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控制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86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照明控制壳体,涉及智能照明技术领域,包括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和承载板,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前表面中间嵌入有触控面板,且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前表面外沿处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下侧设置有挡盖,所述挡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横向方向的中间贯穿有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环形凹槽、挡盖、旋转件和转轴之间的配合使用,即可在不进行操作时起到对触控面板的保护作用,防止外部因素对触控面板造成损坏,且通过承载板、上固定槽、下固定槽、移动槽、上固定件、弹簧和下固定件之间的配合使用,方便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安装与拆卸,增加了检修的便捷性。增加了检修的便捷性。增加了检修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照明控制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照明
,具体是智能照明控制壳体。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照明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有线/无线通讯技术、电力载波通讯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以及节能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一般也可以通过智能照明控制壳体上的触控面板进行手动控制,使用较为方便。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多数智能照明控制壳体在不进行人为操作时,触控面板直接暴露,易受到外界因素而损坏,保护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照明控制壳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智能照明控制壳体,包括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和承载板,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前表面中间嵌入有触控面板,且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前表面外沿处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下侧设置有挡盖,所述挡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横向方向的中间贯穿有转轴,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上固定槽,且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下固定槽,所述承载板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槽,所述承载板的上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上固定件,且承载板的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下固定件,所述上固定件的后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外壁的四个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盖与环形凹槽相适配,且挡盖与触控面板相适配,所述挡盖为一种透明塑料板材质的构件。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为开孔式,所述旋转件处于环形凹槽的内部下侧,且旋转件与环形凹槽相适配,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凹槽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且转轴与旋转件通过阻尼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板处于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后侧,且承载板与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相适配。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固定件的后侧底部处于移动槽的内部,且上固定件的后侧底部与移动槽的底部内壁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上固定件与移动槽相适配,所述上固定件的前侧底部处于上固定槽的内部,且上固定件与上固定槽相适配,所述下固定件的前侧顶部处于下固定槽的内部,且下固定件与下固定槽相适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环形凹槽、挡盖、旋转件和转轴
之间的配合使用,即可在不进行操作时起到对触控面板的保护作用,防止外部因素对触控面板造成损坏,且通过承载板、上固定槽、下固定槽、移动槽、上固定件、弹簧和下固定件之间的配合使用,方便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的安装与拆卸,增加了检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智能照明控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智能照明控制壳体中主视图的部分剖面图。
[0015]图3为智能照明控制壳体中侧视图的部分剖面图。
[0016]图中标记:1、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2、挡盖;3、承载板;4、触控面板;5、环形凹槽;6、安装板;7、安装孔;8、上固定件;9、旋转件;10、转轴;11、下固定件;12、上固定槽;13、下固定槽;14、移动槽;1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照明控制壳体,包括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和承载板3,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外壁的四个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开设有安装孔7,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前表面中间嵌入有触控面板4,且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前表面外沿处设置有环形凹槽5,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下侧设置有挡盖2,挡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件9,旋转件9横向方向的中间贯穿有转轴10,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上固定槽12,且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下固定槽13,承载板3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槽14,承载板3的上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上固定件8,且承载板3的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下固定件11,上固定件8的后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5。
[0019]请参阅图1~3,挡盖2与环形凹槽5相适配,且挡盖2与触控面板4相适配,挡盖2为一种透明塑料板材质的构件,环形凹槽5的底部为开孔式,旋转件9处于环形凹槽5的内部下侧,且旋转件9与环形凹槽5相适配,转轴10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凹槽5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且转轴10与旋转件9通过阻尼连接,以转轴10为圆心转动旋转件9和挡盖2,使挡盖2旋转至环形凹槽5的内部,即可在不进行操作时起到对触控面板4的保护作用。
[0020]请参阅图1和图2,承载板3处于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后侧,且承载板3与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相适配,上固定件8的后侧底部处于移动槽14的内部,且上固定件8的后侧底部与移动槽14的底部内壁通过弹簧15连接,上固定件8与移动槽14相适配,上固定件8的前侧底部处于上固定槽12的内部,且上固定件8与上固定槽12相适配,下固定件11的前侧顶部处于下固定槽13的内部,且下固定件11与下固定槽13相适配,向上拉动上固定件8,克服弹簧15的弹力,并使上固定件8的前侧底部从上固定槽12内部移出,然后向上稍微提动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即可解除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与承载板3的安装,增加了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安装板6上开设的安装孔7将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和承载板3安装所需位置;当不需要使用触控面板4进行操作时,以转轴10为圆心转动旋转件9和挡盖2,使挡盖2旋转至环形凹槽5的内部,即可在不进行操作时起到对触控面板4的保护作用;向上拉动上固定件8,克服弹簧15的弹力,并使上固定件8的前侧底部从上固定槽12内部移出,然后向上稍微提动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使下固定件11的前侧顶部从下固定槽13内部移出,即可解除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与承载板3的安装,增加了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增加了检修的便捷性。
[002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照明控制壳体,包括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和承载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前表面中间嵌入有触控面板(4),且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前表面外沿处设置有环形凹槽(5),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下侧设置有挡盖(2),所述挡盖(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件(9),所述旋转件(9)横向方向的中间贯穿有转轴(10),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上固定槽(12),且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下固定槽(13),所述承载板(3)的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槽(14),所述承载板(3)的上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上固定件(8),且承载板(3)的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下固定件(11),所述上固定件(8)的后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控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照明控制器本体(1)外壁的四个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上开设有安装孔(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控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盖(2)与环形凹槽(5)相适配,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太林彭雪闻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中一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