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639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回热单元,其中,锅炉的蒸汽出口连接汽轮机高压缸的蒸汽入口;锅炉的再热蒸汽出口分别与汽轮机中压缸、回热单元以及中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所述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口分别与汽轮机低压缸、回热单元和低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口与回热单元连接;所述回热单元分别与中压工业蒸汽管路和低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快速升降负荷,提高机组的运行灵活性。运行灵活性。运行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增长速度惊人。然而,在我国“三北”地区,因“风热冲突”致大量弃风现象,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水电、纯凝机组等可调峰电源稀缺,而在冬季供热期热电供热机组受“以热定电”运行特性约束,使得调峰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实现热电解耦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灵活性是我国火力发电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双抽供热机组来说,尤为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回热单元,其中,锅炉的蒸汽出口连接汽轮机高压缸的蒸汽入口;锅炉的再热蒸汽出口分别与汽轮机中压缸、回热单元以及中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所述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口分别与汽轮机低压缸、回热单元和低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
[0006]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口与回热单元连接;
[0007]所述回热单元分别与中压工业蒸汽管路和低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回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器组、第二加热器组、低温储热罐、中温储热罐和高温储热罐,其中,第一加热器组的蒸汽入口分别与锅炉的再热蒸汽出口、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口、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口连接;第一加热器组的储热介质入口与低温储热罐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加热器组的储热介质出口依次与高温储热罐、第二加热器组和低温储热罐的储热介质入口连接;所述中温储热罐的储热介质入口连接第一加热器组的储热介质出口;所述中温储热罐的储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二加热器组的储热介质入口;所述第二加热器组的蒸汽出口分别与中压工业蒸汽管路和低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器组包括一号加热器、二号加热器、三号加热器和四号加热器,其中,一号加热器和二号加热器的蒸汽入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口;所述三号加热器的蒸汽入口连接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口;所述四号加热器的蒸汽入口连接锅炉的再热蒸汽出口;一号加热器的储热介质入口连接低温储热罐的储热介质出口;一号加热器的储热介质出口依次连接二号加热器、三号加热器、四号加热器、高温储热罐、第二加热器组和温储热罐的储热介质入口。
[0010]优选地,所述中温储热罐的储热介质入口连接三号加热器的储热介质出口。
[0011]优选地,所述一号加热器和二号加热器的疏水出口连接有低压加热器组,所述低压加热器组的出水口连接除氧器的入口;
[0012]所述三号加热器和四号加热器的疏水出口连接除氧器的入口。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加热器组包括五号加热器、六号加热器、七号加热器和八号加热器,其中,五号加热器的储热介质入口连接高温储热罐的储热介质出口,五号加热器的储热介质出口依次连接六号加热器、七号加热器、八号加热器、低温储热罐、第一加热器组和高温储热罐的储热介质入口;
[0014]所述八号加热器的热网水入口连接除氧器;所述八号加热器的热网水出口依次连接七号加热器、六号加热器和五号加热器;
[0015]所述六号加热器的蒸汽出口还连接中压工业蒸汽管路;所述五号加热器的蒸汽出口连接低压工业蒸汽管路。
[0016]优选地,所述中温储热罐的储热介质出口连接至五号加热器和六号加热器之间的连接管道上。
[0017]优选地,所述除氧器的热网水入口连接第一加热器组的疏水出口;所述除氧器的热网水出口还连接至锅炉的进水口。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采用多个加热器组和多个储热罐的组合对外供应中、低压工业蒸汽,满足不同热负荷需求,第一加热器组的多级加热器梯级加热储热介质,第二加热器组的多级加热器梯级加热热网水,同时利用了汽轮机排汽的余热,这种储放热方式大大提高了供热效率,可以辅助燃煤发电系统快速升降负荷,提高机组的运行灵活性。
[0020]进一步的,本技术可以通过调节储热介质和热网水的流量,可以满足不同的供热负荷需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

锅炉,2

汽轮机高压缸,3

汽轮机中压缸,4

汽轮机低压缸,5

凝结水泵,6

低压加热器组,7

除氧器,8

给水泵,9

高压加热器组,10

低温储热罐,11

一号加热器,12

二号加热器,13

三号加热器,14

四号加热器,15

高温储热罐,16

五号加热器,17

中温储热罐,18

六号加热器,19

七号加热器,20

八号加热器,21

一号阀门,22

二号阀门,23

三号阀门,24

四号阀门,25

五号阀门,26

六号阀门,27

七号阀门,28

八号阀门,29

九号阀门,30

十号阀门,31

十一号阀门,32

十二号阀门,33

十三号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包括锅炉1、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中压缸3、汽轮机低压缸4、凝结水泵5、低压加热器组6、除氧器7、给水泵8、高压加热器组9、低温储热灌10、一号加热器11、二号加热器12、三号加热器13、四号加热器14、高温储热罐15、五号加热器16、中温储热罐17、六号加热器18、七号加热器19、八号加热器20、一号阀门21、二号阀门22、三号阀门23、四号阀门24、五号阀门25、六号阀门26、七号阀门27、八号阀门28、九号阀门29、十号阀门30、十一号阀门31、十二号阀门32和十三好
阀门33,其中,锅炉1的再热蒸汽出口分为三路,其中一路连接汽轮机中压缸3的入口,且两者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二号阀门22;第二路连接四号加热器蒸汽14的入口,且两者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一号阀门21;剩余一路经过十二号阀门32连接第一管道X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中压缸(3)、汽轮机低压缸(4)和回热单元,其中,锅炉(1)的蒸汽出口连接汽轮机高压缸(2)的蒸汽入口;锅炉(1)的再热蒸汽出口分别与汽轮机中压缸(3)、回热单元以及中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所述汽轮机中压缸(3)的排汽口分别与汽轮机低压缸(4)、回热单元和低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所述汽轮机低压缸(4)的排汽口与回热单元连接;所述回热单元分别与中压工业蒸汽管路和低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器组、第二加热器组、低温储热罐(10)、中温储热罐(17)和高温储热罐(15),其中,第一加热器组的蒸汽入口分别与锅炉(1)的再热蒸汽出口、汽轮机中压缸(3)的排汽口、汽轮机低压缸(4)的排汽口连接;第一加热器组的储热介质入口与低温储热罐(10)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加热器组的储热介质出口依次与高温储热罐(15)、第二加热器组和低温储热罐(10)的储热介质入口连接;所述中温储热罐(17)的储热介质入口连接第一加热器组的储热介质出口;所述中温储热罐(17)的储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二加热器组的储热介质入口;所述第二加热器组的蒸汽出口分别与中压工业蒸汽管路和低压工业蒸汽管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储热罐的双抽工业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组包括一号加热器(11)、二号加热器(12)、三号加热器(13)和四号加热器(14),其中,一号加热器(11)和二号加热器(12)的蒸汽入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4)的排汽口;所述三号加热器(13)的蒸汽入口连接汽轮机中压缸(3)的排汽口;所述四号加热器(14)的蒸汽入口连接锅炉(1)的再热蒸汽出口;一号加热器(11)的储热介质入口连接低温储热罐(10)的储热介质出口;一号加热器(11)的储热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烁陈建忠陈俊荣张家宽蔡纯杨天意周贤安航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广东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海门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