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411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设置于建筑预留洞口处,将预留洞口作为传送通道,包括安装架、置物架和卷扬机,安装架包括立柱和其上端连接的横梁,立柱的高度可随建筑高度调整,卷扬机固定于安装架的上端中间位置处,置物架位于两立柱之间,卷筒上提升钢丝绳的下端与置物架连接,安装架的高度可随楼层的高度变化的调整,卷扬机可快速灵活的提升和下方置物架,可通过楼层工作人员在需要材料的楼层操作,下方工作人员只需将材料放置于置物架上,上层的工作人员才做卷扬机即可,操作快捷简便,随传随用。尤其适用于楼层之间材料的转场应用,如下层拆卸的楼板往上传送。建筑完成后拆卸,后续建筑工程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房屋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高层建筑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施工电梯、塔吊以及其它吊装方式进行材料传送。
[0003]对于采用装配式铝模进行支模的工程,施工电梯往往滞后于支模层,一般采用设置卸料平台,将模板置于下层卸料平台上,再用塔吊吊装至上层卸料平台,过程繁琐,成本较高。
[0004]施工电梯设置于建筑外墙外,运送材料时需工人将材料搬运至电梯里,运送至指定楼层高度后还需工人将其卸下,所以经常存在人货混装的情形,而施工电梯的承载量较低,人货混装容易超载,存在安全隐患。
[0005]一般塔吊用于吊装较重的材料或者设备,例如:擦窗机、模板、扣件等,存在效率低的缺陷,也影响塔吊的正常应用。
[0006]其它吊装设备吊装的话,需要预先安装设备,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室外吊装,不方便、效率低,且吊装过程中有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遇到大风天气不能够正常作业。
[0007]即上述方式对模板、钢管、砌体及扣件类等轻型工程材料的传送均有弊端,尤其是不同楼层之间工程材料快速转场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室内,可方便快捷的传送轻型工程材料的传送装置。
[0009]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设置于建筑预留洞口处。包括安装架、置物架和卷扬机,安装架包括立柱和其上端连接的横梁,立柱的高度可随建筑高度调整,卷扬机固定于安装架的上端中间位置处,置物架位于两立柱之间,卷筒上提升钢丝绳的下端与置物架连接。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有两组共四根,布置于一个矩形的四个角上,四根立柱的顶部之间通过横梁连接。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包括多根单元节,最下面一根单元节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板,上端轴向中心有内螺纹孔,中间单元节的下端中心位置处连接有外螺纹头,上端中心位置处有内螺纹孔,最上面一根单元节的下端连接有外螺纹头,相邻单元节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每根单元节的内侧对中固定有导轨,导轨的长度与单元节的长度相同。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和导轨均为矩形柱,所述横梁连接于
两拉梁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卷扬机为微型电动卷扬机,其电机可正反转,通过安装板固定于安装架的上端,其卷筒位于安装架上端的中心位置处。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置物架包括矩形的水平框架及其四个角部外侧对称连接的U型体,U型体的开口朝外,开口大小与所述导轨的宽度尺寸匹配。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框架的四个角度对称连接有连接环,两对角的连接环之间分别连接一根钢丝绳,两钢丝绳的交叉位置处固定一个吊环,所述卷筒的提升钢丝绳与吊环连接固定。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置物架与所述提升钢丝绳固定后,所述U型体套于所述导轨外,两者之间间隙配合。
[0018]本装置利用建筑室内预留的洞口作为传送通道,在预留洞口处设置安装架,在安装架的上端固定卷扬机,卷扬机的提升钢丝绳将安装架之间的置物架提升来传送轻型工程材料,安装架的高度可随楼层的高度变化的调整,卷扬机可快速灵活的提升和下方置物架,可通过楼层工作人员在需要材料的楼层操作,下方工作人员只需将材料放置于置物架上,上层的工作人员才做卷扬机即可,操作快捷简便,随传随用。尤其适用于楼层之间材料的转场应用,如下层拆卸的楼板往上传送。建筑完成后拆卸,后续建筑工程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A

A放大示意图(未画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设置于建筑预留洞口处,如风井、管井等。
[0022]结合图1、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包括安装架1、微型卷扬机2和置物架3。
[0023]安装架1包括立柱11、导轨12和横梁13。
[0024]立柱11有两组共四根,布置于一个预留洞口的四个角上,四根立柱的顶部之间通过四根横梁12连接。+
[0025]为了使本装置能适用不同的楼层传送材料,本实施例将立柱11采用多根单元节拼接的方式。
[0026]本实施例的立柱11采用矩形柱,可实心可空心。最下面一根立柱的下端连接固定板,上端设置螺纹孔或者内螺纹套管,中间单元节的下端设置外螺纹头,上端设置螺纹孔或者内螺纹套管,最上面一根单元节只在下端设置外螺纹头,相邻的单元节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27]立柱11各单元节的内侧对中固定导轨12,导轨也采用矩形柱,但其横截面尺寸小于立柱横截面尺寸。
[0028]四根立柱11的上端通过横梁13连接,使安装架1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四方架。
[0029]安装架的高度可随楼层的变化而变化,且安装架的上端伸出于往上楼层楼板外,即安装架的高度高于相应楼层的总高度。
[0030]立柱固定时,中间单元节与合适楼层的楼板之间锚固,可在洞口处预埋膨胀螺栓或者锚筋,立柱与相应的预埋件连接固定,以增强立柱的稳定性。
[0031]微型卷扬机2固定于安装架1的上端,在一对横梁13之间设置一对连接板,将微型卷扬机2的安装架与连接板固定,注意使微型卷扬机的卷筒位于安装架1顶面的中心位置处,且使微型卷扬机2的提升钢丝绳从中心位置处垂下。
[0032]置物架3包括水平框架31、U型体32、连接环33、钢丝绳34和吊环35,水平框架31为矩形架,其四个角部外侧对称连接有开口朝外的U型体32,水平框架上侧的四个角部对车固定有连接环33,对角的两个连接环之间分别连接一根钢丝绳34,两钢丝绳的交叉位置处固定吊环35,即吊环35位于水平框架11的中心位置处。
[0033]微型卷扬机3的提升钢丝绳与吊环35固定后,置物架3四角的U型体32分别套于各导轨12外,U型体32与导轨12之间间隙配合。
[0034]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传送相对较轻、尺寸较小的工程材料,如模板、钢管、扣件及砌体等。可根据需要在水平框架的四周设置围栏,以避免材料掉落或者不好堆放。
[0035]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工程材料固定于置物架3上,微型卷扬机工作,卷筒旋转,使提升钢丝绳将置物架向上提升,通过置物架外侧U型体与导轨之间的配合,置物架稳定将工程材料传送至指定楼层。工程材料卸下后,微型卷扬机的电机反向工作,卷筒反向旋转,提升钢丝绳的下降,直至置物架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至指定位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设置于建筑预留洞口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架、置物架和卷扬机,安装架包括立柱和其上端连接的横梁,立柱的高度可随建筑高度调整,卷扬机固定于安装架的上端中间位置处,置物架位于两立柱之间,卷筒上提升钢丝绳的下端与置物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有两组共四根,布置于一个矩形的四个角上,四根立柱的顶部之间通过横梁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多根单元节,最下面一根单元节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板,上端轴向中心有内螺纹孔,中间单元节的下端中心位置处连接有外螺纹头,上端中心位置处有内螺纹孔,最上面一根单元节的下端连接有外螺纹头,相邻单元节之间通过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室内材料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单元节的内侧对中固定有导轨,导轨的长度与单元节的长度相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伟李炫锟戴力谭超蒋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