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元器件定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元器件定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元器件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元器件定位领域,需要对待定位的元器件进行夹持定位,并进行相关性能检测。如今市场上也有一些元器件定位机构,但现有的元器件定位机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0003]1)只能夹持同种型号或大小差别甚微的元器件,而无法夹持不同规格的元器件;
[0004]2)同时存在无法保证待定位的元器件之间距离相等或按照某种定位需求而夹持的缺点,被夹元器件的分布易散乱,这给后续检测工作埋下了隐患;
[0005]3)对按照不同需求夹持并定位不同型号元器件所需的动力有较高的要求。
[0006]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有的元器件定位机构提出改进方案,在提高不同待定位元器件夹持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不同待定位元器件的定位精准度以及定位效率。
[0007]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需要一种元器件定位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元器件定位机构,能够保证不同待定位元器件的定位精准度以及定位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元器件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基台和第二基台;
[0010]所述第一基台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传送带及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相配合的第一轮组件,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所述第一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运动;
[0011]所述第二基台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传送带及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相配合的第二轮组件,在所述第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元器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台(21)和第二基台(22);所述第一基台(21)上设有第一电机(11)、第一传送带(31)及与所述第一传送带(31)相配合的第一轮组件,在所述第一电机(11)的驱动下,所述第一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31)运动;所述第二基台(22)上设有第二电机(12)、第二传送带(32)及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2)相配合的第二轮组件,在所述第二电机(12)的驱动下,所述第二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二传送带(32)运动;所述第一传送带(31)与第二传送带(32)的传送表面相对设置,以用于夹持待定位元器件(9);所述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同步工作且均采用间歇工作模式,所述第一电机(11)每次驱动第一传送带(31)运动的距离和方向均相同,所述第二电机(12)每次驱动第二传送带(32)运动的距离和方向均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器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动作机构(311)和第二动作机构(321),和/或,第三动作机构(312)和第四动作机构(322),其中,所述第一动作机构(311)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末端,所述第二动作机构(321)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32)的传送方向末端,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动作机构(311)与第二动作机构(321)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发生转动而相对紧靠或分离;所述第三动作机构(312)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起始端,所述第四动作机构(322)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32)的传送方向起始端,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三动作机构(312)与第四动作机构(32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发生转动而相对紧靠或分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器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台(21)和第二基台(22)的间距可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器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丝杆(5)及用于驱动所述丝杆(5)的第三电机(13),所述第一基台(21)相对所述丝杆(5)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13)的驱动下,所述第二基台(22)与所述丝杆(5)在所述丝杆(5)的轴向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或者,所述第二基台(22)相对所述丝杆(5)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13)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基台(21)与所述丝杆(5)在所述丝杆(5)的轴向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或者,所述第一基台(21)和第二基台(22)与所述丝杆(5)配合,在所述第三电机(13)的驱动下,所述丝杆(5)带动所述第一基台(21)和第二基台(22)沿着所述丝杆(5)的轴向方向相对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器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轴套、滑块以及第一滑槽(81),所述轴套与第一基台(21)或第二基台(22)对应且固定连接,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丝杆(5)上且相对固定连接,所述轴套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的上表面,所述滑块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滑槽(81)移动;在所述第三电机(13)的驱动下,所述丝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维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立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