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睡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315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睡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方法;包括筛选同质性群体参与实验;获取被试T0时间时的初始脑波和初始肌电,根据初始脑波得到精神放松程度,根据初始肌电得到身体放松程度,根据各个时间点的精神放松程度和身体放松程度,得到小睡数据库。本发明专利技术给用户规划小睡的时间,以及唤醒的时间,防止“睡醉”现象的发生,改善小睡效果。改善小睡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睡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助眠
,具体涉及一种小睡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上班族和学生的生活习惯。小睡不仅可以帮助减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身体疲劳,还可以消除烦躁并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改善因睡眠不足或疲劳导致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
[0003]但是很多人存在小睡后睡不醒、身体疲劳、或是精力恢复差的现象。对于小睡时间较短的人而言,由于小睡时间太少,身体和精神还未得到有效恢复;对于小睡时间较多的人而言,可能是因为睡眠时间过长,导致人体进行了深睡期,在深睡期醒来时,下丘脑发出的觉醒信号传递速度更慢,身体恢复觉醒状态的速度也更慢,从而产生了倦怠乏力、无精打采的现象。
[0004]对于小睡时间较短的用户,需要为他们提供增强小睡效果的方法,帮助其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更多的精力(与自行休息相比);而对于小睡时间较多的用户,更重要的是需要帮助他们规划小睡的时间,以及唤醒的时间,防止“睡醉”现象的发生,改善小睡效果;
[0005]现有技术无法实现上述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睡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方法,允许用户自行设置小睡的目标,并根据用户可供小睡的时间灵活规划小睡流程,以帮助不同的用户改善小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睡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方法,能够帮助不同的用户改善小睡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睡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包括
[0008]筛选同质性群体参与实验;
[0009]获取被试T0时间时的初始脑波和初始肌电,根据初始脑波得到精神放松程度,根据初始肌电得到身体放松程度;
[0010]通过睡眠监测设备收集的脑电、眼电、肌电数据,分析各被试小睡过程中入睡潜伏期各阶段、N1、N2、N3、REM的数量,各睡眠阶段的持续时间;
[0011]在各被试数据中,以30秒为单位,将不同的睡眠阶段分成不同的节点,计算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在节点间的变化速度,并将相同睡眠阶段中的变化速度进行平均处理,得到所有被试在入睡潜伏期各阶段、N1、N2、N3、REM期的精神状态变化速度分别为SPE
j
,得到所有被试在入睡潜伏期各阶段、N1、 N2、N3、REM期的身体状态变化速度分别为SPM
j
,以及不同睡眠阶段的平均持续时间t
j
,j取值范围1

8,分别表示不同睡眠阶段;
[0012]将所有被试的数据汇总,在同质性群体中计算平均处理,计算同质性群体中不同睡眠阶段的精神状态平均变化速度SPE
j

,计算同质性群体中不同睡眠阶段的身体状态平均变化速度SPM
j

,不同睡眠阶段的平均持续时间t
j

,以及不同睡眠阶段平均持续时间占总
小睡时间的比例Per
j

[0013]根据各个时间点的精神放松程度和身体放松程度,得到小睡数据库。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得到唤醒时间数据库,
[0015]将小睡实验中的所有被试根据醒来时的睡眠阶段进行分组,分成入睡潜伏期各阶段、N1、N2、N3、REM共八个组别,并分别计算其醒来后T分钟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平均恢复速度和j取值范围1

8,分别表示不同睡眠阶段;
[0016]T分钟后精神放松程度和身体放松程度分数总分较高的组别定义为N
p

[0017]在组别N
p
中,提取出每位被试醒来时在该睡眠阶段中的第几秒t
NP
,将该数值与醒来后T
b
分钟内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恢复速度一一对应,直接筛选出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恢复速度最大值对应的时间,该时间为适宜唤醒点;
[0018]在同质性群体中筛选出小睡中最后一个N
p
出现的时间t
p
,t
p
表示从睡着开始到N
p
出现的时间;
[0019]t
p
作为最早唤醒时间,t
p
+t
NP
作为最晚唤醒时间;
[0020]得到唤醒时间点数据库。
[0021]进一步地,
[0022]Per
α
*β1表示精神放松程度,EMG*β2表示身体放松程度,Per
α
表示α脑波在一帧中的占比,EMG表示肌电。
[0023]进一步地,将精神放松程度和身体放松程度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

100,分数越高,表示越放松,分数越低,表示越疲劳。
[0024]还公开了一种小睡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使用上述建立的数据库,
[0025]检测用户的初始脑波和初始肌电,计算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综合放松水平的实时状态:Y=b0+b
j

j
+ε(j=1、2),Y表示综合放松水平,b1表示精神放松,用α脑波在一帧中的占比Per
α
表示,b2表示身体放松,用肌电EMG 表示,b0是回归方程的常数项,是总体回归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β
j
是回归系数,即b
j
对Y的权重系数;ε是无法直接观测的随机误差,并将综合放松水平的实时分数呈现给被试;
[0026]用户自行输入特征值,并设置小睡想要达到的综合放松水平目标分数,以及可供小睡的时间;
[0027]程序从用户特征对应的同质性群体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根据Per
j
计算该被试在该小睡时间内,分别会经历的入睡潜伏期4阶段、N1、N2、N3、REM的持续时间,并根据每个睡眠阶段中精神状态程度和身体状态程度的变化速度,预测本次小睡结束后用户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综合放松水平会恢复到的分数;
[0028]将得到的综合放松水平分数与用户设置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
[0029]a.预测的综合放松水平大于被试设定的目标,则根据被试设定的目标值反推需要的时间,同时结合唤醒时间t
p
推荐被试缩短小睡时间;
[0030]b.预测的综合放松水平小于被试设定的目标,则推荐被试进行小睡方案的改变。
[0031]进一步地,推荐被试进行小睡方案的改变包括:增加小睡时间或使用助眠方式。
[0032]进一步地,如果精神状态的预测分数与用户设置的目标分数之间的偏差比身体状态的偏差更大,则使用能帮助精神状态恢复的干预方式,否则使用能帮助身体状态恢复的
干预方式,如果都比较差,则使用两者结合的干预方法。
[0033]进一步地,增加小睡时间的方式中,推荐t
p
作为最早唤醒时间,t
p
+t
NP
作为最晚唤醒时间。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睡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筛选同质性群体参与实验;获取被试T0时间时的初始脑波和初始肌电,根据初始脑波得到精神放松程度,根据初始肌电得到身体放松程度;通过睡眠监测设备收集的脑电、眼电、肌电数据,分析各被试小睡过程中入睡潜伏期各阶段、N1、N2、N3、REM的数量,各睡眠阶段的持续时间;在各被试数据中,以30秒为单位,将不同的睡眠阶段分成不同的节点,计算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在节点间的变化速度,并将相同睡眠阶段中的变化速度进行平均处理,得到所有被试在入睡潜伏期各阶段、N1、N2、N3、REM期的精神状态变化速度分别为SPE
j
,得到所有被试在入睡潜伏期各阶段、N1、N2、N3、REM期的身体状态变化速度分别为SPM
j
,以及不同睡眠阶段的平均持续时间t
j
,j取值范围1

8,分别表示不同睡眠阶段;将所有被试的数据汇总,在同质性群体中计算平均处理,计算同质性群体中不同睡眠阶段的精神状态平均变化速度SPE
j

,计算同质性群体中不同睡眠阶段的身体状态平均变化速度SPM
j

,不同睡眠阶段的平均持续时间i
j

,以及不同睡眠阶段平均持续时间占总小睡时间的比例Per
j
;根据各个时间点的精神放松程度和身体放松程度,得到小睡数据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睡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得到唤醒时间数据库,将小睡实验中的所有被试根据醒来时的睡眠阶段进行分组,分成入睡潜伏期各阶段、N1、N2、N3、REM共八个组别,并分别计算其醒来后T分钟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平均恢复速度和j取值范围1

8,分别表示不同睡眠阶段;T分钟后精神放松程度和身体放松程度分数总分较高的组别定义为N
p
;在组别N
p
中,提取出每位被试醒来时在该睡眠阶段中的第几秒t
NP
,将该数值与醒来后T
b
分钟内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恢复速度一一对应,直接筛选出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恢复速度最大值对应的时间,该时间为适宜唤醒点;在同质性群体中筛选出小睡中最后一个N
p
出现的时间t
p
,t
p
表示从睡着开始到N
p
出现的时间;t
p
作为最早唤醒时间,t
p
+t
NP
作为最晚唤醒时间;得到唤醒时间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姬铃许晏菁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云睡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