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岩板表面装饰的新型叠加工艺及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278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陶瓷技术领域,具体一种用于岩板表面装饰的新型叠加工艺及岩板,包括如下步骤:S1.用亚光油性墨水在坯体上打印凹凸图案;S2.施加锆白亚光面釉并烘干;S3.用陶瓷喷墨墨水打印颜色图案;S4.施加水性效果釉,水性效果釉包括仿皮纹釉、仿火山岩釉、柔光效果釉、珠光效果釉、干粒釉中的任意一种;S5.烧成;S6.抛光并磨边,采用亚光油性墨水打印图案,结合水性效果釉,利用油水分离特性,在岩板表面形成任意形状的凹凸面,结合特有的锆白亚光面釉,利于呈现出更完整、清晰的纹理图案;搭配效果釉,可实现不同光泽度、不同凹凸感及不同釉面细腻度的自由组合,在不更换生产线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岩板产品的自由转版,生产稳定,设备成本低。设备成本低。设备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岩板表面装饰的新型叠加工艺及岩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陶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岩板表面装饰的新型叠加工艺及岩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为使大规格岩板表面形成凹凸立体感,通常需要采用进口的SYSTEM或者SACMI压机,结合配套的进口模具,不仅设备价格昂贵,而且一款模具仅能对应生产一款岩板产品,版面效果较为单一,如果想转版,则需要进行诸多的设备更换及调试,且由于设备复杂,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优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用于岩板表面装饰的新型叠加工艺及岩板,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叠加工艺可在不更换生产线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岩板产品的自由转版,且无需依赖昂贵的设备,设备成本低。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岩板表面装饰的新型叠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用亚光油性墨水在坯体上打印凹凸图案,塑造凹凸立体感;
[0007]S2.施加锆白亚光面釉并烘干;
[0008]S3.用陶瓷喷墨墨水打印颜色图案,使凹凸图案各部位按照图案设计呈现相应颜色;
[0009]S4.施加水性效果釉,所述的水性效果釉包括仿皮纹釉、仿火山岩釉、柔光效果釉、珠光效果釉、干粒釉中的任意一种,此外,水性效果釉还可以是能够呈现其他装饰效果的釉料;
[0010]S5.烧成;
[0011]S6.抛光并磨边。
[0012]其中,锆白亚光面釉、仿皮纹釉、仿火山岩釉、柔光效果釉、珠光效果釉可为自制或市售产品。
[0013]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亚光油性墨水结合陶瓷喷墨墨水打印图案,亚光油性墨水可为外购,例如,购自淄博科海制釉有限公司,由于亚光油性墨水中含有脂类溶剂和醇类溶剂,呈油性,当水性效果釉施加在坯体表面时,坯体上打印有亚光油性墨水对应的地方会基于油水分离的特性排开水性效果釉,由此在岩板表面形成任意形状的、可控的凹凸面,相较于仅采用普通的陶瓷喷墨墨水打印图案,采用亚光油性墨水结合水性效果釉可使烧成后的岩板呈现出凹凸立体感,整体质感更加真实自然;结合锆白亚光面釉,利于呈现出更完整、更清晰的纹理图案;搭配效果釉,可实现不同光泽度、不同凹凸感及不同釉面细腻度的自由组合,在不更换生产线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岩板产品的自由转版,且无需依赖昂贵、复杂的设备,生产稳定,设备成本低。
[0014]现有的面釉由于塑性太低,无法适应这种基于油水分离特性的工艺,容易出现面釉从坯体剥离的现象,此外,也会有部分面釉由于塑性太高,保水性太强,不易烘干,导致普通陶瓷颜色墨水难以附着在面釉上,从而引起颜色不均的生产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新型叠加工艺的装饰效果及生产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对锆白亚光面釉进行改进,提高坯釉结合度高,应用于新型叠加工艺中,能够形成清晰的线条轮廓。
[0015]优选地,所述的锆白亚光面釉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
[0016]钾长石15~20重量份;石英5~8重量份;霞石20~25重量份;硅酸锆6~8重量份;高白铝石9~11重量份;锂瓷石5~8重量份;白云石5~8重量份;烧滑石1~3重量份;钠长石2~5重量份;水洗高岭土15~20重量份。
[0017]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锆白亚光面釉中,钾长石和霞石为基础原料,提供一部分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可增大面釉的膨胀系数,以使面釉的膨胀系数与坯体的膨胀系数相匹配,保证砖型的平整度,增强面釉与坯体之间的结合,同时避免过度依赖窑炉调整平整度导致岩板刚度不强的问题的产生,霞石的熔融温度会比钾长石更低一点,助熔效果更为显著,烧成后的釉面无气孔,利于提高砖面的防污性能;引入硅酸锆增加白度,锂瓷石兼具助熔及增白效果,虽然氧化铝也能提高面釉白度,但效果不明显,且会大幅度提高面釉熔融温度,本专利技术主要利用硅酸锆和锂瓷石,在不影响面釉熔融温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面釉白度,面釉烧成后白度在65度以上,利于墨水烧成后的呈色,图案更清晰;白云石和烧滑石起助熔作用,增大面釉的熔融范围,确保面釉在烧成工序中更为稳定;通过引入水洗高岭土使面釉具有适当的塑性和粘度,在密度1.9g/ml的情况下,该面釉的出球流速为160~180s,面釉具有恰当的粘度,既利于坯釉结合,又可使得后续陶瓷喷墨墨水的线条成型更完整,边界感更强,更清晰,同时确保砖面不会出现坯釉分离现象。
[0018]优选地,所述的仿皮纹釉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
[0019]钾长石30~40重量份;水洗高岭土8~12重量份;烧滑石5~8重量份;氧化锌3~5重量份;氧化铝2~5重量份;碳酸钡8~10重量份;石英5~8重量份;硅灰石10~15重量份;白云石8~10重量份;柔光熔块15~20重量份。
[0020]其中,柔光熔块为市售产品,元素分析主要成分为钡、钠、钾、氧化铝、二氧化硅、锌及钙。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仿皮纹釉中,钾长石是基础原料,作为仿皮纹釉的基础架构,硅铝比(SiO2与Al2O3的摩尔数之比)是釉料光泽度的参数表征之一,本专利技术加入一定量的石英代替氧化铝,保证釉料温度变化不大的同时提高硅铝比,整体釉料采用低铝高硅的架构,硅铝比为8~9,烧成后的釉层具有13~15度的光泽度,结合柔光熔块,整体呈现出接近皮革的光感;引入白云石和碳酸钡,起降温助熔作用,保证了釉料烧成后具有丝滑细腻的触感,与柔光熔块共同作用,使烧成后的釉层抚触柔软,带有些许阻滞粘手感,还原皮革的特有触感。
[0022]呈色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仿皮纹釉中,采用氧化锌和碳酸钡复配,有助于陶瓷喷墨墨水的发色,使之呈现出更鲜亮的颜色,可呈现出更接近皮革的颜色;原料烧成后均为透明的,不含有锆、钛等元素,使烧成后的釉层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能够保证烧成之后用于打印颜色图案的陶瓷喷墨墨水在色彩的鲜艳度和色域的广度不受影响。
[0023]本专利技术的仿皮纹釉结合新型叠加工艺用于岩板的生产中,可还原皮革特有的触感、光感及颜色,从而赋予岩板更真实、自然的皮革纹理质感。
[0024]优选地,所述的仿火山岩釉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
[0025]钾长石20~35重量份;钠长石10~20重量份;水洗高岭土8~12重量份;煅烧高岭土5~8重量份;烧滑石5~8重量份;氧化锌3~5重量份;氧化铝1~3重量份;碳酸钡8~10重量份;刚玉2~5重量份;白云石8~10重量份;珠光熔块10~15重量份。
[0026]其中,珠光熔块含有8~13%的氧化铈及6~10%的氧化锌,烧成后析晶,结合其他调节亚光度的相关组分,使釉层形成火山岩的蜡状质感。
[0027]本专利技术的的仿火山岩釉中,采用钾长石与钠长石作为基础原料,复配水洗高岭土及煅烧高岭土,其中,水洗高岭土可增加釉料的粘度和塑性,从而提高釉料与坯体的结合性;煅烧高岭土中含有比水洗高岭土更高含量的氧化铝,为釉料提供二氧化硅和更高比例的氧化铝;刚玉的加入可以提高釉料中的氧化铝含量,与水洗高岭土、氧化铝等其他含氧化铝的组分共同增加釉料的亚光度,然而与其他晶型结构的氧化铝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岩板表面装饰的新型叠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用亚光油性墨水在坯体上打印凹凸图案;S2.施加锆白亚光面釉并烘干;S3.用陶瓷喷墨墨水打印颜色图案;S4.施加水性效果釉,所述的水性效果釉包括仿皮纹釉、仿火山岩釉、柔光效果釉、珠光效果釉、干粒釉中的任意一种;S5.烧成;S6.抛光并磨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板表面装饰的新型叠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锆白亚光面釉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钾长石15~20重量份;石英5~8重量份;霞石20~25重量份;硅酸锆6~8重量份;高白铝石9~11重量份;锂瓷石5~8重量份;白云石5~8重量份;烧滑石1~3重量份;钠长石2~5重量份;水洗高岭土15~20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板表面装饰的新型叠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皮纹釉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钾长石30~40重量份;水洗高岭土8~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耀陆浏蓝胥元金杰母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兴辉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