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包括第一互感器以及第二互感器。第一互感单元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内壳、第一铁芯及第一绕组。第二互感单元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内壳、第二铁芯、第二绕组及弹片。弹片设置在第二安置腔内,且分别与第二容置腔的内壁和第二铁芯的相抵接,用于保持持续顶动第二铁芯,以在第二铁芯的两端自调节后,与第一铁芯的两端紧密对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流互感器提供的电流互感器,通过设置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可保证对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微量调节,保证对合的精度;而且设置的弹片可保证其第二铁芯进行自调节,以适应装配误差,保证与第一铁芯准确的对合,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流互感器
[0001]本技术属于互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电缆在高压输变电网络中应用较为广泛,大多采用直埋、隧道或桥架的安装方式。为了全面了解电缆的实时状态,通常采用在线检测的方式,即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如环流监测装置、电缆感应取能装置等,而每种检测设备通常都配有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为了便于电流互感器的安装,通常采用开合式结构,两个半形互感器壳体对合并锁紧后,内部的铁芯端面相互紧密对合,以使两个铁芯构成整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互感器。
[0003]现有技术中,每个半环型的铁芯均需要进行绕组,然后再放置在互感器外壳内部进行灌胶固定密封。在此过程总,受到装配误差或者加工误差的影响,半环型铁芯固定后,通常仅一端能够对合,另一端无法对合,尽管距离为毫米级,但是无法形成闭环结构,而且不可调节,直接报废,进而导致产品的废品率升高,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旨在解决互感器生产后因铁芯无法对合而导致的实用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互感单元和第二互感单元;其中,
[0006]所述第一互感单元,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内壳、第一铁芯及第一绕组;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两个端部,且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内壳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内壳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外壳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内壳内设有供所述第一铁芯放置且两端贯通的第一安置腔;所述第一绕组呈螺旋型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壳的外壁面,且线端用于与外接检测设备电性连接;
[0007]第二互感单元,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内壳、第二铁芯、第二绕组及弹片;所述第二外壳具有两个端部,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外壳的另一端用于在所述第二外壳转动并与所述第一外壳对合后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另一端锁紧;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内壳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内壳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外壳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二内壳设有供所述第二铁芯放置且两端贯通的第二安置腔;所述第二绕组呈螺旋型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壳的外壁面,且线端用于与外接检测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置腔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铁芯的相抵接,用于保持持续顶动所述第二铁芯,以在所述第二铁芯的两端自调节后,与所述第一铁芯的两端紧密对合。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铁芯为半环形外形结构,所述第一安置腔为
与所述第一铁芯适配的半环形腔体;
[0009]所述第二铁芯与所述第一铁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安置腔为半环形腔体,且大于所述第一安置腔。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片具有两个端部,所述弹片沿着所述第二铁芯的径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铁芯的外侧,所述弹片的两个端部均与所述第二安置腔的内壁面相卡接,所述弹片的中间部位沿着所述第二铁芯的径向向内弯曲凸起,并与所述第二铁芯的外侧壁相抵接;
[0011]所述第二安置腔的内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弹片放置且对所述弹片限位抵接的限位槽。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第二安置腔的周线方向设置;
[0013]沿着所述第二安置槽的周线方向所述弹片的长度小于所述限位槽的长度,且所述弹片的两端分别卡接在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第二安置槽周线方向的两个侧壁上。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的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的铰接轴线沿着所述第一铁芯和/或所述第二铁芯的轴线方向设置。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所述第二铰接部一端的外壁面上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外壳远离所述第一铰接部的一端设有朝所述第二外壳延伸并与所述卡接部锁定的锁紧部。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对合并锁紧后共同围合形成用于供电缆穿过的过孔,所述过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的铰接轴线平行设置。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流互感器还包括填充树脂,所述填充树脂用于浇铸在所述的第一容纳腔及所述的第二容纳腔中,以将所述第一容纳腔中的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一绕组及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第二内壳和第二绕组进行密封固定。
[0018]本实现方式/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一互感单元和第二滑杆单元通过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进行铰接,并且能够在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对合后锁紧,能够简化安装步骤,更便于安装。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微量调整,以保证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能够对合并形成闭环结构。在第二内壳中设置有弹片,弹片能够弹动第二铁芯,使其持续保持向第一铁芯方向移动的趋势,进而保证其与第一铁芯稳定对合。另外,弹片的设置还能够使第二铁芯能够自调节,当第一铁芯和某一端和第二铁芯的某一端抵接后力度过大,可接收由第二铁芯传来的力,并被压缩变形,以使第二铁芯的端部向第二安置腔内收缩。本方案提供的电流互感器,通过设置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可保证对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微量调节,保证对合的精度;而且设置的弹片可保证其第二铁芯进行自调节,以适应装配误差,保证与第一铁芯准确的对合,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二(隐藏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沿着过孔轴线方向的一个外壁);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第二互感单元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第一互感单元;11、第一外壳;111、第一容纳腔;112、第一铰接部;113、锁紧部;12、第一内壳;121、第一安置腔;122、限位槽;13、第一铁芯;14、第一绕组;15、过孔;20、第二互感单元;21、第二外壳;211、第二容纳腔;212、第二铰接部;213、卡接部;22、第二内壳;221、第二安置腔;23、第二铁芯;24、第二绕组;25、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电流互感器进行说明。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互感器以及第二互感器。
[0026]第一互感单元10包括第一外壳11、第一内壳12、第一铁芯13及第一绕组14;第一外壳11具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互感单元以及第二互感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互感单元,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内壳、第一铁芯及第一绕组;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两个端部,且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内壳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内壳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外壳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内壳内设有供所述第一铁芯放置且两端贯通的第一安置腔;所述第一绕组呈螺旋型缠绕在所述第一内壳的外壁面,且线端用于与外接检测设备电性连接;第二互感单元,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内壳、第二铁芯、第二绕组及弹片;所述第二外壳具有两个端部,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外壳的另一端用于在所述第二外壳转动并与所述第一外壳对合后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另一端锁紧;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内壳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内壳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外壳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二内壳设有供所述第二铁芯放置且两端贯通的第二安置腔;所述第二绕组呈螺旋型缠绕在所述第二内壳的外壁面,且线端用于与外接检测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置腔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铁芯的相抵接,用于保持持续顶动所述第二铁芯,以在所述第二铁芯的两端自调节后,与所述第一铁芯的两端紧密对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为半环形外形结构,所述第一安置腔为与所述第一铁芯适配的半环形腔体;所述第二铁芯与所述第一铁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安置腔为半环形腔体,且大于所述第一安置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具有两个端部,所述弹片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中开明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