悬浮颗粒不易粘结在锲型孔7处,从而保持锲型孔7的通畅。
[0020]出水池6中间形成出水管8,出水管8中上部与和出水池6连通,并在出水管8顶部设置有通孔贯通中上部,通过出水管8可以将出水池6内的水导出,同时出水管8中上部与和出水池6连通的设计可以使过滤效果更佳。
[0021]进水池2底部形成扇形凹槽的蓄水池10,蓄水池10的侧壁形成进水用的通孔,需要沉淀过滤的流体经由通孔进入蓄水池10,蓄水池10具有初步沉淀的效果,对较重杂质产生沉淀;如图2和图3所示,进水池2中部安装有过滤网9,过滤网9位于进水池2的锲型孔7之下,经过初步沉淀的流体经过过滤网9的过滤后依次流入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和出水池6,以实现后续絮状物的沉淀。
[0022]工作原理:污水经由蓄水池10侧壁的通孔进入进水池2,并不断经过过滤网9和进水池2的锲型孔7涌入第一沉淀池3,然后依次经过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和出水池6完成整个絮状物沉淀过程,在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和第三沉淀池5中,需要加入助凝剂以使污水产生絮状物沉淀,经过锲型孔7的沉淀物要不进入下一沉淀池,要么在锲型孔7的作用下落入当前沉淀池,不会发生堵塞锲型孔7的问题,最后经由出水池6的出水管8导出过滤好的净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包括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本体(1)为圆柱体,池本体(1)划分为进水池(2)、第一沉淀池(3)、第二沉淀池(4)、第三沉淀池(5)和出水池(6);所述进水池(2)与第一沉淀池(3)通过锲型孔(7)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3)与第二沉淀池(4)通过锲型孔(7)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4)与第三沉淀池(5)通过锲型孔(7)连接,所述第三沉淀池(5)与出水池(6)通过锲型孔(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水过滤用的絮状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锲型孔(7)横截面为四方形锥形,锥度一边位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清川杨庆国尹悦超张伟瑜杨永承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国宏智鸿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