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279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该方法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木雕的图像采集、第二步木雕的数字图像处理、第三步木雕的虚拟交互复原与再现、第四步木雕的网络共享与传播,以数字化手段保护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工艺,打破了传统静态保护的局限性,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动态活态遗产的转化,为木雕工艺文化保护,提供了更具有完整性、传播性的空间,木雕工艺的保护和传播在面临时代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数字时代所赋予的机遇,借助数字技术,木雕工艺将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和传播。有效的保护和传播。有效的保护和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


[0001]专利技术涉及木雕手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手工艺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它是美学与生活的融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更是文化精髓与审美需求的载体。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但随着科技发展,产品竞争加剧,传统手工艺产业出现了危机,面临失传困境。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其保护与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新的技术手段也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0003]木雕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木雕质地坚固性韧,雕刻精致娴熟,形神兼备,不仅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而且富含独特的文化内涵,是经济与文化的物化和精神体现。
[0004]然而,由于工艺水平高、生产效率低、审美变更等因素,木雕的生存与发展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大多以口头传授;操作中累积经验等。因此,木雕目前面临很多的问题,如生态变异、活态传承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木雕的图像采集、第二步木雕的数字图像处理、第三步木雕的虚拟交互复原与再现、第四步木雕的网络共享与传播。
[000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木雕的图像采集包括(1)利用不同视点拍摄的两幅或多幅图像提供的信息,组合重构木雕三维结构的方法,(2)以一幅木雕图像推出三维立体形状的方法,(3)测距成像。
[000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利用不同视点拍摄的两幅或多幅图像提供的信息,组合重构木雕三维结构的方法,这是一种被动方式的立体视觉,根据获取方式的区别,分成普通立体视觉法和光流法,普通立体视觉法是将两台机器对准木雕,同时拍下两幅图像组合形成立体视觉;光流法是一台机器沿着任一轨道运动时,按顺序拍下的多幅图像重组成三维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以一幅木雕图像推出三维立体形状的方法,基于光学原理及统计假设,根据场景中木雕特征点明暗、纹理、运动变化导出物体轮廓及表面,从明暗、纹理、运动恢复形状,从而推断场景中的木雕,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线条标注。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测距成像,利用激光、结构光等测距仪获得木雕的深度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描述,这种方法主动测距性,木雕深度图数据由测距器得到。
[00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数字图像处理,用两台经过标定后位置不变、性能一致的相机,对同一块木雕拍摄,从两幅木雕图像的数据信息算出空间木雕点在两幅图像中的“视差”,一
套完整的立体视觉算法包括以下主要部分:摄像机模型、特征提取、特征匹配、视差和深度计算、深度信息内插。
[0012]所述摄像机模型是由两台经过标定后的相机组成,位置相对固定,要求位置误差小,特征提取包括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经过粗匹配和细匹配过程,进行模型精准匹配,根据双目立体视觉,可由视差计算出深度,为配合高清晰度的内容展出,进行深度信息内插。
[001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虚拟交互复原与再现,将摄像机经过标定后采集数字图像,双面立体视觉形成三维建模数据,导入CAD中,借助solidwork软件计算出深度差,可清晰再现图像细节,通过用户的触摸,使木雕形态进行色彩交互,局部大小亦能进行调整,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观察木雕的细节。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网络共享与传播,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木雕进行可视化设计,采用动画的形式,将制作工艺、文化形态等内容进行再现,建立木雕文化的数据库;
[0015]所述数据库这个阶段便是通过二维、三维软件,按照第一阶段整理的资料对传统手工艺的产品进行建模,图案进行绘制,制作过程进行动画制作和视频再现,并搭建该传统手工艺专属的资料库,使木雕传统手工艺的可视化程度大大提高,便于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有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木雕的图像采集、第二步木雕的数字图像处理、第三步木雕的虚拟交互复原与再现、第四步木雕的网络共享与传播。
[001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木雕的图像采集包括(1)利用不同视点拍摄的两幅或多幅图像提供的信息,组合重构木雕三维结构的方法,(2)以一幅木雕图像推出三维立体形状的方法,(3)测距成像。
[002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利用不同视点拍摄的两幅或多幅图像提供的信息,组合重构木雕三维结构的方法,这是一种被动方式的立体视觉,根据获取方式的区别,分成普通立体视觉法和光流法,普通立体视觉法是将两台机器对准木雕,同时拍下两幅图像组合形成立体视觉;光流法是一台机器沿着任一轨道运动时,按顺序拍下的多幅图像重组成三维结构。
[002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以一幅木雕图像推出三维立体形状的方法,基于光学原理及统计假设,根据场景中木雕特征点明暗、纹理、运动变化导出物体轮廓及表面,从明暗、纹理、运动恢复形状,从而推断场景中的木雕,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线条标注。
[002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测距成像,利用激光、结构光等测距仪获得木雕的深度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描述,这种方法主动测距性,木雕深度图数据由测距器得到。
[002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数字图像处理,用两台经过标定后位置不变、性能一致的相机,对同一块木雕拍摄,从两幅木雕图像的数据信息算出空间木雕点在两幅图像中的“视差”,一
套完整的立体视觉算法包括以下主要部分:摄像机模型、特征提取、特征匹配、视差和深度计算、深度信息内插。
[0024]所述摄像机模型是由两台经过标定后的相机组成,位置相对固定,要求位置误差小,特征提取包括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经过粗匹配和细匹配过程,进行模型精准匹配,根据双目立体视觉,可由视差计算出深度,为配合高清晰度的内容展出,进行深度信息内插。
[002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虚拟交互复原与再现,数字化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虚拟交互中的设计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交互设计可以增加用户体验的乐趣和真实感。将其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则可拉近人与物的距离,达到传播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利用数字化博物馆或展示平台,展现其独特的技术流程和工艺。
[0026]将摄像机经过标定后采集数字图像,双面立体视觉形成三维建模数据,导入CAD中,借助solidwork软件计算出深度差,可清晰再现图像细节,通过用户的触摸,使木雕形态进行色彩交互,局部大小亦能进行调整,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观察木雕的细节。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木雕的立体造型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实现了信息交互、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木雕的图像采集、第二步木雕的数字图像处理、第三步木雕的虚拟交互复原与再现、第四步木雕的网络共享与传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雕的图像采集包括(1)利用不同视点拍摄的两幅或多幅图像提供的信息,组合重构木雕三维结构的方法,(2)以一幅木雕图像推出三维立体形状的方法,(3)测距成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不同视点拍摄的两幅或多幅图像提供的信息,组合重构木雕三维结构的方法,这是一种被动方式的立体视觉,根据获取方式的区别,分成普通立体视觉法和光流法,普通立体视觉法是将两台机器对准木雕,同时拍下两幅图像组合形成立体视觉;光流法是一台机器沿着任一轨道运动时,按顺序拍下的多幅图像重组成三维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一幅木雕图像推出三维立体形状的方法,基于光学原理及统计假设,根据场景中木雕特征点明暗、纹理、运动变化导出物体轮廓及表面,从明暗、纹理、运动恢复形状,从而推断场景中的木雕,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线条标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木雕手工艺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成像,利用激光、结构光等测距仪获得木雕的深度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描述,这种方法主动测距性,木雕深度图数据由测距器得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