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混凝土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41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混凝土井盖,它包括盖体,盖体包括一个底盘、一个环形肋板和多个径向肋板,上述的底盘、环形肋板和径向肋板均由HUPC混凝土浇注而成,环形肋板固定在底盘顶面的外缘,全部径向肋板也固定在底盘顶面上,各个径向肋板的内端相互连接,各个径向肋板的外端与环形肋板固定,底盘上设有圆通孔,盖体除底盘、环形肋板和径向肋板外的部分填充有透水混凝土。该井盖力学性能优越,强度和硬度大,质轻易搬运,透水性好,不积水。不积水。不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混凝土井盖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制备
,具体讲是一种复合混凝土井盖。

技术介绍

[0002]井盖是市政道路中的基础设施之一,其作用是遮盖路面的深井或下水道,以防止坠入。现有技术的井盖多为铸铁制备,普遍存在耐久度低、易生锈易腐蚀、自重大搬运不便、表面易打滑、透水性差、表面易积水等缺陷。
[0003]当然,在论述本申请技术方案之前,先介绍两种已有且成熟的混凝土材料,即UHPC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UHPC混凝土,也称为超高性能混凝土,它具有超高的耐久性和超高的强度,能以更薄的尺寸获得更高的强度,且该混凝土表面光洁致密,可以实现自密实,具备较强的耐腐蚀性;而透水混凝土则是由粗骨料表面包覆薄水泥浆粘结而成的多孔穴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尚未出现将上述两种混凝土材料结合后应用于井盖的产品报道和公开文献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力学性能优越,强度和硬度大,质轻易搬运,透水性好,不积水的复合混凝土井盖。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混凝土井盖,它包括盖体,盖体包括一个底盘、一个环形肋板和多个径向肋板,上述的底盘、环形肋板和径向肋板均由HUPC混凝土浇注而成,环形肋板固定在底盘顶面的外缘,全部径向肋板也固定在底盘顶面上,各个径向肋板的内端相互连接,各个径向肋板的外端与环形肋板固定,底盘上设有圆通孔,盖体除底盘、环形肋板和径向肋板外的部分填充有透水混凝土。
[0006]采用以上结构的复合混凝土井盖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7]首先,该井盖由UHPC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复合而成,兼具了两者的优点,其中,UHPC混凝土作为主体的受力构件,力学性能优越,强度和硬度大,且相对铸铁件质轻尺寸薄,更易于搬运,且自密实不易生锈,不腐蚀,使用寿命有保障;另外,盖体内的透水混凝土部分则形成了水流的通道,透水性好,避免井盖处积水,保障道路的整体排水性能,符合当前海绵城市生态发展的理念。
[0008]作为限定,径向肋板和环形肋板的高度相等,径向肋板或环形肋板的高度等于底盘厚度的2倍;底盘厚度和肋板高度的比值为0.5时,盖体的强度和透水性能出于一个最佳的平衡值上。
[0009]作为一种优选,径向肋板为四根且呈十字形分布,两根径向肋板横向延伸,两根径向肋板纵向延伸;四根径向肋板将盖体上部分成四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内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底盘的每个圆通孔内也填充有透水混凝土;这样,上述结构制备方便,且两种混凝土的粘结结合紧密,井盖的整体强度理想。
[0010]作为又一种优选,径向肋板为四根且呈十字形分布,两根径向肋板横向延伸,两根径向肋板纵向延伸;两根竖向延伸的径向肋板上各设一个加固座,每个加固座的两侧设有左右两根横向附加肋,每根横向附加肋外端与环形肋板固定,每个加固座内设有上小下大的撬孔;上述的四根径向肋板和四根横向附加肋将盖体上部分成八个栅格,每个栅格内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底盘的每个圆通孔内也填充有透水混凝土;这样,在盖体上形成了一个撬孔,便于人们插入撬棍撬起井盖,而且,在撬孔的两侧加设了两条横向附加肋,以弥补撬孔存在对强度造成的不利影响,换句话说,既成功设置了撬孔这一作用点又保证了足够的强度。
[0011]作为再一种优选,径向肋板为八根,呈放射状沿周向均匀分布,每相邻的两根径向肋板之间设有三根相互平行的连接肋板;上述的八根径向肋板和24根连接肋板将盖体上部分为32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底盘的每个圆通孔内也填充有透水混凝土;每个网格与至少一个圆通孔连通;这样,网格状分布的UHPC混凝土作为支承构件为盖体提供了足够的强度和支持,而且网格状间隔布设的UHPC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客观上形成了复杂交错的纹理,明显提高了防滑属性;况且,上述井盖的制备也方便,先浇注好HUPC部分后,将其倒置使得圆通孔在上,由于每个网格至少连通了一个圆通孔,故对各个圆通孔浇注透水混凝土,就能方便的填充满每个网格,即同步完成圆通孔和对应网格的浇注,制备方便。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的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的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的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图6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是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的实施例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是图9偏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所示1、底盘,2、环形肋板,3、径向肋板,4、圆通孔,5、加固座,6、横向附加肋,7、撬孔,8、连接肋板,9、扇形区域,10、栅格,11、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图10所示,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它包括盖体,盖体包括一个底盘1、一个环形肋板2和多个径向肋板3,上述的底盘1、环形肋板2和径向肋板3均由HUPC混凝土一体浇注而成。环形肋板2固定在底盘1顶面的外缘,全部径向肋板3也固定在底盘1顶面上,各个径向肋板3的内端相互连接,各个径向肋板3的外端与环形肋板2固定。底盘1上设有圆通孔4。盖体除底盘1、环形肋板2和径向肋板3外的部分填充有透水混凝土。
[0025]径向肋板3和环形肋板2的高度相等,径向肋板3或环形肋板2的高度等于底盘1厚
度的2倍。
[0026]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的实施例1,它的径向肋板3为四根且呈十字形分布,两根径向肋板3横向延伸,两根径向肋板3纵向延伸;四根径向肋板3将盖体上部分成四个扇形区域9。每个扇形区域9内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底盘1的每个圆通孔4内也填充有透水混凝土。换句话说,四个扇形区域9内填充有四个透水混凝土扇形块,每个圆通孔4内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圆柱,从俯视方向看,每个扇形区域会与多个圆通孔4连通,故每个扇形区域9的透水混凝土扇形块和与该扇形区域9连通的圆通孔4的透水混凝土圆柱一体浇注成型。
[0027]如图4~图7所示,本技术复合混凝土井盖的实施例2,它的径向肋板3为四根且呈十字形分布,两根径向肋板3横向延伸,两根径向肋板3纵向延伸;两根竖向延伸的径向肋板3上各设一个加固座5,每个加固座5的两侧设有左右两根横向附加肋6,每根横向附加肋6的内端与加固座5固定而每根横向附加肋6外端与环形肋板2固定,每个加固座5内设有上小下大的撬孔7。上述的四根径向肋板3和四根横向附加肋6将盖体上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混凝土井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盖体,盖体包括一个底盘(1)、一个环形肋板(2)和多个径向肋板(3),上述的底盘(1)、环形肋板(2)和径向肋板(3)均由HUPC混凝土浇注而成,环形肋板(2)固定在底盘(1)顶面的外缘,全部径向肋板(3)也固定在底盘(1)顶面上,各个径向肋板(3)的内端相互连接,各个径向肋板(3)的外端与环形肋板(2)固定,底盘(1)上设有圆通孔(4),盖体除底盘(1)、环形肋板(2)和径向肋板(3)外的部分填充有透水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混凝土井盖,其特征在于:径向肋板(3)和环形肋板(2)的高度相等,径向肋板(3)或环形肋板(2)的高度等于底盘(1)厚度的2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混凝土井盖,其特征在于:径向肋板(3)为四根且呈十字形分布,两根径向肋板(3)横向延伸,两根径向肋板(3)纵向延伸;四根径向肋板(3)将盖体上部分成四个扇形区域(9),每个扇形区域(9)内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底盘(1)的每个圆通孔(4)内也填充有透水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洋罗永好丁小明周晗
申请(专利权)人:宏日浙江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