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的循环研磨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2862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的循环研磨生产方法,驱动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进行循环流通,包括:由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底部流经第一主管再进入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顶部的第一主循环;由第一主管上的第一胶体磨输出流经第一支管再输入第一胶体磨的第一支循环;由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竖向中部流经第二主管再进入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底部的第二主循环;由第二主管上的第二胶体磨输出流经第二支管再输入第二胶体磨的第二支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多次经过胶体磨,使物料得到充分研磨,且能提高物料的研磨效率和研磨效果,进而提高最终所制备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而提高最终所制备改性沥青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性沥青的循环研磨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改性沥青的循环研磨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改性沥青是防水卷材和涂料常采用材料。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0003]一般在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生产改性沥青,生产时还需要对反应罐中的物料进行研磨,一般将反应罐中的物料泵入胶体磨,物料经过胶体磨研磨后再泵入反应罐中。目前为了保证产能和生产效率,物料一般都只过一遍胶体磨,使得物料的研磨效果不够理想,这样会影响最终所制备改性沥青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沥青的循环研磨生产方法,其能使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多次经过胶体磨,使物料得到充分研磨,且能提高物料的研磨效率和研磨效果,进而提高最终所制备改性沥青的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改性沥青的循环研磨生产方法,给改性沥青反应罐配置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且驱动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进行循环流通;所述第一主管的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底部连通,第一主管的另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顶部连通;第一主管上依次设有第一循环泵、第一阀门、第一胶体磨、第二阀门、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靠近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底部;第一主管上还并联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阀门和第一胶体磨之间,第一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胶体磨和第二阀门之间;第一支管上依次设有第三阀门、第三循环泵、第四阀门;所述第二主管的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底部连通,第二主管的另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竖向中部连通;第二主管上依次设有第四循环泵、第五阀门、第二胶体磨、第六阀门、第五循环泵;第四循环泵靠近改性沥青反应罐的竖向中部;第二主管上还并联有第二支管,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五阀门和第二胶体磨之间,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胶体磨和第六阀门之间;第二支管上依次设有第七阀门、第六循环泵、第八阀门;所述驱动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进行循环流通,包括:由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底部流经第一主管再进入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顶部的第一主循环;由第一主管上的第一胶体磨输出流经第一支管再输入第一胶体磨的第一支循环;由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竖向中部流经第二主管再进入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底部的第二主循环;由第二主管上的第二胶体磨输出流经第二支管再输入第二胶体磨的第二支循环;
第一主循环和第一支循环交替进行;第一主循环进行时: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一循环泵将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底部的物料泵入第一主管,第一主管上的第一胶体磨对流经第一主管的物料进行研磨,第二循环泵将经过第一胶体磨研磨的物料泵入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内腔顶部;第一支循环交进行时: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一支管上的第三循环泵将第一胶体磨输出的物料再次泵入第一胶体磨,使第一主管中的物料不需返回改性沥青反应罐就近循环过多遍第一胶体磨,提高流经第一主管的物料的研磨效率和研磨效果;每进行3~5次第一支循环,进行1次第一主循环,且进行不少于3次第一主循环;第二主循环和第二支循环交替进行;第二主循环进行时:开启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关闭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第四循环泵将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竖向中部的物料泵入第二主管,第二主管上的第二胶体磨对流经第二主管的物料进行研磨,第五循环泵将经过第二胶体磨研磨的物料泵入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内腔底部;第二支循环交进行时:关闭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开启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第二支管上的第六循环泵将第二胶体磨输出的物料再次泵入第二胶体磨,使第二主管中的物料不需返回改性沥青反应罐就近循环过多遍第二胶体磨,提高流经第二主管的物料的研磨效率和研磨效果;每进行3~5次第二支循环,进行1次第二主循环,且进行不少于3次第二主循环。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三阀门靠近第一阀门。
[0007]优选的,所述第四阀门靠近第二阀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七阀门靠近第五阀门。
[0009]优选的,所述第八阀门靠近第六阀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胶体磨、第一主管和第一支管的外周壁分别套装有加热套。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胶体磨、第二主管和第二支管的外周壁分别套装有加热套。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都是电磁阀。
[0013]优选的,所述改性沥青反应罐的顶部设有投料口。
[0014]优选的,所述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沥青的循环研磨生产方法,其能使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多次经过胶体磨,使物料得到充分研磨,且能提高物料的研磨效率和研磨效果,进而提高最终所制备改性沥青的性能。
[0016]第一胶体磨、第一主管和第一支管的外周壁分别套装有加热套,可以对进行第一主循环和第一支循环的物料进行加热保温,可保证第一主循环和第一支循环的物料的流动性。
[0017]第二胶体磨、第二主管和第二支管的外周壁分别套装有加热套,可以对进行第二主循环和第二支循环的物料进行加热保温,可保证第二主循环和第二支循环的物料的流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性沥青的循环研磨生产方法,给改性沥青反应罐配置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且驱动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进行循环流通;所述改性沥青反应罐的顶部设有投料口,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主管的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底部连通,第一主管的另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顶部连通;第一主管上依次设有第一循环泵、第一阀门、第一胶体磨、第二阀门、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靠近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底部;第一主管上还并联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阀门和第一胶体磨之间,第一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胶体磨和第二阀门之间;第一支管上依次设有第三阀门、第三循环泵、第四阀门;第三阀门靠近第一阀门;第四阀门靠近第二阀门;第一胶体磨、第一主管和第一支管的外周壁分别套装有加热套;所述第二主管的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底部连通,第二主管的另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竖向中部连通;第二主管上依次设有第四循环泵、第五阀门、第二胶体磨、第六阀门、第五循环泵;第四循环泵靠近改性沥青反应罐的竖向中部;第二主管上还并联有第二支管,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五阀门和第二胶体磨之间,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胶体磨和第六阀门之间;第二支管上依次设有第七阀门、第六循环泵、第八阀门;第七阀门靠近第五阀门;第八阀门靠近第六阀门;第二胶体磨、第二主管和第二支管的外周壁分别套装有加热套;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都是电磁阀;所述驱动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进行循环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改性沥青的循环研磨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给改性沥青反应罐配置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且驱动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进行循环流通;所述第一主管的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底部连通,第一主管的另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顶部连通;第一主管上依次设有第一循环泵、第一阀门、第一胶体磨、第二阀门、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靠近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底部;第一主管上还并联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阀门和第一胶体磨之间,第一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胶体磨和第二阀门之间;第一支管上依次设有第三阀门、第三循环泵、第四阀门;所述第二主管的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底部连通,第二主管的另一端与改性沥青反应罐的竖向中部连通;第二主管上依次设有第四循环泵、第五阀门、第二胶体磨、第六阀门、第五循环泵;第四循环泵靠近改性沥青反应罐的竖向中部;第二主管上还并联有第二支管,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五阀门和第二胶体磨之间,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胶体磨和第六阀门之间;第二支管上依次设有第七阀门、第六循环泵、第八阀门;所述驱动改性沥青反应罐中的物料进行循环流通,包括:由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底部流经第一主管再进入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顶部的第一主循环;由第一主管上的第一胶体磨输出流经第一支管再输入第一胶体磨的第一支循环;由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竖向中部流经第二主管再进入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底部的第二主循环;由第二主管上的第二胶体磨输出流经第二支管再输入第二胶体磨的第二支循环;第一主循环和第一支循环交替进行;第一主循环进行时: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一循环泵将改性沥青反应罐内腔底部的物料泵入第一主管,第一主管上的第一胶体磨对流经第一主管的物料进行研磨,第二循环泵将经过第一胶体磨研磨的物料泵入改性沥青反应罐的内腔顶部;第一支循环交进行时: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一支管上的第三循环泵将第一胶体磨输出的物料再次泵入第一胶体磨,使第一主管中的物料不需返回改性沥青反应罐就近循环过多遍第一胶体磨,提高流经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华钱林弟李忠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