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046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心轮胎,包括轮毂以及套装在轮毂外的实心轮胎胎体,实心轮胎胎体具有胎面,轮毂包括轮辋和轮辐,轮辋与实心轮胎胎体配合连接,轮辐用于固定车轴,实心轮胎胎体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多个周向管件、径向管件和连接管件,轮毂设置分流装置,分流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收集件和多个分流件,轴向外侧设置有注入口、多个散热延伸槽和散热孔,通过注入口注入散热介质,散热介质优选为蜡或水,胎体上的散热装置和轮毂上的分流装置通过轮辋上的连接孔形成闭合通道供散热介质循环流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实心轮胎在确保轮胎具有高负载性能的同时,能够兼顾良好散热性能,实现轮胎快速散热。实现轮胎快速散热。实现轮胎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心轮胎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实心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实心轮胎是一种无需充气的轮胎,其轮胎胎体由橡胶圆环体构成,广泛应用于低速、高负载车辆领域,例如工业叉车、工程用拖车、军事车辆、建筑机械车辆等。目前实心轮胎的胎体主要有THS和TWS两种类别,其中THS胎体由胎面胶、中层胶和基部胶构成,TWS胎体由胎面胶和基部胶构成。实心轮胎的胎体一般为橡胶材质,在重载状态下频繁地进行转向、前进、后退等动作时会蠕变生热,尤其是在不同橡胶材质的分界区域,生热更为明显,例如THS胎体中的胎面胶和中层胶之间的生热、中层胶和基部胶之间的生热,或者TWS胎体中的胎面胶和基部胶之间的生热。实心轮胎的胎体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时易导致胎体损坏,从而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故降低实心轮胎生热,提升轮胎散热性能,提升轮胎的耐久性一直是业界人士研究的方向。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20788945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叉车实心轮胎,包括实心轮胎胎体和轮辋,胎体设置有感温变色油墨和石墨散热片,通过感温变色油墨来确认轮胎温度进而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轮胎降温散热措施。虽然感温变色油墨能够直观显示轮胎实时温度情况,但胎体内部热量通过石墨散热片由轮辋传导至外界的效果有限,轮胎过热也额外需操作人员进行降温操作。
[0004]专利公开号为CN11032900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实心轮胎,通过在车轴上设置水箱,水箱的水通过车轴的中空管道流经入实心胎体的椭球形空腔内,再经过实心轮胎胎面的花纹凹槽的出水孔流出外界,从而达到散热目的。但水流采用单向流动方式,无法确保水流对胎体及时散热降温;同时水箱设置于车轴上,结构复杂,维护成本较高。
[0005]专利公开号为CN20552343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实心轮胎与轮辋组合结构,通过在胎体设置径向散热孔和轴向散热孔,轴向散热孔与外界相通,径向散热孔通过轮辋与外界相通,径向散热孔与轴向散热孔相连形成“7字形”通孔。外界空气在径向散热孔和轴向散热孔形成“7字形”通孔流通,从而将产生的热量带出胎体,达到散热目的。但是在胎体上设置孔洞,会导致轮胎的整体载重能力会下降,无法满足实心轮胎高负载性能的使用需求。
[0006]因此,研究出一种确保轮胎高负载性能,同时兼顾良好散热性能的实心轮胎是本技术研究和改进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实心轮胎,通过在胎体设置散热装置,轮毂设置分流装置,胎体上的散热装置和轮毂上的分流装置通过轮辋的连接孔形成闭合通道,供散热介质在通道中循环流动,在确保轮胎具有高负载性能的同时,能够兼顾良好的散热性能,实现轮胎快速散热。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实心轮胎,包括轮毂以及套装在轮毂外的实心轮胎胎体,所述实心轮胎胎体具有胎面,所述轮毂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轮辋与实心轮胎胎体配合连接,所述轮辐用于固定车轴,所述实心轮胎胎体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
[0010]所述轮毂还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固定连接在轮辋和轮辐之间,所述分流装置的轴向外侧设置有注入口、多个散热延伸槽和散热孔,所述注入口用于注入散热介质;
[0011]所述分流装置内部设置有收集件和多个分流件,所述收集件靠近轮辐的一端分别与各个分流件靠近轮辐的一端贯通连接;
[0012]所述轮辋的周向外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各个所述连接孔分别与分流装置内部设置的收集件和分流件靠近轮辋的一端匹配连接并贯通;
[0013]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周向管件、径向管件和连接管件,所述周向管件沿轮胎胎体形成周向闭合,各个所述周向管件之间通过连接管件连通,所述径向管件一端与周向管件连通,一端与分流装置中的分流件和收集件匹配连接并贯通;
[0014]所述散热装置和分流装置通过轮辋的连接孔形成闭合通道。
[0015]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装置为一体式的圆环形结构,且固定连接在轮毂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装置为多个呈扇形的箱体结构,且固定连接在轮毂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装置设置为3~5个呈扇形的箱体结构,且固定连接在轮毂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装置中与散热装置中径向管件匹配连接并贯通的分流件在轴向上和周向上至少布置两根。
[0019]进一步地,所述实心轮胎胎体的轴向外侧设置有防擦坝,所述散热装置在轮胎径向上不超出防擦坝,所述散热装置的径向高度不低于实心轮胎胎体的断面高度的三分之一。
[002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的周向两侧设置有弧形槽侧壁。
[002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介质为水、蜡中的一种。
[0022]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装置和散热装置的材质为金属。
[0023]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装置和散热装置的材质为铜。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技术提供的实心轮胎,通过在胎体设置散热装置,轮毂设置分流装置,散热装置和分流装置材质为金属,分流装置轴向侧面设置有注入口、散热延伸槽和散热孔,通过注入口注入散热介质,散热介质优选为蜡或水。散热介质在胎体上的散热装置和轮毂上的分流装置通过轮辋的连接孔形成的闭合通道中循环流动,同时通过分流装置轴向侧面的散热延伸槽和散热孔达到对胎体散热的目的,从而在确保轮胎具有高负载性能的同时,兼顾良好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心轮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心轮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心轮胎的散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心轮胎的轮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心轮胎的分流装置的轴向外侧面的结构示意
图。
[0031]图6为图5的A

A

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5的B

B

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更清晰地描述本技术,首先对轮胎的方位做定义:图2中的水平方向为轮胎轴向,竖直方向为轮胎径向,垂直纸面的方向为周向,L为轮胎旋转中心轴;靠近轮胎旋转中心轴为内侧,远离轮胎旋转中心轴为外侧。
[0034]如图1

7所示,一种实心轮胎,包括轮毂1以及套装在轮毂1外的实心轮胎胎体2。实心轮胎胎体2具有胎面,胎面设置有花纹(图中未示出)。轮毂1包括轮辋3、轮辐4和分流装置5,轮辋3与实心轮胎胎体2配合连接,实心轮胎胎体2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8。轮辐4具有车轴孔6和车轴PCD孔7,车轴孔6和车轴PCD孔7用于固定车轴,实现轮胎在车辆上的安装。
[0035]分流装置5和散热装置8材质优选为金属。散热装置8的各个管件采用金属材质能够支撑胎体,确保实心轮胎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心轮胎,包括轮毂以及套装在轮毂外的实心轮胎胎体,所述实心轮胎胎体具有胎面,所述轮毂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轮辋与实心轮胎胎体配合连接,所述轮辐用于固定车轴,所述实心轮胎胎体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还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固定连接在轮辋和轮辐之间,所述分流装置的轴向外侧设置有注入口、多个散热延伸槽和散热孔,所述注入口用于注入散热介质;所述分流装置内部设置有收集件和多个分流件,所述收集件靠近轮辐的一端分别与各个分流件靠近轮辐的一端贯通连接;所述轮辋的周向外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各个所述连接孔分别与分流装置内部设置的收集件和分流件靠近轮辋的一端匹配连接并贯通;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周向管件、径向管件和连接管件,所述周向管件沿轮胎胎体形成周向闭合,各个所述周向管件之间通过连接管件连通,所述径向管件一端与周向管件连通,一端与分流装置中的分流件和收集件匹配连接并贯通;所述散热装置和分流装置通过轮辋的连接孔形成闭合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为一体式的圆环形结构,且固定连接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玲玲刘开烽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