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中,所述的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防水层及舒适层;其中,所述的阻燃层与防水层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采用该种结构的手套,可有效进行手背处的热防护,同时不影响手套佩戴时的灵活性,该结构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热防护性好,且灵活度高、佩戴舒适,适用性佳。适用性佳。适用性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用具
,尤其涉及消防防护用具
,具体是指一种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消防手套的整体结构采取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相同的层数及结构,即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防水层、隔热层及舒适层。但事实上,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四层结构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手套在实现对消防员的热防护时,除了材料本身的阻燃隔热,消防服内储存的空气层对隔热效果也是至关重要。但现有技术中的这种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结构相同的消防手套在使用时,随着消防员手部的活动动作,手套内残余的静止空气并不多,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这种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同样结构设计的消防手套,无法很好地满足对消防员的手部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性能好、穿戴舒适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具有如下构成:
[0005]该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防水层及舒适层;
[0006]其中,所述的阻燃层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
[0007]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
[0008]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
[0009]较佳地,所述的支撑结构件由碳纤维壳构成,其中,所述的碳纤维壳呈凸起状,在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形成一空腔,存储空气。
[0010]更佳地,所述的碳纤维壳覆盖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的上半侧,且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掌指关节的形状相匹配。
[0011]更佳地,所述的手套还包括阻燃棉布,所述的阻燃棉布与所述的阻燃层相连接,所述的碳纤维壳被限位于所述的阻燃棉布与所述的阻燃层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的阻燃棉布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的碳纤维壳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所述的阻燃棉布之间还设有阻燃海绵,且所述的阻燃海绵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的碳纤维壳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阻燃棉布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的阻燃层缝合连接,且缝合点贴近所述的碳纤维壳。
[0014]较佳地,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二加强层,所述的第二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
套的掌心位置。
[0015]更佳地,所述的阻燃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及所述的第二加强层均由牛二层皮构成,所述的防水层由聚四氟乙烯防水膜构成。
[0016]较佳地,所述的舒适层由对位芳纶针织布构成,所述的隔热层由对位芳纶隔热毡构成。
[0017]较佳地,所述的手套的手指部均按预设弧度向掌心方向弯曲。
[0018]较佳地,所述的手套的袖口处设有罗口,所述的罗口上设有提拉面料,所述的提拉面料还与所述的阻燃层相连接。
[0019]本技术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防水层及舒适层;其中,所述的阻燃层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通过在手套的手背位置设置支撑结构件形成空气层,并在虎口位置设有第一加强层,以进行手背处的热防护,同时不影响手套佩戴时的灵活性,该结构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热防护性好,且灵活度高、佩戴舒适,适用性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手背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剖开状态示意图。
[0022]图3为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支撑结构件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4为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手心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手背位置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掌心位置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
阻燃层
[0028]2ꢀꢀꢀꢀꢀ
防水层
[0029]31
ꢀꢀꢀꢀ
对位芳纶隔热毡
[0030]32
ꢀꢀꢀꢀ
对位芳纶针织布
[0031]4ꢀꢀꢀꢀꢀ
碳纤维壳
[0032]5ꢀꢀꢀꢀꢀ
阻燃棉布
[0033]6ꢀꢀꢀꢀꢀ
阻燃海绵
[0034]7ꢀꢀꢀꢀꢀ
第一加强层
[0035]8ꢀꢀꢀꢀꢀ
第二加强层
[0036]9ꢀꢀꢀꢀꢀ
罗口
[0037]10
ꢀꢀꢀꢀ
提拉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39]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40]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
[0041]如图1至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1、防水层2及舒适层;
[0042]其中,所述的阻燃层1与防水层2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
[0043]所述的阻燃层1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7,所述的第一加强层7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
[0044]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
[0045]需注意附图中出现的所有的虚线均表示缝合线,即所有出现虚线的地方均为缝线位置。
[0046]消防员在实际救援时一般需要手持灭火器材在火场中进行救援,此时消防员手部会受到很强的热流冲击,而本技术中的手套考虑到在进行火场救援时,这种热流冲击主要集中在手背位置,故在具有多层结构的手套中的手背位置设置支撑结构件,以实现在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有效增加手背部的热防护性,且由于支撑结构件的设置,使得手套佩戴者无论如何活动,都不会将阻燃层1与防水层2之间的空气完全排出,有效隔热。不仅如此,在该实施例中,还在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防水层及舒适层;其中,所述的阻燃层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件由碳纤维壳构成,其中,所述的碳纤维壳呈凸起状,在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形成一空腔,存储空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壳覆盖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的上半侧,且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掌指关节的形状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还包括阻燃棉布,所述的阻燃棉布与所述的阻燃层相连接,所述的碳纤维壳被限位于所述的阻燃棉布与所述的阻燃层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的阻燃棉布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的碳纤维壳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佳,柳素燕,施巍,丛芳,杨小时,周凯,林建波,季铁卫,王继昕,
申请(专利权)人: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