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23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梯子,第一登高单元与第四登高单元的长度相等,第二登高单元与第三登高单元的长度相等,第一登高单元与第二登高单元之间可铰接并固定至任意夹角,第二登高单元与第三登高单元之间铰接并固定至任意夹角,第三登高单元与第四登高单元之间铰接并固定至任意夹角,第四登高单元的内侧面设置有滑槽,滑槽顶端穿过第四登高单元的顶端,滑槽的顶端设置有卡槽,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五登高单元,第五登高单元的中间为副踏杆,副踏杆上设置有卡环,卡环固定连接副踏杆,第一登高单元中间为主踏杆,卡环可卡在第一登高单元的主踏杆上,能够自由调节高度,搭建了站立式平台,提高了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安全性与便利性。安全性与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梯子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梯子。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人员使用梯子爬高进行相关工作,传统的梯子为倒V形梯子,人员只能趴在上面或立在上面进行工作,不易进行转身等大幅度摆动操作,否则会造成梯子不平稳而摔倒,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而且这种梯子高度一定,不能随意调节高度,适用场合少,无法满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台式、便于调节使用高度、多功能的建筑用梯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登高单元、第二登高单元、第三登高单元、第四登高单元,所述第一登高单元与所述第四登高单元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登高单元与所述第三登高单元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登高单元与所述第二登高单元之间铰接,所述第一登高单元与所述第二登高单元可固定至任意夹角,所述第二登高单元与所述第三登高单元之间铰接,所述第二登高单元与所述第三登高单元可固定至任意夹角,所述第三登高单元与所述第四登高单元之间铰接,所述第三登高单元与所述第四登高单元可固定至任意夹角,所述第四登高单元的内侧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顶端穿过所述第四登高单元的顶端,所述滑槽的顶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上下滑动,所述滑块可卡在所述卡槽内转动,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五登高单元,所述第五登高单元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五登高单元的中间为副踏杆,所述副踏杆上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固定连接所述副踏杆,所述第一登高单元、第二登高单元、第三登高单元、第四登高单元的中间为主踏杆,所述卡环可卡在所述第一登高单元的主踏杆上。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登高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登高单元,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登高单元的侧面,所述第二登高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登高单元,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登高单元的侧面,所述第三登高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登高单元,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登高单元的侧面,所述第四登高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登高单元,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登高单元的侧面,所述第一登高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登高单元,所述第四登高单元的侧面设置有第六连接杆,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登高单元。
[0006]优选的,所述副踏杆上均设置有卡环。
[0007]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A形梯子通过折叠可转换为M形梯子,在第五登高单元
卡在主踏杆后使用平板铺垫在第五登高单元上,构建了人员站立的平面,方便放置物品,同时增强了人员作业的摆动幅度,非常便捷;M形梯子时,通过调节第二登高单元与第三登高单元之间的夹角可以任意调节平台高度,满足了人员的对不同施工高度的要求;安装拆卸便捷,易于运输与使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用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用梯子的折叠平放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用梯子的折叠平放后侧面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用梯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用梯子的第五登高单元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第一登高单元;2、第二登高单元;3、第三登高单元;4、第四登高单元;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8、第四连接杆;9、第五连接杆;10、第六连接杆;11、第五登高单元;12、滑槽;13、卡槽;14、滑块;15、副踏杆;16、卡环;17、主踏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登高单元1与第四登高单元4的长度相等,第二登高单元2与第三登高单元3的长度相等,第一登高单元1、第二登高单元2、第三登高单元3、第四登高单元4的侧面均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第一登高单元1与第二登高单元2之间通过中心轴铰接,第二登高单元2与第三登高单元3之间通过中心轴铰接,第三登高单元3与第四登高单元4之间通过中心轴铰接,第一登高单元1的侧面安装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通过轴转动连接第一登高单元1,第一连接杆5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孔,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可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四登高单元4的侧面的螺纹孔内,第二登高单元2的侧面安装第二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6的一端通过轴转动连接第二登高单元2,第二连接杆6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孔,第二连接杆6的一端可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三登高单元3的侧面的螺纹孔内,第三登高单元3的侧面安装第三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7的一端通过轴转动连接第二登高单元2,第三连接杆7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孔,第三连接杆7的一端可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登高单元2的侧面的螺纹孔内,第四登高单元4的侧面安装第四连接杆8,第四连接杆8的一端通过轴转动连接第四登高单元4,第四连接杆8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孔,第四连接杆8的一端可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登高单元1的侧面的螺纹孔内,第一登高单元1的侧面安装第五连接杆9,第五连接杆9的一端通过轴转动连接第一登高单元1,第五连接杆9的另一端开设圆孔,第五连接杆9的一端通过螺钉可
固定连接在第二登高单元2的螺纹孔内,第五连接杆9、第一登高单元1、第二登高单元2三者组成三角形,第四登高单元4的侧面设置有第六连接杆10,第六连接杆10的一端通过轴转动连接第四登高单元4,第六连接杆10的另一端开设圆孔,第六连接杆10的一端通过螺钉可固定连接在第三登高单元3的螺纹孔内,第六连接杆10、第三登高单元3、第四登高单元4三者组成三角形,第四登高单元4的内侧面两个均开设滑槽12,滑槽12顶端穿过第四登高单元4的顶端,滑槽12的顶端为半圆形卡槽13,滑槽12内安装4个滑块14,滑块14沿滑槽12上下滑动,滑块14可卡在卡槽13内转动,滑块14之间安装第五登高单元11,第五登高单元11侧面一体固定连接滑块14,第五登高单元11的中间为副踏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登高单元(1)、第二登高单元(2)、第三登高单元(3)、第四登高单元(4),所述第一登高单元(1)与所述第四登高单元(4)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登高单元(2)与所述第三登高单元(3)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登高单元(1)与所述第二登高单元(2)之间铰接,所述第一登高单元(1)与所述第二登高单元(2)可固定至任意夹角,所述第二登高单元(2)与所述第三登高单元(3)之间铰接,所述第二登高单元(2)与所述第三登高单元(3)可固定至任意夹角,所述第三登高单元(3)与所述第四登高单元(4)之间铰接,所述第三登高单元(3)与所述第四登高单元(4)可固定至任意夹角,所述第四登高单元(4)的内侧面设置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顶端穿过所述第四登高单元(4)的顶端,所述滑槽(12)的顶端设置有卡槽(13),所述滑槽(12)内设置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沿所述滑槽(12)上下滑动,所述滑块(14)可卡在所述卡槽(13)内转动,所述滑块(14)之间设置有第五登高单元(11),所述第五登高单元(11)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4),所述第五登高单元(11)的中间为副踏杆(15),所述副踏杆(15)上设置有卡环(16),所述卡环(16)固定连接所述副踏杆(15),所述第一登高单元(1)、第二登高单元(2)、第三登高单元(3)、第四登高单元(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亚峰梁永杰关开群刘涛冉振领刘金波蔡保福邸峰董志磊王圣饮吴大海杨静郭彩云邵飞梁艳梅张伟孙国华梁博张雨路攀路奎赫连艺久梁昊黄冲王连永张金亮董方闫艳贾晨旭苗青王春玲刘辉赵雪莉张庆战陈柯欣李柯祝大典李在允张海涛蒋亚威余杰怀涛赵琪刘阳肖聪张昭倪卫涛孙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