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包括主泵体、刹车把手,所述主泵体设有活塞安装腔、活塞、活塞顶杆,所述刹车把手与主泵体铰接处设有刹车把手跨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把手跨距调节装置包括铰接于刹车把手上的调节杆,所述刹车把手对应于活塞安装腔处设有联动孔,所述调节杆通过联动孔与刹车把手铰接,所述主泵体朝向刹车把手的一端联动有可对活塞顶杆受力进行导正的力导正板,所述力导正板相对于联动主泵体的另一端位于调节杆与活塞顶杆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活塞顶杆受力均匀,减少磨损,降低漏油风险,活塞组件使用寿命长。件使用寿命长。件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刹车手柄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摩托车大多为液压制动型摩托车,而液压制动的原理为人手拨动摩托车刹车手柄,刹车手柄挤压活塞顶杆使得刹车手柄上液压油杯中的液压油通过油路后驱动刹车卡钳上的活塞夹紧刹车盘从而实现制动。刹车手柄安装在握把上与握把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一方面适应驾驶员驾驶时的操作习惯;另一方面则因为刹车把手是通过杠杆原理进行制动的,因此需要留出间隙保证杠杆可正常操作。
[0003]由于驾驶员身材不同会导致手掌大小不同,手掌越大则在操作时需要预留的间距更大,越小则可能导致间距小于常规间距,故现有刹车手柄都会设置握距调节结构。
[0004]如公开号为“CN208715402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刹车手柄跨距调节装置的摩托车刹车刹车手柄”,包括有主泵体、刹车手柄,刹车手柄与车架握把之间留有间距,所述主泵体开设有活塞安装腔,活塞安装腔中安装有活塞,所述刹车手柄靠近活塞处穿设有与活塞相抵的活塞顶杆,所述刹车手柄与主泵体铰接处设有可调节刹车手柄与握把之间间距的刹车手柄跨距调节装置。而刹车手柄跨距调节装置主要包括“铰接轴、拨动块、铰接轴限位机构”,其在调节过程中主要通过改变铰接轴与刹车手柄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调节刹车手柄与握把两者之间的间距,实现握距调节。
[0005]但是在调节过程中,由于铰接轴与活塞顶杆两者之间直接接触并抵触连接,从而实现力的传递,一方面,两者之间的受力点根据握距大小而持续发生变化,导致活塞顶杆受力不均匀,进而活塞顶杆发生倾斜,活塞顶杆、活塞两者与活塞安装腔内壁三者局部受力较大,摩擦较大,磨损较多,更甚者发生漏油现象;另一方面,活塞顶杆直接与铰接轴抵触连接,并在多次调节后,易产生磨损,从而加速了活塞顶杆老化,缩短了活塞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活塞顶杆受力均匀,减少磨损,降低漏油风险,活塞组件使用寿命长。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包括主泵体及铰接于主泵体端部的刹车把手,所述主泵体朝向刹车把手的一端开设有活塞安装腔,活塞安装腔中安装有活塞,所述刹车把手靠近活塞处穿设有与活塞相抵的活塞顶杆,所述刹车把手与主泵体铰接处设有可调节刹车把手与机车方向握把之间间距的刹车把手跨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把手跨距调节装置包括铰接于刹车把手上的调节杆,所述刹车把手对应于活塞安装腔处设有联动孔,所述调节杆通过联动孔与刹车把手铰接,所述主泵体朝向刹车把手的一端联动有可对活塞顶杆受力进行导正的力导正板,所述力导正板相对于联动主泵体的另一端位于调节杆与活塞顶杆之间。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调节杆,改善调节杆的伸出长度,即可实现刹车把手与机车方向握把之间的跨距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驾驶者,进一步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感;进一步在调节杆与活塞顶杆之间设置力导正板,力导正板一端与活塞顶杆始终保持两者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设置,促使活塞顶杆的受力方向始终沿自身中心轴线方向,一方面活塞顶杆受力均匀,另一方面避免活塞顶杆、活塞两者在调节跨距过程中发生偏转,减少磨损,降低漏油风险,进而延长活塞组件的使用寿命。
[0009]上述的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刹车把手位于联动孔处设有可对调节杆的施力方向进行导正的力导正组件。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力导正组件,可进一步对调节杆的施力方向进行导正,每当扭转调节杆进行跨距调节时,即可通过力导正组件及时导正调节杆的施力方向,确保调节杆的施力方向始终垂直于力导正板,调节杆的施力方向与活塞顶杆的受力方向两者始终保持一致,从而活塞顶杆受力均匀,活塞顶杆、活塞两者在调节跨距过程中发生偏转,减少磨损,降低漏油风险,延长活塞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1]上述的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力导正组件包括铰接于刹车把手上并横向设置于联动孔处的力导正转轴,所述力导正组件的中心轴线与联动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力导正转轴中部沿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设有穿孔,所述调节杆通过穿孔与力导正转轴实现联动。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跨距调节过程中,调节杆的中心轴线跟随刹车把手的转动而产生偏转,待跨距调节完成后,转动力导正转轴,即可帮助调节杆的中心轴线恢复至与活塞顶杆两者的中心轴线保持平行的状态,从而确保调节杆的施力方向与活塞顶杆的受力方向两者保持一致,活塞顶杆受力均匀,活塞顶杆、活塞两者在调节跨距过程中发生偏转,减少磨损,降低漏油风险,延长活塞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3]上述的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力导正组件内设有可对调节杆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组件的目的是,待调节跨距完成后,对调节杆进行位置固定,由于车身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及其他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调节杆发生松动,故设置限位组件,可避免调节杆发生松动。
[0015]上述的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钢珠及与钢珠抵触联动的弹簧,所述力导正转轴沿自身轴线方向设有两端开口且一端与穿孔导通连接的定位孔,所述弹簧活动安装于定位孔内,所述调节杆外周均布有若干组可与钢珠抵触连接的限位槽,所述钢珠安装于定位孔内且置于限位槽与弹簧之间,所述弹簧相对于抵触连接钢珠的另一端抵触联动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拆卸连接于定位孔一端。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松紧调节限位件,限位件进一步控制弹簧的松紧程度,进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调节杆进行限位。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刹车把手跨距调节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力导正转轴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刹车把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包括主泵体1及铰接于主泵体1端部的刹车把手2,所述主泵体1朝向刹车把手2的一端开设有活塞安装腔,活塞安装腔中安装有活塞,所述刹车把手2靠近活塞处穿设有与活塞相抵的活塞顶杆3,所述刹车把手2与主泵体1铰接处设有可调节刹车把手2与机车方向握把之间间距的刹车把手跨距调节装置,所述刹车把手跨距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包括主泵体及铰接于主泵体端部的刹车把手,所述主泵体朝向刹车把手的一端开设有活塞安装腔,活塞安装腔中安装有活塞,所述刹车把手靠近活塞处穿设有与活塞相抵的活塞顶杆,所述刹车把手与主泵体铰接处设有可调节刹车把手与机车方向握把之间间距的刹车把手跨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把手跨距调节装置包括铰接于刹车把手上的调节杆,所述刹车把手对应于活塞安装腔处设有联动孔,所述调节杆通过联动孔与刹车把手铰接,所述主泵体朝向刹车把手的一端联动有可对活塞顶杆受力进行导正的力导正板,所述力导正板相对于联动主泵体的另一端位于调节杆与活塞顶杆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把手位于联动孔处设有可对调节杆的施力方向进行导正的力导正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型握距可调式刹车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星,潘爱林,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爱得利液压制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