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63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基板、壳体本体、执行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和所述基板围设形成容纳所述执行组件的第一腔体,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前侧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容置空间,锁扣与所述壳体本体弹性可解除式相抵,所述锁扣与所述执行组件可解除式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尾门锁结构简单、有利于环保要求、减轻锁体重量、降低锁体成本、有效消除锁扣与锁口的撞击异响和有效避免了缓冲块易变形及脱落风险问题。冲块易变形及脱落风险问题。冲块易变形及脱落风险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门锁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锁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锁。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尾门锁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其外壳包括上壳体1'、基板2'和盖板3'三部分,其中基板2'和盖板3'由两块较大的金属板制成。此结构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基板2'和盖板3'两块金属板重量大,金属表面需要做工艺处理,不利于零件环保要求,且零件成本高;尾门锁口4'为金属件,锁口的U型槽5'处只有Y向设置有缓冲块6',X向无缓冲结构,当车辆行驶过扭曲路面时,锁扣7'容易与金属材质的尾门锁口4'碰撞产生异响;尾门锁的缓冲块6'直接设置在尾门锁口4'处,缓冲块6'固定点距离U型槽5'的最低限位点距离近,且缓冲块6'较小,当大力关门,锁扣7'撞击缓冲块6'后,缓冲块6'的固定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且存在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环保要求、减轻锁体重量、降低锁体成本、有效消除锁扣与锁口的撞击异响和有效避免了缓冲块易变形及脱落风险问题的汽车尾门锁。
[0004]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基板、壳体本体、执行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上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中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和所述基板可拆卸式固定且两者围设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执行组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前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前侧中央位置处和所述基板的前部中央位置处分别对应设置有U形开口的容置空间,锁扣的后部与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后侧对应位置处弹性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伸缩式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部,所述锁扣的底部与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解除式相抵。
[0005]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尾门锁还可以是:
[0006]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外周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U形缓冲垫,所述U形缓冲垫的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锁扣与所述U形缓冲垫弹性可解除式相抵。
[0007]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锁口支架,所述锁口支架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外周对应位置处围设形成后部开口的U形边框,所述U形边框的开口处设置于所述U形缓冲垫的内侧后部对应位置处,所述U形边框的外周边缘与所述U形缓冲垫的外周边缘贴合。
[0008]所述U形边框的后部中央、左侧前部和右侧前部分别一体成型固定有向内侧延伸的凸起,所述U形缓冲垫与所述凸起可拆卸式卡接固定。
[0009]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蜗杆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蜗杆的中心与所述驱动件的输
出端连接,所述传动蜗杆的外周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外周啮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
[0010]所述执行组件包括传动螺杆、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止动杆和棘爪,所述传动螺杆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螺杆的外周与所述止动杆的自由端螺纹式旋转连接,所述棘爪和所述止动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左部和右部,所述棘爪的固定端和所述止动杆的固定端均与所述基板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棘爪的自由端与所述止动杆的自由端可解除式卡接,所述棘爪的下部自由端可伸缩式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部。
[0011]所述棘爪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中部套设于所述棘爪的固定端,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棘爪的自由端固定。
[0012]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围设形成有容纳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二腔体,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上部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中部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式旋转连接。
[0013]所述壳体本体还包括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第一腔体由所述下盖板和所述基板围设形成,所述执行组件与所述下盖板可拆卸式旋转连接。
[0014]所述壳体本体为塑料件。
[0015]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基板、壳体本体、执行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上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中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和所述基板可拆卸式固定且两者围设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执行组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前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前侧中央位置处和所述基板的前部中央位置处分别对应设置有U形开口的容置空间,锁扣的后部与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后侧对应位置处弹性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伸缩式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部,所述锁扣的底部与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传动组件容纳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前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驱动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上部,所述传动组件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中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件发出解锁的指令,所述驱动件工作,所述传动组件将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传递至所述执行组件,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缩回所述壳体本体内避让开所述容置空间的前部空间,进而使所述锁扣得以从所述容置空间内脱离,进而解锁。尾门锁闭合锁定时,所述锁扣的外周各部分分别与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后侧对应位置处弹性相抵,这个弹性力可以将所述锁扣对所述壳体本体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进而全方位缓冲所述锁扣在U 形的所述容置空间内对所述壳体本体的撞击力,有效消除了汽车在驶过扭曲的地面时,所述锁扣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的撞击异响。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尾门锁,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有利于环保要求、减轻锁体重量、降低锁体成本、有效消除锁扣与锁口的撞击异响和有效避免了缓冲块易变形及脱落风险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现有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部分爆炸图。
[0017]图2现有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现有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基板示意图。
[0019]图4现有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盖板示意图。
[0020]图5本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本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壳体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本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基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本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壳体本体仰视图。
[0024]图9本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图8A处放大图。
[0025]图10本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本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与锁扣搭接示意图。
[0027]图号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壳体本体、执行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上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中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和所述基板可拆卸式固定且两者围设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执行组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前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前侧中央位置处和所述基板的前部中央位置处分别对应设置有U形开口的容置空间,锁扣的后部与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后侧对应位置处弹性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伸缩式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部,所述锁扣的底部与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解除式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外周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U形缓冲垫,所述U形缓冲垫的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锁扣与所述U形缓冲垫弹性可解除式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锁口支架,所述锁口支架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外周对应位置处围设形成后部开口的U形边框,所述U形边框的开口处设置于所述U形缓冲垫的内侧后部对应位置处,所述U形边框的外周边缘与所述U形缓冲垫的外周边缘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边框的后部中央、左侧前部和右侧前部分别一体成型固定有向内侧延伸的凸起,所述U形缓冲垫与所述凸起可拆卸式卡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根锋柏治胜钟佛金和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