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涉及起重机领域技术领域,包括起重机本体,起重机本体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和第一支撑机构,起重机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控制正反转电机的运转,使得螺纹杆的旋转将控制移动板的下降,当移动板下降的同时导向杆能够起到了导向的效果,进而保证了移动板下降时的稳定性,接着移动板的下降将挤压连接板,并推动弧形板围绕固定轴进行向下转动,使弧形板靠近行走轮,弧形板上的支撑板将接触到底面,即可将起重机本体进行支撑,从而有效的减轻了起重机本体给行走轮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也避免起重机本体发生滑动,也提高了行走轮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
,具体是一种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起重机又分为桥式起重机和悬臂起重机,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料场上空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
[0003]现有的起重机大多数都带有行走轮,因此使得起重机能够更加的便于移动,但是当起重机在工作时,通常将行走轮锁死进行固定,由于行走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过小,使得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晃动,造成不够稳定,同时会加重行走轮的负担,进而降低了滑轮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包括起重机本体,起重机本体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和第一支撑机构,起重机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座,起重机本体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支撑机构。
[0008]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安装槽、移动板、正反转电机、固定板和固定轴,安装槽开设于起重机本体的底面,正反转电机镶嵌于安装槽的内顶壁,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安装槽的内壁,移动板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底端贯穿移动板并与固定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螺纹杆的外表面与移动板的内部螺纹连接,固定轴固定连接于安装槽的内壁,移动板的底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每个滑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每个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板,且滑杆贯穿滑板并与滑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每个滑板的底面均铰接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底面均铰接有弧形板,每个弧形板的顶部均与固定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每个弧形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安装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导向杆,每个导向杆的底端均贯穿移动板并延伸至移动板的下方,且导向杆与移动板滑动连接,两个弧形板分别位于行走轮的左右两侧。
[0010]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机构包括滑道、安装框、转动板、开口和电液推杆,滑道开设于起重机本体的外表面,且滑道延伸至起重机本体的内部,安装框的外表面与滑道的内壁滑动连接,转动板的外表面与安装框的内壁相铰接,开口开设于转动板的上表面,电液推杆转动连接于开口的内壁,电液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垫。
[0011]进一步的,转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电液推杆的顶部与卡槽相适配。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4]一、本技术通过第一支撑机构的设置,能够控制正反转电机的运转,使得螺纹杆的旋转将控制移动板的下降,当移动板下降的同时导向杆能够起到了导向的效果,进而保证了移动板下降时的稳定性,接着移动板的下降将挤压连接板,并推动弧形板围绕固定轴进行向下转动,使弧形板靠近行走轮,与此同时,弧形板上的支撑板将接触到底面,即可将起重机本体进行支撑,从而有效的减轻了起重机本体给行走轮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也避免起重机本体发生滑动,也提高了行走轮的使用寿命。
[0015]二、本技术通过第二支撑机构的设置,能够将转动板抽出,并将安装框一半的部分一同拉出,在滑道对安装框的限位下,能够避免安装框的掉落,接着转动转动板,即可调节转动板的转动角度,以便于起重机本体进行工作,从而更好的稳定了起重机本体的重心,接着将电液推杆向下转动,使得电液推杆远离卡槽的卡接,并利用电液推杆的运转控制支撑垫对地面接触,即可对起重机本体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起重机本体在工作时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仰视局部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正视局部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起重机本体;2、机座;3、第二支撑机构;31、安装框;32、转动板;33、卡槽;34、电液推杆;35、开口;36、支撑垫;37、滑道;4、第一支撑机构;41、弧形板;42、安装槽;43、移动板;44、正反转电机;45、螺纹杆;46、固定板;47、滑槽;48、固定轴;49、滑杆;410、滑板;411、连接板;412、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包括起重机本体1,起重机本体1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和第一支撑机构4,行走轮设置,能够便于起重机本体1进行移动,第一支撑机构4包括安装槽42、移动板43、正反转电机44、固定板46和固定轴48,安装槽42开设于起重机本体1的底面,正反转电机44镶嵌于安装槽42的内顶壁,固定板46固定连接于安装槽42的内壁,移动板43位于安装槽42的内部,正反转电机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5,螺纹杆45的底端贯穿移动板43并与固定板46的上表面转动连接,螺纹杆45的外表面与移动板43的内部螺纹连接,能够利用正反转电机44的运转将带动螺纹杆45旋转,进而使螺纹杆45的旋转将控制移动板43进行上下移动,固定轴48固定连接于安装槽42的内壁,且固定轴48位于行走轮的正上方,以便于弧形板41在收起
时能够避免触碰到底面,从而更好的将弧形板41进行收回,移动板43的底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47,每个滑槽47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49,每个滑槽47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板410,且滑杆49贯穿滑板410并与滑板410的内部滑动连接,滑杆49的设置,能够对滑板410起到了导向限位的效果,每个滑板410的底面均铰接有连接板411,每个连接板411的底面均铰接有弧形板41,每个弧形板41的顶部均与固定轴48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每个弧形板41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安装槽4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导向杆412,每个导向杆412的底端均贯穿移动板43并延伸至移动板43的下方,且导向杆412与移动板43滑动连接,导向杆412的设置,能够使移动板43在升降时更加的平稳,进而对移动板43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效果,两个弧形板41分别位于行走轮的左右两侧,在第一支撑机构4的设置下,能够首先控制正反转电机44的运转,使得螺纹杆45的旋转将控制移动板43的上升或下降,当移动板43下降时,能够使连接板411推动弧形板41进行向下转动,并使弧形板41靠近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包括起重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本体(1)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行走轮和第一支撑机构(4),所述起重机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座(2),所述起重机本体(1)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支撑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支撑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包括安装槽(42)、移动板(43)、正反转电机(44)、固定板(46)和固定轴(48),所述安装槽(42)开设于起重机本体(1)的底面,所述正反转电机(44)镶嵌于安装槽(42)的内顶壁,所述固定板(46)固定连接于安装槽(42)的内壁,所述移动板(43)位于安装槽(42)的内部,所述正反转电机(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5),所述螺纹杆(45)的底端贯穿移动板(43)并与固定板(46)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5)的外表面与移动板(43)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轴(48)固定连接于安装槽(42)的内壁,所述移动板(43)的底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47),每个所述滑槽(47)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49),每个所述滑槽(47)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板(410),且滑杆(49)贯穿滑板(410)并与滑板(410)的内部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滑板(410)的底面均铰接有连接板(411),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世恩,张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宏远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