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及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52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及电梯,其中,顶部承重结构包括: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两固定支架;一固定支架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者的一端,另一固定支架连接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者的另一端;固定支架包括有一用于与电梯的井道连接的第一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该顶部承重结构,只需将第一安装板与电梯的井道通过膨胀螺钉连接,即可将电梯的导轨等安装在该结构上,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且电梯的导轨同时与固定支架和电梯的井道顶连接,大幅改善导轨的受力情况,使顶部承重结构更加稳定,保证电梯运行安全。保证电梯运行安全。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及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及电梯。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内,其轿厢通过井道内的顶部承重组件悬挂,且轿厢可随电梯的导轨在井道内升降,因此顶部承重结构与导轨安装的稳定性就尤为重要。现有的导轨一般固定在井道壁上,且顶部承重组件的横梁直接穿插在井道壁内。
[0003]这种顶部承重组件的设置,就需要在井道壁上开设承重孔,且安装不方便,由于该顶部承重组件与井道壁贴合,使得导轨无法向上延伸,即导轨只能与井道壁连接,轿厢整体由顶部承重组件提升,使横梁受力过大,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梯的结构稳定、便于安装的顶部承重结构及电梯。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包括有:
[0006]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
[0007]两固定支架;一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者的一端,另一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者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有一用于与电梯的井道连接的第一安装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有一用于与电梯的导轨连接的第二安装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呈一体设置的承重板,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设置在所述承重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承重板的下方。/>[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呈平行设置;所述承重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侧均弯折形成一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用于安装电梯的限速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上开设有一供所述导轨穿过的通槽。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绕绳轮、第二绕绳轮和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绕绳轮中的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二绕绳轮中的第二转轴;
[0014]所述通槽的两侧均设有一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承重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绕绳轮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一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绕绳轮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和另一所述安装座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呈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具有供所述导轨穿过的间隙。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绕绳轮、第四绕绳轮、第三转轴、U形螺栓和挡板;所述第三
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三绕绳轮和所述第四绕绳轮中,所述第三绕绳轮和所述第四绕绳轮通过所述第三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均通过所述U形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及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三转轴通过所述U形螺栓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
[0017]所述第三绕绳轮与所述第四绕绳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中部,所述挡板靠近所述第三绕绳轮与所述第四绕绳轮。
[001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一种电梯,包括:
[0019]井道,包括有井道壁和井道顶;
[0020]如上所述的顶部承重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膨胀螺钉安装在所述井道壁上;
[0021]导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导轨一端设有导轨支架,所述导轨支架通过膨胀螺钉安装在所述井道顶上。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中,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与固定支架的连接形成顶部承重结构,该结构合理,便于安装;固定支架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在井道壁上,无需开设承重孔,节省建设成本;固定支架上开设有通槽,供电梯的导轨向上延伸,以与井道顶连接,电梯的导轨既与固定支架连接,又与井道顶连接,使导轨安装更加稳定,保证电梯的轿厢沿导轨运行稳定性;且该顶部承重结构由井道壁与导轨共同支撑,提升结构刚度,保证电梯运行安全;第二安装板的两侧弯折形成第三安装板,可供电梯的限速器安装,即限速器可双向安装,解决了现有电梯限速器安装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顶部承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技术顶部承重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3为固定支架的主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井道;10、井道壁;11、井道顶;
[0030]2、顶部承重结构;20、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固定支架;23、第一绕绳轮;24、第二绕绳轮;25安装座;26、第三绕绳轮;27、第四绕绳轮;28、U型螺栓;29、挡板;220、第一安装板;221、第二安装板;230、第一转轴;240、第二转轴;260、第三转轴;2200、承重板;2210、第三安装板;2600、凹槽;
[0031]3、导轨;30、导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3]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顶部承重结构主要用于无对重电梯中。其中,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包括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20与第二横梁21;两固定支架22;一所述固定支架22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21两者的一端,另一所述固定支架22
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21两者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支架22包括有一用于与电梯的井道连接的第一安装板220。具体为,通过所述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21与所述固定支架22连接形成该顶部承重结构,第一安装板220与井道通过膨胀螺钉连接,将整个顶部承重结构安装在电梯的井道壁上,电梯的导轨可穿过所述固定支架22向上继续延伸至电梯的井道顶部,导轨同时与所述固定支架22和电梯的井道顶部连接。
[0034]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22还包括有一用于与电梯的导轨连接的第二安装板221,所述第二安装板221与电梯的导轨连接,使导轨与电梯的井道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将导轨向上延伸。
[0035]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22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20呈一体设置的承重板2200,所述第一安装板220与承重板2200一体设置结构稳定、制造简单,该承重板2200用于与所述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21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板22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21通过所述承重板2200连接。
[0036]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22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1呈平行设置,以保证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21上的电梯的导轨与电梯的井道平行,且所述承重板2200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2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21,使安装在承重板2200上的所述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21呈水平设置。
[0037]优选地,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两固定支架;一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者的一端,另一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者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有一用于与电梯的井道连接的第一安装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有一用于与电梯的导轨连接的第二安装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呈一体设置的承重板,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设置在所述承重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在所述承重板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呈平行设置;所述承重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侧均弯折形成一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用于安装电梯的限速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上开设有一供所述导轨穿过的通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的顶部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绕绳轮、第二绕绳轮和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绕绳轮中的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二绕绳轮中的第二转轴;所述通槽的两侧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富张水龙洪士华马晶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