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包含灯架、发光模块及控制模块,灯架包括底座及自底座沿轴向方向延伸并具有安装孔的灯杆。发光模块设于灯杆。控制模块包括外壳、电路板、处理单元及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外壳嵌设于安装孔并包括互相卡合的壳体与壳盖,壳体与壳盖共同界定出容置空间且壳盖具有基壁,基壁具有露出于安装孔的外接触面及相反于外接触面的内接触面,电路板设于容置空间中,处理单元设置于电路板并与发光模块电连接,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设于电路板并与处理单元电连接且包括感应电极及分别与感应电极导通并与内接触面接触的导电组件,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在用户接近外接触面时产生感测信号并传送至处理单元使处理单元根据感测信号控制发光模块的发光状态。发光模块的发光状态。发光模块的发光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及控制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直立式的灯具及适用于灯具的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目前有些灯具能提供使用者经由控制开关切换灯光的明暗度,以符合不同情境的使用需求。一般可控制灯光明暗度的控制开关模块需要设置在相当大面积的电路板上,所以现有的直立式灯具通常是将控制开关模块设置于灯具的底座。
[0003]然而,灯具的底座一般是放置于地面,因此使用者必须要弯下腰才能操作控制灯具的开关,使用上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之一目的,即于提供一种用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灯具。
[0005]于是,本技术灯具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含灯架、发光模块及控制模块。
[0006]所述灯架包括底座及自所述底座沿轴向方向延伸并呈中空的灯杆,所述灯杆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安装孔。
[0007]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灯杆。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外壳、电路板、处理单元及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
[0008]所述外壳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并包括互相卡合的壳体与壳盖,所述壳体与所述壳盖共同界定出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且所述壳盖具有基壁,所述基壁具有露出于所述安装孔的外接触面及相反于所述外接触面的内接触面。
[0009]所述电路板垂直所述基壁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
[0010]所述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且包括多个沿所述轴向方向排列的感应电极,及多个分别与所述感应电极导通并与所述内接触面接触的导电组件,所述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用以在用户接近所述外接触面时产生感测信号并传送至所述处理单元,以使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感测信号控制所述发光模块的发光状态。
[0011]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盖还具有自所述基壁向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一围壁,及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围壁并沿所述轴向方向排列的卡扣孔,所述壳体具有底壁、自所述底壁向所述壳盖延伸的第二围壁,及多个自所述第二围壁延伸并分别与所述卡扣孔卡合的第一卡扣件。
[0012]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盖还具有多个位于所述第一围壁并延伸至所述内接触面的让位孔及多个自所述内接触面向所述壳体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让位孔内的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用以使所述外壳与所述灯杆相对固定。
[0013]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所述第二卡扣件具有自所述内接触面向所述壳体延伸的
延伸段及位于所述延伸段末端的钩段。
[0014]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盖还具有多个自所述第一围壁邻接所述壳体的一侧向所述内接触面延伸的凹槽,所述壳体还具有多个自所述第二围壁延伸并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用以使所述外壳与所述灯杆相对固定。
[0015]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所述第二卡扣件具有自所述第二围壁延伸的延伸段及位于所述延伸段末端的钩段
[0016]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导电组件为导电海绵。
[0017]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电路板具有设有所述感应电极的焊接面及面向所述内接触面的侧表面,所述导电组件分别与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且延伸凸出所述侧表面并抵接于所述内接触面。
[0018]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外接触面印制有多个指示图案,所述指示图案对应所述导电组件设置。
[0019]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以设置于灯具的灯杆以解决前述问题的控制模块。
[0020]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本新型控制模块适用于灯具,所述灯具包含灯架及发光模块,所述灯架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沿轴向方向延伸并呈中空的灯杆,所述灯杆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控制模块包含外壳、电路板、处理单元及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
[0021]所述外壳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并包括互相卡合的壳体与壳盖,所述壳体与所述壳盖共同界定出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且所述壳盖具有基壁,所述基壁具有露出于所述安装孔的外接触面及相反于所述外接触面的内接触面。
[0022]所述电路板垂直所述基壁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
[0023]所述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且包括多个沿所述轴向方向排列的感应电极,及多个分别与所述感应电极导通并与所述内接触面接触的导电组件,所述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用以在用户接近所述外接触面时产生感测信号并传送至所述处理单元,以使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感测信号控制所述发光模块的发光状态。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电路板是垂直所述基壁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能减少所述外壳的宽度,使所述外壳得以嵌入管径较小的所述灯杆的安装孔。此外,通过所述导电组件分别与所述感应电极导通并与所述内接触面接触以延伸感应范围,使所述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在感应到用户接近所述外接触面时能产生所述感测信号传送至所述处理单元,以使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感测信号控制所述发光模块的发光状态。上述设计让所述控制模块能设于所述灯杆上,让使用者更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灯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2是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控制模块与灯杆的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0027]图3是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灯杆的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4是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控制模块嵌设于所述灯杆时
的连接关系;
[0029]图5是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壳盖的立体图;
[0030]图6是沿图1中的VI
‑
VI线所截取的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控制模块嵌设于所述灯杆时的连接关系;
[0031]图7是说明本技术灯具的第二实施例的控制模块与灯杆的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0032]图8是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灯杆的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0033]图9是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控制模块嵌设于所述灯杆时的连接关系;
[0034]图10是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壳盖与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及
[0035]图11是类似于图6视角的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控制模块嵌设于所述灯杆时的连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3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8]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灯具1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实施例包含灯架1、发光模块2及控制模块3。
[0039]所述灯架1包括底座11、自所述底座11沿轴向方向A向上延伸并呈中空的灯杆12。所述灯杆12具有自所述底座11沿所述轴向方向A延伸的底部段121、多个自所述底部段121的顶缘向上沿伸的顶部段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含:灯架,包括底座及自所述底座沿轴向方向延伸并呈中空的灯杆,所述灯杆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安装孔;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灯杆;及控制模块,包括外壳,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并包括互相卡合的壳体与壳盖,所述壳体与所述壳盖共同界定出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且所述壳盖具有基壁,所述基壁具有露出于所述安装孔的外接触面及相反于所述外接触面的内接触面,电路板,垂直所述基壁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发光模块电连接,及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且包括多个沿所述轴向方向排列的感应电极,及多个分别与所述感应电极导通并与所述内接触面接触的导电组件,所述电容式近接感应单元用以在用户接近所述外接触面时产生感测信号并传送至所述处理单元,以使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感测信号控制所述发光模块的发光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还具有自所述基壁向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一围壁,及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围壁并沿所述轴向方向排列的卡扣孔,所述壳体具有底壁、自所述底壁向所述壳盖延伸的第二围壁,及多个自所述第二围壁延伸并分别与所述卡扣孔卡合的第一卡扣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还具有多个位于所述第一围壁并延伸至所述内接触面的让位孔及多个自所述内接触面向所述壳体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让位孔内的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用以使所述外壳与所述灯杆相对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卡扣件具有自所述内接触面向所述壳体延伸的延伸段及位于所述延伸段末端的钩段。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还具有多个自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沛霖,
申请(专利权)人:禾财记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