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337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涉及两轮电动车技术领域。该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管、设置在固定管上的电动推杆,以及与车架转动连接的转轴,电动推杆的伸缩杆通过施力耳与转轴连接,以使转轴相对车架转动;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脚轮支撑组件,且转轴与脚轮支撑组件之间通过扭簧连接,以使脚轮支撑组件具有远离电动车前轮和后轮所在支撑面的初始状态、靠近支撑面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支撑面抵持的第二状态。该方法包括:根据车速信息、输入信息或车辆得电信息生成指令信息;根据指令信息控制电动推杆动作,以使电动推杆伸出或缩回预设距离。能够提升电动车使用时功能的多样化,并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并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并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两轮电动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两轮电动车自诞生起,虽正在逐渐取代自行车和常规的燃油摩托车,而其两轮产品属性的先天缺陷却一直无法得到较好的解决。随着两轮电动车的续航能力逐渐提升,车重也随之越来越重,大车重使得车辆无论在静态还是动态,整体平衡性都相对较差。尤其对部分用户来说(如女性用户),愈来愈重的两轮电动车有时候已然成为一种负担,停车、取车已经快成为了一种力量博弈。抛开车重,两轮电动车在低速行驶状态,平衡感较差的用户也是难以把控车辆的平衡。湿滑路面,更是使得电动两轮车“寸步难行”,用户摔倒、滑倒屡见不鲜,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对于上述情况,行业内在此前有做出过一些技术上的改善,例如增加电动双撑、辅助轮等,但都相对片面,没有形成系统性改善。以电动双撑为例,行业内现提出的大部分电动双撑的确是实现了双撑的电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车重过大使得部分用户撑车难的问题。但仅仅是实现免除用户进行撑车动作,并没有并行展开,无法满足用户对两轮电动车的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提升电动车使用时功能的多样化,并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
[0005]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管、设置在固定管上的电动推杆,以及与车架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通过施力耳与转轴连接,以使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车架转动;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脚轮支撑组件,且所述转轴与所述脚轮支撑组件之间通过扭簧连接,以使所述脚轮支撑组件具有远离电动车前轮和后轮所在支撑面的初始状态、靠近所述支撑面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支撑面抵持的第二状态。
[0007]可选地,所述脚轮支撑组件包括U型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U型支架上的脚轮,所述U型支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状态包括所述脚轮与所述后轮同时与所述支撑面接触的第一形态、所述脚轮与所述支撑面接触且所述后轮脱离所述支撑面的第二形态,以及所述脚轮与所述支撑面接触且所述后轮远离所述支撑面的第三形态。
[0008]可选地,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悬挂架,所述电动推杆通过所述悬挂架与所述固定管连接,且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悬挂架转动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用于和所述车架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U型支架包括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的连杆,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两端的撑杆,所述撑杆的悬臂端设置有轮撑,所述轮撑上设置有所述脚轮。
[0011]可选地,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耳板,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耳板卡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卡接。
[0012]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盖,所述加强盖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固定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分别包括固定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座内的轴承,所述轴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骨架油封。
[00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0015]根据车速信息、输入信息或车辆得电信息生成指令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控制电动推杆动作,以使所述电动推杆伸出或缩回预设距离。
[0016]可选地,所述预设距离包括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第三预设距离和第四预设距离,以使所述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与车架之间从初始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与所述第一状态相对应,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与所述第二状态相对应,所述第三预设距离与所述第三状态相对应,所述第四预设距离与所述第四状态相对应。
[0017]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通过固定管,以及设置在固定管上的电动推杆,以使电动推杆通过固定管与车架之间连接,在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伸出或缩回时,带动施力耳动作,从而带动转轴相对车架转动,在转轴转动时,通过扭簧带动脚轮支撑组件动作,从而使脚轮支撑组件在初始状态、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满足骑行时的不同需求。采用上述形式,能够在需要时为电动车提供支撑的作用,防止电动车低速形式时歪斜倾倒,降低骑行时的操作难度,从而提升电动车使用时功能的多样化,并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动车辅助支撑,以使电动推杆动作,从而控制脚轮支撑组件改变当前的状态,以适用多样化的需求,并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第四状态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船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1]图标:100

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103

车架;105

前轮;107

后轮;109

支撑面;110

固定管;112

悬挂架;114

销轴;120

电动推杆;122

连接轴;130

转轴;132

扭簧;134

耳板;136

防护板;140

施力耳;150

脚轮支撑组件;151

脚轮;152

连杆;153

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管、设置在固定管上的电动推杆,以及与车架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通过施力耳与转轴连接,以使所述转轴相对所述车架转动;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脚轮支撑组件,且所述转轴与所述脚轮支撑组件之间通过扭簧连接,以使所述脚轮支撑组件具有远离电动车前轮和后轮所在支撑面的初始状态、靠近所述支撑面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所述支撑面抵持的第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支撑组件包括U型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U型支架上的脚轮,所述U型支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状态包括所述脚轮与所述后轮同时与所述支撑面接触的第一形态、所述脚轮与所述支撑面接触且所述后轮脱离所述支撑面的第二形态,以及所述脚轮与所述支撑面接触且所述后轮远离所述支撑面的第三形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悬挂架,所述电动推杆通过所述悬挂架与所述固定管连接,且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悬挂架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用于和所述车架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安装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辅助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架包括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的连杆,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超黄智强孙玉洋刘可刘玉肖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