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03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ET薄膜,涉及PET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所述PET薄膜由以下组分制备: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T薄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PET薄膜制备
,具体为一种PET薄膜。

技术介绍

[0002]PET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气密性能以及机械性能。PET薄膜既能够用于产品包装上,实现有效的防潮、保香,又能够与其他薄层材料一起制备出复合基底,用作电路中的基底材料。
[0003]PET薄膜制备通过流延膜设备将PET固体颗粒热熔成液态并且延压成薄膜状。在PET薄膜生产过程中,储料斗与输料管连接,位于输料管内部的输送螺栓通过电机转动连接实现输料,但是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是储料斗和输料管之间容易发生堵塞;二是储料斗较高,需要通过梯子爬到储料斗的顶端去观察储料斗中的固体剩余量,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PET薄膜,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ET薄膜,所述PET薄膜由以下组分制备:75

85份PET颗粒、1

2份纳米二氧化钛、4

7份聚乙烯醇和1

2份纳米氮化硼。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PET薄膜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PET颗粒、纳米二氧化钛、聚乙烯醇和纳米氮化硼放入热熔机中加热搅拌熔融,得到混溶材料;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混溶材料结晶除杂,所得晶体送入干燥设备中干燥,干燥后的晶体材料送入造粒机中造粒,得到PET混合物固体颗粒;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PET混合物固体颗粒倒入储料斗中,固体颗粒从储料斗进入输料管,PET混合物固体颗粒在输料螺杆中加热熔融,输料螺杆在电机的带动下将熔融后的PET混合物固体颗粒输送至延展生产线冷却延展成薄膜。
[0007]基于上述工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PET薄膜的制备装置,包括电机、输料管、安装管、座板、储料斗和支撑座,所述制备装置还包括观察窗和防堵塞组件;所述电机、输料管和安装管通过支撑座固定连接于座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座板上,所述电机、输料管和安装管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与输料螺杆在安装管中固定连接,所述储料斗通过四条支撑腿固定连接于座板的上表面,所述储料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下端通过连接法兰和螺栓与输料管固定连接;所述储料斗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位于储料斗侧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观察窗采用有机玻璃制备;所述出料管上配套设置有防堵塞组件,所述防堵塞组件位于出料管和输料管连接
处的正上方,所述防堵塞组件包括把手、驱动杆一、驱动杆二和驱动杆三、导向套和疏通耙,所述导向套固定连接于出料管上,所述导向套位于于出料管侧面的中央位置处;所述疏通耙包括背部A和齿部B,所述疏通耙的背部A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疏通耙的齿部B朝向外侧;所述驱动杆一竖直设置,所述驱动杆一的底端通过连接套一和螺栓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垂直于驱动杆一,所述驱动杆一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水平设置的驱动杆二位于出料端外部的一端,所述驱动杆二远离驱动杆一的一端依次穿过导向套、轴承和储料斗通过连接套二和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杆三,所述驱动杆二的外侧壁与轴承的内侧面紧密接触,所述驱动杆二能够围绕导向套的中心线自由转动;所述驱动杆三远离驱动杆二的一端通过连接套三固定连接于连接柱上;所述驱动杆二和驱动杆三相互垂直;当所述驱动杆一转动至竖直向下时,所述疏通耙与出料管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出料管的外侧面上还固定连接有疏通耙位置固定组件,所述疏通耙位置固定组件与导向套位于出料管的同一侧;所述疏通耙位置固定组件包括滑轨、滑套和U型卡套,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于输料管的外侧面上;所述滑轨垂直于输料管侧面向外延伸,所述滑套套设于滑轨上并且所述滑套能够沿着滑轨在水平方向上自由滑动;所述滑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垂直于滑套,所述安装板远离出料管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于安装板,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型卡套,所述滑轨远离出料管的一端上还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导向套通过螺栓和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储料斗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安装槽的中心线与导向套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壁与安装槽的内侧壁紧密接触,所述轴承一端抵在安装槽的槽底,所述轴承的另一端抵在出料管的外侧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储料斗的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一个观察窗。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滑套的内侧壁与滑轨紧密接触。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连接杆通过连接板和螺栓固定连接于安装板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驱动杆一转动至竖直向下时,所述U型卡套卡合于驱动杆一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当上述U型卡套卡合于驱动杆一上时,所述滑套与限位挡板紧紧相抵。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PET薄膜及其制备工艺,通过设置有防堵塞组件,其中,驱动杆一、驱动杆二和驱动杆三固定形成一个完整的驱动体系,在把手的带动下疏通耙围绕出料管的中心线转动,对出料管处的堵塞进行疏通;进一步地,驱动杆一、驱动杆二、驱动杆三和把手通过连接套一、连接套二以及连接套三实现固定连接,能够便于将整个驱动体系分隔成三部分,由于驱动杆二在驱动过程中磨损程度最大,所以使用寿命最短,因此将驱动杆
一、驱动杆二、驱动杆三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能够便于驱动杆二的更换,节省材料;通过设置有导向套,能够避免出料管管壁太薄导致的导向效果较差,通过在导向套内部设置有轴承,能够确保驱动杆二转动的流畅性,节省转动手柄的力气。
[0015]2.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PET薄膜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在储料斗上设置有观察窗,能够便于观察储料斗中的物料高度,进而辅助判断储料斗中是否需要加料,进一步地,通过在储料斗的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观察窗,能够从各个方向观察到储料斗内部物料的高度,避免出现视野盲点,避免空输的情况发生。
[0016]3.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PET薄膜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在出料管上设置有U型卡套,能够将驱动杆二的位置固定在竖直向下的位置,进而确保疏通耙稳定停留在与出料管的中心线等高的位置处,避免从出料管流出的物料撞击在疏通耙上,进而导致疏通耙的位置改变,进而导致疏通耙阻碍物料从出料管中流至输料管内部;通过设置滑轨和滑盖,能够调节U型卡套的位置,当驱动杆二处于转动运动过程中,向靠近出料管的方向调节U型卡套,避免U型卡套阻挡到驱动杆二的转动;通过在滑轨上设置有限位挡板,能够避免滑套从滑轨上滑脱。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薄膜由以下组分制备:75

85份PET颗粒、1

2份纳米二氧化钛、4

7份聚乙烯醇和1

2份纳米氮化硼。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薄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输料管(2)、安装管(3)、座板(4)、储料斗(5)和支撑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装置还包括观察窗(7)和防堵塞组件(8);所述电机(1)、输料管(2)和安装管(3)通过支撑座(6)固定连接于座板(4)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座(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座板(4)上,所述电机(1)、输料管(2)和安装管(3)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电机(1)的转动轴与输料螺杆在安装管(3)中固定连接,所述储料斗(5)通过四条支撑腿(9)固定连接于座板(4)的上表面,所述储料斗(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0),所述出料管(10)下端通过连接法兰和螺栓与输料管(2)固定连接;所述储料斗(5)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观察窗(7),所述观察窗(7)位于储料斗(5)侧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观察窗(7)采用有机玻璃制备;所述出料管(10)上配套设置有防堵塞组件(8),所述防堵塞组件(8)位于出料管(10)和输料管(2)连接处的正上方,所述防堵塞组件(8)包括把手(801)、驱动杆一(802)、驱动杆二(803)、驱动杆三(804)、导向套(805)和疏通耙(806),所述导向套(805)固定连接于出料管(10)上,所述导向套(805)位于于出料管(10)侧面的中央位置处;所述疏通耙(806)包括背部(806A)和齿部(806B),所述疏通耙(806)的背部(806A)固定连接有连接柱(807),所述疏通耙(806)的齿部(806B)朝向外侧;所述驱动杆一(802)竖直设置,所述驱动杆一(802)的底端通过连接套一(11)和螺栓固定连接有把手(801),所述把手(801)垂直于驱动杆一(802),所述驱动杆一(80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水平设置的驱动杆二(803)位于出料端外部的一端,所述驱动杆二(803)远离驱动杆一(802)的一端依次穿过导向套(805)、轴承(15)和储料斗(5)通过连接套二(12)和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杆三(804),所述驱动杆二(803)的外侧壁与轴承(15)的内侧面紧密接触,所述驱动杆二(803)能够围绕导向套(805)的中心线自由转动;所述驱动杆三(804)远离驱动杆二(803)的一端通过连接套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