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83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包括并列铺设的半透水路面单元和透水路面单元,半透水路面单元和透水路面单元均包括由上向下铺设的第一透水层、第二透水层、第三透水层,半透水路面单元的第三透水层铺设于原状基础上,透水路面单元的第三透水层与原状基础之间还铺设有第四透水层;其中,第一透水层、第二透水层、第三透水层、第四透水层的透水性依次增强,半透水路面单元的第三透水层与透水路面单元的第四透水层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施工简单,工作量小,成本低,能够实现雨水资源再利用。资源再利用。资源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


[0001]本专利属于透水路面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水资源呈整体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很多地区存在水量不足或水质型缺水的局面。雨水在降落、汇集过程中携带大量地表污染物,严重污染河流。同时,雨水是一种非传统水资源,雨水入渗能涵养地下水源,雨水回用能弥补部分水资源不足状况,又能减少河流的面源污染。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发布以来,国内掀起了海绵城市建设热潮。海绵城市建设终极目标为雨洪管理,其综合控制目标包括雨水总量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雨水污染控制和峰值削减,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落实。
[0003]目前,透水铺装是一种新兴的城市铺装形式,通过采用空隙率较高的材料应用于面层、基层,并保证路面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使雨水能够顺利进入铺面结构内部,通过具有临时贮水能力的基层,直接下渗入土基或进入铺面内部排水管排出,从而达到涵养水分、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交通安全舒适性等功能。
[0004]但是,现有透水铺装的路面,未进行精细化设计,不论透水路面大小全部沿用一种构造方式,要么造成透水能力不足以承担日常降雨均能下渗的目标,要么造成渗透日常降雨能力富余导致浪费。现有透水路面整个路面的纵向结构相同,其施工工作量巨大,施工成本高;当遇到雨量较大不能及时下渗时,仍存在道路积水问题,存在交通隐患;而且透水铺装的过滤功能低下,对雨水的净化效果差,面源污染削减作用弱,较难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削减面源污染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用以解决现有透水铺装路面粗放式实施且功能单一,面源污染削减作用有限以及屋面雨水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中的一者或多者。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包括并列铺设的半透水路面单元和透水路面单元,多个半透水路面单元连续铺设形成第一侧路面,多个透水路面单元连续铺设形成第二侧路面,第一侧路面与第二侧路面形成双向道路;半透水路面单元和透水路面单元均包括由上向下铺设的第一透水层、第二透水层、第三透水层,半透水路面单元的第三透水层铺设于原状基础上,透水路面单元的第三透水层与原状基础之间还铺设有第四透水层,第四透水层与半透水路面单元的第三透水层连通。
[0008]进一步地,第一透水层、第二透水层、第三透水层、第四透水层的透水性依次增强。
[0009]进一步地,第一透水层由多块透水砖铺设,第二透水层由第一粒径的砾石堆砌,第三透水层由第二粒径的砾石堆砌,第四透水层由第三粒径的砾石堆砌,第二粒径大于第一粒径且小于第三粒径。
[0010]进一步地,第二透水层的厚度不小于50mm,第一粒径为10mm;第三透水层的厚度不小于100mm,第二粒径为15

40mm;第四透水层的厚度为300

600mm,第三粒径为40

80mm。
[0011]进一步地,第二透水层、第三透水层、第四透水层外均包裹有渗透型土工布。
[0012]进一步地,第四透水层的内部敷设有穿孔管,穿孔管外包裹有渗透型土工布。
[0013]进一步地,相邻两块透水砖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面积占路面面积的10%

30%,间隙内充填粒径10mm的砾石。
[0014]进一步地,透水路面单元靠近半透水路面单元的一侧设有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等于第一透水层的顶面至第四透水层的顶面距离;排水沟内铺设有进水管。
[0015]进一步地,半透水路面单元和/或透水路面单元的外侧设置混凝土分隔带。
[0016]进一步地,混凝土分隔带的厚度至少大于第一层透水层的厚度。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8]a)本技术提供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将路面结构分为半透水路面单元和透水路面单元两部分,两部分路面具有不同的储排水能力,且在地下将两部分路面渗透层连通,当发生降水时,半透水路面单元的第三透水层内的雨水溢出至透水路面单元的第四透水层内,以防止雨水溢出半透水路面单元的顶面,满足大降雨量的排水需求。而且,将路面结构分为两部分分别施工,施工简单,成本低,克服了现有透水铺装路面存在施工工作量巨大、施工成本高的缺陷。
[0019]b)本技术提供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采用多级透水层的雨水过滤效果好,过滤后的雨水储集在第四透水层内,达到生活杂用水回用标准,在第四透水层内敷设穿孔管,便于统一排出供用水点使用,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
[0020]c)本技术提供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半透水路面单元与透水路面单元通过排水沟连通,排水沟内铺设进水管,不仅能接收路面雨水,减少路面积水;还能接收从屋面下来的雨水;也可以将半透水路面单元的雨水导入透水路面单元中一起下渗处理,减少造价。
[0021]d)本技术提供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利用渗透型土工布将第二透水层、第三透水层和第四透水层包裹成方形结构,方便施工,同时还能防止泥土渗透进入砾石层,影响砾石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同时还能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一;
[0025]图3为本技术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二;
[0026]图4为技术的穿孔管与排水管的连接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
半透水路面单元;2

透水路面单元;3

第一透水层;4

第二透水层;5

第三透水
层;6

第四透水层;7

原状基础;8

砾石充填;9

排水沟;10

进水管;11

泄水孔;12

混凝土分隔带;13

临近路面;14

渗透型土工布;15

穿孔管;16

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铺设的半透水路面单元(1)和透水路面单元(2),多个半透水路面单元(1)连续铺设形成第一侧路面,多个透水路面单元(2)连续铺设形成第二侧路面,第一侧路面与第二侧路面形成双向道路;所述半透水路面单元(1)和透水路面单元(2)均包括由上向下铺设的第一透水层(3)、第二透水层(4)、第三透水层(5),半透水路面单元(1)的第三透水层(5)铺设于原状基础(7)上,透水路面单元(2)的第三透水层(5)与原状基础(7)之间还铺设有第四透水层(6),第四透水层(6)与半透水路面单元(1)的第三透水层(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层(3)、第二透水层(4)、第三透水层(5)、第四透水层(6)的透水性依次增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层(3)由多块透水砖铺设,所述第二透水层(4)由第一粒径的砾石堆砌,所述第三透水层(5)由第二粒径的砾石堆砌,所述第四透水层(6)由第三粒径的砾石堆砌,第二粒径大于第一粒径且小于第三粒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铺装组合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水层(4)的厚度不小于50mm,第一粒径为10mm;所述第三透水层(5)的厚度不小于100mm,第二粒径为15

40mm;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林王思琦霍新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