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除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429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钢铁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钢结构除锈装置,包括处理罐,还包括:转筒装置,转筒装置用于将待清理的钢结构放置在其中,随着转筒装置的自转、公转和震动,在酸洗液的内部将自身携带的杂质清除,并从转筒周边的网眼排出;中间杆装置,中间杆装置的主轴部位用于控制转筒装置的公转,同时利用皮带传动实现转筒装置的自转,进而使得转筒装置内部的钢结构可以在酸洗液内部充分的清洗;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至中间杆装置,并驱动中间杆装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实现了除杂装置的自转和公转;安装在除杂装置底部的凸轮在自转的过程中会敲击转杆,进而造成除杂装置的震动,使得碎屑从网笼脱离装置。使得碎屑从网笼脱离装置。使得碎屑从网笼脱离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除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铁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除锈方法有:1、抛丸除锈,即:把钢丸用高速旋转的抛头抛出,钢丸密集打在构件表面而达到除锈的目的;2、喷砂除锈,即:石英砂、刚玉砂、铜矿砂等(价格有较大区别)用高压空气携带喷出打在构件表面起到钢铁除锈的目的;3、手工动力除锈,即:用手持电动工具或砂纸、风铲等工具在钢结构表面除锈;4、火焰除锈:采用集中的火焰烘烤构件表面,因为铁锈与钢材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使二者分离;5、酸洗除锈。
[0003]在现有的酸洗除锈的
中,主要采用的是浸泡式除锈的方式,即将钢结构整个放置在酸洗液内部进行浸泡清洗。
[0004]但是,现有技术的钢结构在清洗过程中的金属碎屑不能及时的进行清除,进而造成钢结构的表面堆积以及处理速度下降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除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钢结构在清洗过程中的金属碎屑不能及时的进行清除,进而造成钢结构的表面堆积以及处理速度下降的现象。
[0006]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结构除锈装置,包括处理罐,还包括:
[0007]转筒装置,转筒装置用于将待清理的钢结构放置在其中,随着转筒装置的自转、公转和震动,在酸洗液的内部将自身携带的杂质清除,并从转筒周边的网眼排出;
[0008]中间杆装置,中间杆装置的主轴部位用于控制转筒装置的公转,同时利用皮带传动实现转筒装置的自转,进而使得转筒装置内部的钢结构可以在酸洗液内部充分的清洗;
[0009]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至中间杆装置,并驱动中间杆装置转动;
[0010]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皮带传动将动力传递至传动装置。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转筒装置包括安装在转杆表面的转板,转板的两侧内部安装有轴承装置,轴承装置的内部安装有除杂装置。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除杂装置包括安装在轴承装置内部的沿口,沿口的中间安装有网笼,网笼的一侧安装有凸轮,沿口的顶部安装有侧边转杆,侧边转杆的表面安装有第三皮带轮。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间杆装置包括安装在处理罐底部的轴承座装置,轴承座装置的中间部位安装有转杆,转杆的一侧安装有第四皮带轮和第五皮带轮,第四皮带轮与第三皮带轮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皮带,处理罐的内部安装有吸铁石筒。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处理罐侧边的支架,支架的中间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
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皮带。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轴承座装置包括安装在处理罐一侧的外罩,外罩的内部安装有内轴承,外罩的侧边安装有螺栓。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轴承装置包括安装在转板内部的轴承,轴承的侧边安装有弹簧。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除锈装置,主要作用是在对钢结构进行浸泡的同时实现对碎屑的收集处理,使得装置的内部不会出现碎屑堆积的现象,进而保证了处理的速率。包括处理罐,还包括:转筒装置,转筒装置用于将待清理的钢结构放置在其中,随着转筒装置的自转、公转和震动,在酸洗液的内部将自身携带的杂质清除,并从转筒周边的网眼排出;中间杆装置,中间杆装置的主轴部位用于控制转筒装置的公转,同时利用皮带传动实现转筒装置的自转,进而使得转筒装置内部的钢结构可以在酸洗液内部充分的清洗;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至中间杆装置,并驱动中间杆装置转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皮带传动将动力传递至传动装置,通过各个装置的联动实现了对钢结构的清洗浸泡和除杂的效果,一举两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除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轴承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轴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1处理罐、2处理液、3底座、4支架、5电机、6转轴、7第一皮带轮、8第一皮带、9第二皮带轮、10轴承座装置、11转杆、12吸铁石筒、13轴承装置、14除杂装置、15第三皮带轮、16第二皮带、17第四皮带轮、18第五皮带轮、19第三皮带、20第六皮带轮、21侧边转杆、22沿口、23网笼、24凸轮、25外罩、26内轴承、27螺栓、28轴承、29弹簧、30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除锈装置,包括处理罐1,还包括:
[0026]转筒装置,转筒装置用于将待清理的钢结构放置在其中,随着转筒装置的自转、公转和震动,在酸洗液的内部将自身携带的杂质清除,并从转筒周边的网眼排出;
[0027]中间杆装置,中间杆装置的主轴部位用于控制转筒装置的公转,同时利用皮带传动实现转筒装置的自转;
[0028]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至中间杆装置,并驱动中间杆装置转动;
[0029]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皮带传动将动力传递至传动装置。
[00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本装置通过驱动装置的电机5作为动力源,利用皮带传动,将电机5的动力传递至转杆11,使得转杆11旋转,而安装在转杆11表面的转板30和安装在转板30内部的除杂装置14会随之公转;转杆11与除杂装置之间安装的皮带传动装置可以使得除杂装置14在轴承装置13的内部实现自转,这样就实现了自转和公转;安装在除杂装置14底部的凸轮24在自转的过程中会敲击转杆11,进而造成除杂装置14的震动,使得碎屑从网笼23脱离装置。
[0031]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转筒装置包括安装在转杆11表面的转板30,转板30的两侧内部安装有轴承装置13,轴承装置13的内部安装有除杂装置14。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转筒装置安装在轴承装置13的内部可以实现其的自转,而安装在转板30的内部则实现了其公转。
[0033]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除杂装置14包括安装在轴承装置13内部的沿口22,沿口22的中间安装有网笼23,网笼23的一侧安装有凸轮24,沿口22的顶部安装有侧边转杆21,侧边转杆21的表面安装有第三皮带轮15。
[003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本装置作为除杂装置14的本体,其沿口的部位负责连接震动弹簧和顶部的侧边转杆21,进而实现震动和自转,网笼23的作用则是用于过滤碎屑,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除锈装置,包括处理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筒装置,所述转筒装置用于将待清理的钢结构放置在其中,随着转筒装置的自转、公转和震动,在酸洗液的内部将自身携带的杂质清除,并从转筒周边的网眼排出;中间杆装置,所述中间杆装置的主轴部位用于控制转筒装置的公转,同时利用皮带传动实现转筒装置的自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至中间杆装置,并驱动中间杆装置转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皮带传动将动力传递至传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装置包括安装在转杆表面的转板,所述转板的两侧内部安装有轴承装置,所述轴承装置的内部安装有除杂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装置包括安装在轴承装置内部的沿口,所述沿口的中间安装有网笼,所述网笼的一侧安装有凸轮,所述沿口的顶部安装有侧边转杆,所述侧边转杆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舟丁国治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