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气垫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22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垫床,包括气垫床本体,所述气垫床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气垫床本体的左上方,所述第一气囊充满气状态时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二气囊沿气垫床本体中心线与第一气囊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气囊位于气垫床本体的左下方,所述第三气囊充满气状态时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四气囊沿气垫床本体中心线与第三气囊对称设置,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支撑起卧床者背部从而帮助其进行翻身,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支撑起卧床者腿部从而帮助其进行抬腿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人体静脉及动脉免受过量压力而无法正常交换氧气及养分,从而预防褥疮。从而预防褥疮。从而预防褥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气垫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气垫床。

技术介绍

[0002]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为预防压疮,通常采用气垫床,气床垫采用国际上现在最先进的生理和动力学原理,是进口材料锻压而成的高科技医用产品,质地特柔、手感好、厚度足,且在各种温度下其性能都不会变化,在医院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该种气垫床可以起到辅助预防效果但还是无法完全取代翻身功能,卧床者仍然需要经常进行翻身或者抬腿等动作以避免压疮的发生,而病患的翻身工作主要还是要倚靠多名医护人员帮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多功能气垫床,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4]一种多功能气垫床,包括气垫床本体,所述气垫床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气垫床本体的左上方,所述第一气囊充满气状态时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气囊用于使人体向一侧翻身,所述第二气囊沿气垫床本体中心线与第一气囊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气囊用于使人体向另一侧翻身,所述第三气囊位于气垫床本体的左下方,所述第三气囊充满气状态时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三气囊用于使人体的一只腿抬起,所述第四气囊沿气垫床本体中心线与第三气囊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气囊用于使人体的另一只腿抬起。
[000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的底部设有第一魔术贴层,所述气垫床本体在与第一气囊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魔术贴层,所述第一气囊通过第一魔术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层的粘接配合固定在气垫床本体上,所述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与气垫床本体的连接方式均与第一气囊相同。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人体的接触面均设有若干防滑凸起。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均采用医用PVC面料制成。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充满气状态时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为三十度。
[0009]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分别对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进行充放气,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支撑起卧床者背部从而帮助其进行翻身、侧身,第三气囊与第四气囊支撑起卧床者腿部从而帮助其进行抬腿动作,结构简
单有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人体静脉及动脉免受过量压力而无法正常交换氧气及养分,从而预防褥疮,操作简单,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第一气囊充气示意图;
[0012]图3是第三气囊充气示意图;
[0013]图4是第一气囊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功能气垫床,一种多功能气垫床,包括气垫床本体1,气垫床本体1的各气袋通过导管连接气泵2,气泵2上设有控制按钮,值得一提的是,气垫床本体1、气泵2具体的结构、连接方式、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中不再作进一步赘述,气垫床本体1的上方设有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第三气囊5、第四气囊6,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第三气囊5、第四气囊6均设有独立的充放气连接管道口,并可通过气管连接气泵2以进行充放气,第一气囊3位于气垫床本体1的左上方,如图2所示,第一气囊3充满气状态时横截面呈三角形,第一气囊3充气后可以使人体向一侧翻身,人体可以抵靠在其斜面上,优选地,第一气囊3充满气状态时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为三十度,设置为该角度既可以起到使人体保持倾斜状态又不易侧滑,第二气囊4沿气垫床本体1中心线与第一气囊3对称设置,第二气囊4与第一气囊3的结构相同,第二气囊4用于帮助人体向另一侧翻身,第三气囊5位于气垫床本体1的左下方,如图3所示,第三气囊5充满气状态时横截面呈矩形,第三气囊5充满气后向上鼓起从而使人体的右腿抬起,第四气囊6沿气垫床本体1中心线与第三气囊5对称设置,充满气状态的第四气囊6可以使人体的左腿抬起,通过分别对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第三气囊5、第四气囊6进行充放气,第一气囊3与第二气囊4支撑起卧床者背部从而帮助其进行翻身、侧身,第三气囊5与第四气囊6支撑起卧床者腿部从而帮助其进行抬腿动作,结构简单有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人体静脉及动脉免受过量压力而无法正常交换氧气及养分,从而预防褥疮,操作简单,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19]实施例二
[002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作出改进,第一气囊3的底部设有第一魔术贴层7,气垫床本体1在与第一气囊3相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魔术贴层8,第一魔术贴层7为勾面,第二魔术贴层8为毛面,第一魔术贴层7与第二魔术贴层8相互配合粘接且可分离,第一气囊3通过可拆卸式的方式固定在气垫床本体1上,固定与分离都较为便利,需要对第一气囊3进行清洁时可以将其方便的取下,第二气囊4、第三气囊5、第四气囊6与气垫床本体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气囊3相同,均采用魔术贴粘贴的方式可拆卸式固定。
[0021]实施例三
[0022]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作出改进,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与人体的接触面均设有若干防滑凸起9,防滑凸起9的设置可以起到进一步提高防滑效果,避免卧床者倚靠在其斜面上时滑落。
[0023]实施例四
[0024]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作出改进,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第三气囊5、第四气囊6均采用医用级PVC面料制成,具有防水耐脏、易清理、经久耐用、舒适透气的效果。
[0025]实施例五
[00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气泵的控制面板具有自动控制系统,从而可以将气泵设置为自动模式,对各气囊进行自动充放气控制,该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气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垫床本体,所述气垫床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气垫床本体的左上方,所述第一气囊充满气状态时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气囊用于使人体向一侧翻身,所述第二气囊沿气垫床本体中心线与第一气囊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气囊用于使人体向另一侧翻身,所述第三气囊位于气垫床本体的左下方,所述第三气囊充满气状态时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三气囊用于使人体的一只腿抬起,所述第四气囊沿气垫床本体中心线与第三气囊对称设置,所述第四气囊用于使人体的另一只腿抬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佳丽彭信贤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