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296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9
增压机(60)的排气侧入口与在发动机的左右一侧面上设置的排气歧管(7)连接。由阀臂室(90)和进气歧管(6)一体构成的阀臂室一体型进气歧管(8)配置于气缸盖(5)上表面。进气歧管(8)利用壁(101)对在左右一侧面侧配置的阀臂室(90)和在发动机(1)的左右另一侧面侧配置的进气歧管(6)进行分隔,由此使阀臂室(90)以及进气歧管(6)分别为彼此封闭的空间。使漏气返还至进气系统的漏气返还装置(69)突出设置于阀臂室(90)上部。与在漏气返还装置(69)的侧面设置的漏气导出口(67)连接的气体管路(68)将漏气导出至增压机(60)的进气侧入口。漏气导出至增压机(60)的进气侧入口。漏气导出至增压机(60)的进气侧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22975.6(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7/012970)、申请日为2017年3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发动机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申请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增压机的发动机装置。

技术介绍

[0003]一直以来,以发动机输出的提高、燃油经济性改善为目的,为了使发动机的气缸内的空气密度增大而在发动机装置上搭载增压机,该增压机利用排气能量对新气进行压缩(参照专利文献1)。在柴油发动机中,通过将高密度的空气大量地供给至气缸内而使大量的燃料燃烧,不仅使发动机输出、发动机扭矩增大,还促进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由此抑制预混合燃烧而实现NOx(氮氧化物)排出量的减少。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1801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然而,发动机的搭载空间根据搭载对象的作业车辆(建筑机械、农业作业机等)而多种多样,但近年来,由于轻量化、紧凑化的要求,大多在搭载空间方面存在限制(狭小)。因此,需要将发动机的结构部件紧凑地布局。特别是,在将增压机搭载于小排气量的发动机的情况下,增压机在发动机表面所占的比例变大,需要将增压机以及其关联部件紧凑地布局。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研究上述现状而实施了改善的发动机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发动机装置将增压机的排气侧入口连接于在发动机的左右一侧面设置的排气歧管,所述发动机装置的特征在于,由阀臂室和进气歧管一体构成的气缸盖罩配置于气缸盖上表面,所述气缸盖罩利用壁而对在所述左右一侧面侧配置的所述阀臂室和在所述发动机的左右另一侧面侧配置的所述进气歧管进行分隔,由此使所述阀臂室以及所述进气歧管分别为彼此封闭的空间,使漏气返还到进气系统的漏气返还装置突出设置于所述阀臂室上部,并且利用与在所述漏气返还装置的侧面上设置的漏气导出口连接的气体管路将漏气导出至所述增压机的进气侧入口。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装置中,例如可以形成为,进气入口在将所述进气歧管上表面覆盖的进气盖部朝向上方而突出设置,该进气入口和所述增压机的进气侧出口经由进气中继管而连结,所述气体管路以在所述进气中继管的下侧相交叉的方式进行配置。
[0009]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装置中,例如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增压机的所述进气侧入口连结的进气管具有弯曲为L字状的形状,并且与所述气体管路连结的上游侧部分向上方倾斜,所述气体管路以从所述漏气导出口朝向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连接部的方式向上方倾斜。
[001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装置中,例如可以形成为,将下方的所述阀臂室内的漏气向上方的所述漏气返还装置内导入的气体导入部插入设置于所述阀臂室内,使所述气体导
入部的气体出口和与所述漏气导出口连通的气体导出部之间的内部通路为迷宫式构造。
[0011]并且,例如可以形成为,对于所述漏气返还装置,分隔壁与所述漏气返还装置的周壁具有间隔地设置,该分隔壁将供所述气体导入部的气体出口侧插入的气体导入室与所述内部通路进行分隔,在所述周壁和所述分隔壁之间配置油捕获材料,由此将油捕获材料设置于所述气体导入部的气体出口和所述内部通路之间。
[0012]并且,例如可以形成为,将梁状分隔壁架设于所述油捕获材料和所述气体导入室之间比所述油捕获材料靠上方的位置,将由所述油捕获材料上表面、所述梁状分隔壁及所述周壁包围的空间作为所述内部通路的一部分。
[0013]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装置中,例如可以形成为,所述增压机配置在所述排气歧管上方,向所述增压机注入润滑油的注油管以从所述发动机的左右另一侧面朝向所述左右一侧面的方式绕过所述发动机的前后一侧面进行配置,并且,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左右一侧面上以从所述排气歧管的前后一侧方绕过所述排气歧管的外周的方式朝向所述排气歧管上方进行配置。
[001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装置中,例如可以形成为,是从燃料喷射泵装置将燃料供给至插入于所述气缸盖的喷射器的结构,在所述燃料喷射泵装置的前后一端设置电子控制式的调速机构,并且所述燃料喷射泵装置的前后一端经由固定托架而固定于所述气缸盖的左右另一侧面,另一方面,所述燃料喷射泵装置的前后另一端由气缸体的齿轮箱进行固定,所述进气歧管设置于所述气缸盖上表面,在所述进气歧管的凹部配置所述喷射器,所述喷射器通过燃料管而与所述燃料喷射泵装置连结。
[0015]另外,在本专利技术发动机装置中,例如可以形成为,所述增压机的进气侧入口朝向所述发动机的前后一侧面而配置,具有弯曲成L字状的形状的进气管的下游侧部分沿所述发动机的前后方向进行配置,并与所述增压机的所述进气侧入口连接,另一方面,所述进气管的上游侧部分沿左右方向进行配置,并向所述发动机的左右另一侧面侧延伸设置。
[0016]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7]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由阀臂室和进气歧管一体构成的气缸盖罩配置于气缸盖上表面,漏气返还装置突出设置于阀臂室上部,并且,利用与在漏气返还装置的侧面设置的漏气导出口连接的气体管路将漏气导出至增压机的进气侧入口,因此,能够将阀臂室和进气歧管与气缸盖罩一体成型而紧凑地布局,并且能够将增压机和阀臂室上部的漏气返还装置接近地配置而紧凑地布局。并且,通过在漏气返还装置的侧面设置漏气导出口,能够赋予与漏气导出口连接的上述气体管路的配置自由度。并且,通过将漏气返还装置突出设置于阀臂室上部,能够抑制由于漏气返还装置的配置而使得阀臂室内部的容积缩小的情况。由此,不使阀臂室的容积、进而气缸盖罩的外形尺寸大幅地增加就能够相对于与增压机搭载相伴的漏气增加而确保足够的阀臂室容积。并且,能够将在漏气返还装置的侧面设置的漏气导出口和增压机接近地配置,由此使得上述气体管路的布局容易且能够缩短配管长度。通过缩短上述气体管路的长度,能够避免因上述气体管路的冻结、弯折等引起的上述气体管路的堵塞状态。另外,由于上述气体管路配置于气缸盖罩正上方,因此能够通过发动机的散热而避免因上述气体管路的冻结等引起的堵塞状态。
[001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中,如果在将进气歧管上表面覆盖的进气盖部,进气入口和增压机的进气侧出口经由进气中继管而连结,上述气体管路以在进气中继管的
下侧相交叉的方式进行配置,则由于进气中继管能够配置为横跨上述气体管路,因此,能够使进气中继管与气缸盖罩分离而抑制因发动机的散热引起的进气中继管内的燃烧用空气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气缸盖罩上方的空间而对进气中继管以及上述气体管路进行配置。
[001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中,如果上述气体管路从漏气导出口以朝向与进气管连接的连接部的方式向上方倾斜,则无需增高增压机的进气侧入口的高度位置、进而增压机自身的高度位置,就能够成为抑制了增压机的高度位置的紧凑的结构,并且能够在进气管的上游侧部分的下方确保发动机装置的其他结构部件的配置空间。另外,还能够增大在进气管的上游侧部分设置的新气流入口和在其下方配置的其他结构部件之间的空间,能够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装置,在气缸盖的上表面配置有气缸盖罩,所述发动机装置的特征在于,进气入口设置在进气歧管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罩由阀臂室和所述进气歧管构成,利用壁对所述阀臂室和所述进气歧管进行分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臂室配置在发动机的左右一侧面侧,所述进气歧管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左右另一侧面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智行猪口久仁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