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及微喷引燃气体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454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及微喷引燃气体机,系统包括燃气喷射单元、微喷引燃共轨单元、进气单元、排气单元、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和控制单元;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包括与进气管路连通的中冷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与中冷器的介质端口连通的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及设于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上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流量控制阀;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设于进气管路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中冷后空气实际温度和当前工况下目标温度对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微喷引燃气体机包括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升中低负荷下的空气温度、有效改善中低负荷下的排放、提高燃烧的经济性。济性。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及微喷引燃气体机


[0001]本技术属于微喷引燃气体机
,尤其涉及一种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及微喷引燃气体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小缸径气体机均采用火花塞点火的方式,而在缸径200mm及以上的大缸径气体机采用火花塞点火方式普遍存在低速小负荷及空载时单缸失火的现象,即使采用预燃室也无法解决,同时此种点火方式燃烧速度慢,动力响应性差,极大的限制了大缸径气体机船用主机的应用需求。但是现有的大缸径微喷引燃气体机,其微喷引燃控制多采用固定喷油量并按照额定工况下油量的百分比进行定义,存在中低负荷燃烧难以控制,替代率低,整机排放控制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及微喷引燃气体机,可提升中低负荷下的空气温度,有效改善中低负荷下的排放,提高了燃烧的经济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包括燃气喷射单元、微喷引燃共轨单元、进气单元、排气单元、用于对进气温度进行控制的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和控制单元;
[0005]所述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包括中冷器、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及设置于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流量控制阀;所述中冷器的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单元中的增压器连接,所述中冷器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路与机体进气腔连通,所述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中冷器的冷却介质端口与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连接;
[0006]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实际温度和当前工况下的目标温度对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0007]进一步,所述进气单元还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节气门和空气旁通阀;所述节气门位于所述增压器的下游且与所述中冷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空气旁通阀与所述机体进气腔连通;所述节气门和所述空气旁通阀均用于调节所述机体进气腔内的空气量。
[0008]进一步,所述增压器的涡轮废气出口连接涡轮后接管,所述涡轮后接管上设有氧传感器。
[0009]进一步,所述燃气喷射单元包括燃气共轨管、与所述燃气共轨管连接的燃气轨压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燃气共轨管上的燃气轨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燃气共轨管连接的燃气喷射阀;
[0010]所述燃气轨压控制阀、所述燃气轨压传感器以及所述燃气喷射阀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微喷引燃共轨单元包括微喷高压共轨管、与所述微喷高压共轨管连接的燃油轨压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微喷高压共轨管上的燃油轨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微喷高压共轨管连接的燃油喷射器;
[0012]所述燃油轨压控制阀、所述燃油轨压传感器以及所述燃油喷射器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排气单元包括与各个气缸连接的排气分管、与所述排气分管交汇联通的排气总管,所述排气总管与所述增压器的废气出口连接,所述排气分管上设有排温传感器。
[0014]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为发动机ECU。
[0015]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发动机ECU和与所述发动机ECU通讯连接的数据采集器。
[00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喷引燃气体机,包括上述的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中的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包括燃气喷射单元、微喷引燃共轨单元、进气单元、排气单元、用于对进气温度进行控制的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和控制单元;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包括中冷器、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及设置于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上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流量控制阀;中冷器的进气端与进气单元中的增压器连接,中冷器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路与机体进气腔连通,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进气管路上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冷器的冷却介质端口与冷却介质循环管路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实际温度和当前工况下的目标温度对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
[0019]控制单元内预存有温度MAP,根据气体机转速和负荷信号查找温度MAP获得当前工况下的目标温度;控制单元根据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实际温度和查找到的目标温度对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调节冷却介质流量进而实现中冷后空气温度的控制;尤其可提升中低负荷下的空气温度,有效改善中低负荷下的排放,提高了燃烧的经济性。且,并利用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实际温度和查找到的目标温度的温差,对引燃油量进行修正,以提高动力响应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0022]图中:1

空滤器,2

增压器,3

流量控制阀,4

中冷器,5

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6

机体进气腔,7

燃气共轨管,8

燃气喷射阀,9

燃气轨压控制阀,10

燃气轨压传感器,11

燃油喷射器,12

微喷高压共轨管,13

燃油轨压控制阀,14

燃油轨压传感器,15

排气总管,16

排温传感器,17

涡轮后接管,18

氧传感器,19

节气门,20

空气旁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由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具体包括燃气喷射单元、微喷引燃共轨单元、进气单元、排气单元、用于对进气温度进行控制的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包括中冷器4、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5、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及设置于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上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流量控制阀3;中冷器4的进气端与进气单元中的增压器2连接,中冷器4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路与机体进气腔6连通,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进气管路上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中冷器4的冷却介质端口与冷却介质循环管路连接。全工况运行过程中,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5反馈的实际温度和当前工况下的目标温度(控制单元内预存有温度MAP,基于转速和负荷查找该温度MAP可获得当前工况下的目标温度)对流量控制阀3的开度进行调节;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喷射单元、微喷引燃共轨单元、进气单元、排气单元、用于对进气温度进行控制的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中冷器热管理单元包括中冷器、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及设置于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流量控制阀;所述中冷器的进气端与所述进气单元中的增压器连接,所述中冷器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路与机体进气腔连通,所述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中冷器的冷却介质端口与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冷后空气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实际温度和当前工况下的目标温度对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单元还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节气门和空气旁通阀;所述节气门位于所述增压器的下游且与所述中冷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空气旁通阀与所述机体进气腔连通;所述节气门和所述空气旁通阀均用于调节所述机体进气腔内的空气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的涡轮废气出口连接涡轮后接管,所述涡轮后接管上设有氧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喷引燃气体机燃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喷射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靖尹晓青余建发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