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和测井组合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51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43
本申请涉及工程地质勘察钻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包括: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通孔;罩壳,所述罩壳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摄像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入射光经所述罩壳进入所述摄像组件成像;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所述罩壳与所述壳体之间密封;以及锁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锁紧件抵接所述罩壳,以使所述罩壳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固定于所述壳体。同时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光学成像模块的测井组合探头。本申请的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和测井组合探头,解决了测井探头孔内测试在较大水压下,光学成像模块罩壳回退的问题。壳回退的问题。壳回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和测井组合探头


[0001]本申请涉及工程地质勘察钻探
,特指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和测井组合探头。

技术介绍

[0002]钻孔测试在钻孔质量检测、钻孔定向、矿产资源评估、建井工程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有光学成像测井探头的结构,在较大水压下,常常导致罩壳由于水压过大而产生回退,严重影响测井探头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和测井组合探头,以解决测井探头孔内测试在较大水压下,光学成像模块罩壳回退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包括:
[0006]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通孔;
[0007]罩壳,所述罩壳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
[0008]摄像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入射光经所述罩壳进入所述摄像组件成像;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所述罩壳与所述壳体之间密封;以及
[0009]锁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锁紧件抵接所述罩壳,以使所述罩壳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固定于所述壳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罩壳包括罩体和罩沿,所述罩体的一端封闭,所述罩体的另一端开口,所述罩沿与所述罩体的开口端连接,并沿所述罩体的周向向外延伸;所述锁紧件抵接在所述罩沿的一侧,以使所述罩沿的另一侧抵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0012]密封垫,位于所述壳体内,设置在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罩沿之间;以及
[0013]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罩体之间。
[0014]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壳体内壁上形成有退刀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退刀槽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为环状,所述锁紧件具有外螺纹,所述壳体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锁紧件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端形成凸台,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凸台的顶面上,所述凸台的下边缘形成有第二通孔;
[0017]所述光学成像模块还包括光源和第一导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凸台的下边缘,所述第一导线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下边缘形成有沉槽,所述第二通孔形成在所述沉槽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沉槽内,所述沉槽灌注树脂密封所述第二通孔。
[001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呈环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周向。
[0020]进一步地,所述罩壳为凸形透镜。
[0021]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成像模块还包括电子罗盘组件,所述电子罗盘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
[002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筒体上,所述摄像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密封组件用于所述罩壳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的密封;
[0023]所述电子罗盘组件包括连接筒体、电子罗盘、具有过线槽孔的安装座和第二导线,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连接筒体连接,所述电子罗盘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电子罗盘电连接,所述连接筒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所述第二导线穿设于所述过线槽孔,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外。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线沿所述第二筒体的中心轴线布线。
[0025]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测井组合探头,包括:
[0026]弹性波模块;
[0027]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以及
[0028]转接部,包括第一转接部、第二转接部以及锁紧环,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通过所述锁紧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光学成像模块与所述弹性波模块之间设置所述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弹性波模块连接。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接部包括密封座和第一接线端,所述密封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固定于所述密封座远离所述壳体一端,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所述光学成像模块;
[0030]所述第二转接部包括防水连接件、转接套筒和第二接线端,所述转接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波模块连接,所述转接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水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座通过所述锁紧环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电连接所述弹性波模块,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可拆卸地连接。
[003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波模块包括:
[0032]第一信号接收端,位于靠近所述光学成像模块的一端;
[0033]信号发射端,位于远离所述光学成像模块的一端;
[0034]第二信号接收端,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端与所述信号发射端之间;以及
[0035]弹性波阻尼器,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端和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端与所述信号发射端之间均用所述弹性波阻尼器连接。
[003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模块,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锁紧件抵紧罩壳,可防止水压过大导致罩壳回退;在罩壳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组件,可减少因锁紧件过紧将罩壳压裂的情况,同时可降低因外界大水压导致渗水的情况。
[003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井组合探头,测井组合探头的弹性波模块和光学成像模块间通过转接部连接,实现了不同功能属性的测井模块快速集成和拆卸。测井组合探头集成了光学成像模块和弹性波模块两种属性,既可以获得钻孔孔壁清晰连续的图像信息,还可以获得钻孔随深度的波速曲线信息,一次测试,获得多个参数结果,提高了探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模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5b为图5a的侧视图;
[0044]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展示了电子罗盘组件;
[0045]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测井组合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测井组合探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展示了一种转接部连接结构;
[0047]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测井组合探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展示了另一种转接部连接结构;
[0048]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弹性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49]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模块的测井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0050]附图标记说明:
[0051]光学成像模块1;转接部2;弹性波模块3;密封端头4;壳体11;罩壳12;摄像组件13;密封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通孔;罩壳,所述罩壳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摄像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入射光经所述罩壳进入所述摄像组件成像;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所述罩壳与所述壳体之间密封;以及锁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锁紧件抵接所述罩壳,以使所述罩壳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固定于所述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包括罩体和罩沿,所述罩体的一端封闭,所述罩体的另一端开口,所述罩沿与所述罩体的开口端连接,并沿所述罩体的周向向外延伸;所述锁紧件抵接在所述罩沿的一侧,以使所述罩沿的另一侧抵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垫,位于所述壳体内,设置在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罩沿之间;以及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罩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壳体内壁上形成有退刀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退刀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为环状,所述锁紧件具有外螺纹,所述壳体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锁紧件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形成凸台,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凸台的顶面上,所述凸台的下边缘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光学成像模块还包括光源和第一导线,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凸台的下边缘,所述第一导线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下边缘形成有沉槽,所述第二通孔形成在所述沉槽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沉槽内,所述沉槽灌注树脂密封所述第二通孔;和/或,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呈环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周向。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为凸形透镜。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模块还包括电子罗盘组件,所述电子罗盘组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林郭建湖吕小宁化希瑞刘铁廖进星刘庆辉刘铁华梁伟石碧波熊林敦王卫国谢百义张协崇蒋道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