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39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润滑机构包括两个油槽、连接管以及供油组件,供油组件的外表面与连接管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油槽对称开设在内圈外表面的左右两侧,两个油槽的内表面之间均活动连接有环形转板,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卡槽的内表面均与环形转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两个环形转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毂技术领域。该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通过油槽、下油管、卡槽、漏油孔等结构的组合随之通过漏油孔滴落在外轴承和内轴承表面进行润滑,通过上述结构的组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轮毂单元摩擦力较大容易导致电池损坏的问题。较大容易导致电池损坏的问题。较大容易导致电池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轮毂
,具体为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

技术介绍

[0002]轮毂轴承单元是在标准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两套轴承作为一体,具有组装性能好、可省略游隙调整、重量轻、结构紧凑、载荷容量大、为密封轴承可事先装入润滑脂、省略外部轮毂密封及免于维修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轿车中,在载重汽车中也有逐步扩大应用的趋势。
[0003]对于汽车来说由于载重量的不同以及转速的不同,对于轮毂轴承产生的摩擦力不同,过大的摩擦力导致润滑脂消耗较多,由于润滑脂的添加较为麻烦,一旦轮毂轴承单元承受摩擦力较大容易导致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电池损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解决了新能源汽车轮毂单元摩擦力较大容易导致电池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包括内圈和法兰盘,所述内圈的外表面与法兰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圈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圈的外部设置有润滑机构。
[0006]所述润滑机构包括两个油槽、连接管以及供油组件,所述供油组件的外表面与连接管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油槽对称开设在内圈外表面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油槽的内表面之间均活动连接有环形转板,所述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的内表面均与环形转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环形转板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油管,所述下油管的外表面与油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油管的一端贯穿环形转板并延伸至环形转板的外部,两个所述下油管的顶端均与连接管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油槽内表面的底部均开设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的内表面与内腔的内表面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供油组件包括供油管和压缩管,所述压缩管的底端与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供油管的一端与压缩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管的内表面之间活动连接有圆板。
[0008]优选的,所述圆板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互相远离的一端均与压缩管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压缩管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圆板的外表面与限位板的外表面相卡接。
[0009]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外轴承,所述外轴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外封圈,所述外封圈的外表面与内腔的内表面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内轴承,所述内轴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内封圈,所述内封圈的外表面与内腔的内表面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外轴承和内轴承外表面互相靠近的一侧之间活动连接有中间油封,所述中间油封的外表面与内腔的内表面活动连接。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通过油槽、下油管、卡槽、漏油孔等结构的组合,环形转板与下油管的连接增强了下油管的稳定性,同时环形转板与卡槽的转动连接,使得汽车行驶时下油管的位置相对稳定,同时通过连接管和下油管可以将润滑脂加入油槽内部,随之通过漏油孔滴落在外轴承和内轴承表面进行润滑,进而达到降低摩擦力的目的,通过上述结构的组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轮毂单元摩擦力较大容易导致电池损坏的问题。
[0015](2)、该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通过供油管、压缩管、圆板、限位板等结构组合,供油管通过与泵油装置连接从而可以为装置提供润滑脂,同时压缩管通过与压缩机连接,在泵油装置加入润滑脂后,利用气压可将润滑脂压入油槽内部,再通过漏油孔的渗漏使得内轴承和外轴承得到润滑,通过上述结构的组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轮毂单元摩擦力较大容易导致电池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压缩管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0]图中:1

内圈、2

法兰盘、3

内腔、4

润滑机构、41

油槽、42

连接管、43

供油组件、431

供油管、432

压缩管、433

圆板、434

转杆、435

限位板、44

环形转板、45

卡槽、46

下油管、47

漏油孔、5

外轴承、6

外封圈、7

内轴承、8

内封圈、9

中间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包括内圈1和法兰盘2,内圈1的外表面与法兰盘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内圈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3,内圈1的外部设置有润滑机构4;润滑机构4包括两个油槽41、连接管42以及供油组件43,供油组件43的外表面与连接管4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油槽41对称开设在内圈1外表面的左右两侧,两个油槽41的内表面之间均活动连接有环形转板44,油槽41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45,两个卡槽45的内表面均与环形转板4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卡槽45与环形转板44的尺寸相适配且连接处有密封设置,两个环形转板44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油管46,下油管46的外表面与油槽41的内表面活动连接,下油管46的一端贯穿环形转板
44并延伸至环形转板44的外部,两个下油管46的顶端均与连接管42的固定连接,两个油槽41内表面的底部均开设有漏油孔47,漏油孔47设置有多个,漏油孔47的内表面与内腔3的内表面相连通,供油组件43包括供油管431和压缩管432,压缩管432与气动制动气路连接,供油管431与泵入装置相连接,泵入装置内部设置有润滑脂,泵入装置与汽车内部车机控制系统连接,压缩管432的底端与连接管42的顶部固定连接,供油管431的一端与压缩管43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压缩管432的内表面之间活动连接有圆板433,圆板433外径尺寸与压缩管432内径尺寸相适配,圆板433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434,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包括内圈(1)和法兰盘(2),所述内圈(1)的外表面与法兰盘(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3),所述内圈(1)的外部设置有润滑机构(4);所述润滑机构(4)包括两个油槽(41)、连接管(42)以及供油组件(43),所述供油组件(43)的外表面与连接管(4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油槽(41)对称开设在内圈(1)外表面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油槽(41)的内表面之间均活动连接有环形转板(44),所述油槽(41)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45),两个所述卡槽(45)的内表面均与环形转板(4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环形转板(44)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油管(46),所述下油管(46)的外表面与油槽(41)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油管(46)的一端贯穿环形转板(44)并延伸至环形转板(44)的外部,两个所述下油管(46)的顶端均与连接管(42)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油槽(41)内表面的底部均开设有漏油孔(47),所述漏油孔(47)的内表面与内腔(3)的内表面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低摩擦型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组件(43)包括供油管(431)和压缩管(432),所述压缩管(432)的底端与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仁源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