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及其修复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269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及其修复工艺,属于锻铸件加工技术领域,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包括底座、传动板、滑板、第一升降板和限位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控制盘,所述第一控制盘的表面设置有带动所述传动板与限位板围绕与底座衔接点旋转的旋转杆,所述传动板的内部嵌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侧面旋转连接有带动所述滑板沿底座滑动的第一滑块,该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及其修复工艺,实用性强,在对锻铸件进行修复时,可通过夹板对锻铸件进行固定防止其位移,且在修复时,能够通过控制移动支架左右移动来满足对锻铸件不同位置进行修复,无需对锻铸件的位置进行移动,大大增加了该设备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该设备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该设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及其修复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锻铸件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及其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铸锻件在机床制造、汽车制造业、船舶、电站、兵器工业、钢铁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十分重要的零部件,其具有大的体积与重量,其工艺与加工比较复杂。通常采用的工艺熔炼后铸锭,进行锻造或重新熔化浇注成型,通过高频加热机获得要求的形状尺寸与技术要求,来满足其服役条件的需要。
[0003]但是现在很多锻铸件在进行修复时,很多修复设备在使用时不满足诸多需要,比如在需要对锻铸件不同位置进行维修时,则要对锻铸件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十分的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及其修复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及其修复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很多锻铸件修复设备在使用时不满足诸多需要,比如在需要对锻铸件不同位置进行维修时,则要对锻铸件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十分的麻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包括底座、传动板、滑板、第一升降板和限位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控制盘,所述第一控制盘的表面设置有带动所述传动板与限位板围绕与底座衔接点旋转的旋转杆,所述传动板的内部嵌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侧面旋转连接有带动所述滑板沿底座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滑板的表面旋转连接有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板升降的第一衔接板,所述第一升降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的顶部安装有修复设备主体。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台,且安装台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转移板,所述转移板的表面贴合有第二升降板,且第二升降板的左右两侧均旋转连接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转移板的底部位于底座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的侧面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底座的表面位于固定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转移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旋转杆偏离于第一控制盘的圆心设置,且旋转杆嵌入进限位板表面滑槽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长度大于第一控制盘的直径。
[0008]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衔接板设置于第一升降板的左右两端点处,且第一升降板嵌入进移动支架表面设置的倾斜状滑槽内部,所述移动支架通过第一升降板带动修复设备主体构成左右移动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二控制盘、偏心杆、传动块、嵌入块、旋转板、推块和升降块,所述第二控制盘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且第二控制盘的表面设置有偏心杆,所述偏心杆的表面旋转连接有嵌入块,且嵌入块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与安装板旋转连接的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表面旋转连接有旋转板,且旋转板的表面旋转连接有两组推块,两组所述推块的侧面贴合有升降块。
[0010]优选的,所述旋转板为十字形设计,且两组推块分别设置于旋转板的两侧,所述推块与升降块的接触面互为斜面,且升降块贯穿于安装台与第二升降板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旋转盘、第二衔接板、嵌入杆、第一摆动板、衔接杆、传动盘、第二摆动板、第二滑块和移动板,所述旋转盘设置于底座的表面,且旋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板,所述第二衔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嵌入杆,且嵌入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板,所述第一摆动板的表面贯穿有衔接杆,且衔接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摆动板,且第二摆动板的侧面旋转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板。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衔接板与旋转盘的夹角为30
°
,且第二衔接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嵌入杆嵌入进第一摆动板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摆动板的衔接点偏离于传动盘的圆心,且第二摆动板关于衔接杆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摆动板通过第二滑块带动移动板构成滑动结构。
[0014]本方案还提供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的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需要修复的锻铸件放置在转移板上 ,随后通过电机控制第二控制盘旋转,随后第二控制盘会通过偏心杆带动嵌入块在传动块内滑动,并带动传动块围绕与安装板的衔接点旋转,传动块固定连接的旋转板也会随之旋转,由于两组推块设置于呈十字形设置的旋转板的两侧,所以两组推块会随着旋转板的旋转而沿着安装台的底部向升降块滑动,并使升降块带动第二升降板向上移动,随后第二升降板会通过衔接块带动与安装台滑动连接的夹板夹紧锻铸件;S2、接着,对锻铸件的修复的位置进行调整,首先控制第一控制盘旋转,受到旋转杆的影响,第一控制盘旋转时,会通过限位板带动传动板围绕与底座的衔接点摆动,随后传动板会通过摆动对滑杆施加拉力,使滑杆带动第一滑块在滑板内部滑动,随后滑板会向着底座中心点相反的方向滑动,并对第一衔接板施加拉力,在两组第一衔接板的作用下,第一升降板会向上移动,受到移动支架表面倾斜滑槽的影响,第一升降板会通过升降带动修复设备主体左右移动,来对修复部位进行调节;S3、最后,对修复完毕的锻铸件进行转移,通过电机控制旋转盘旋转,通过第二衔接板与旋转盘倾斜设置,当旋转盘旋转时,第二衔接板会通过嵌入杆带动第一摆动板围绕与衔接杆的衔接点进行摆动,随后与传动盘固定连接的第二摆动板会带动第二滑块在移动板内部滑动,由于移动板贯穿安装台和转移板固定连接,所以安装台会带动转移板进行移动,对加工完毕的锻铸件进行转移。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通过旋转板的十字形设计,当其旋转时,会带动两组推块随着旋转板的旋转而沿着安装台的底部向升降块滑动,并使升降块带动第二升降板向上移动,使第二升降板通过衔接块对锻铸件进行固定,防止其修复使发生位移;2、该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通过旋转杆偏离第一控制盘的设计,第一控制盘旋转时,会通过限位板带动传动板围绕与底座的衔接点摆动,随后传动板会通过摆动对滑杆施加拉力,使滑杆带动第一滑块在滑板内部滑动,以此来带动滑板左右滑动,为移动支架的移动提供动力源;3、该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通过第二衔接板与旋转盘倾斜设置,当旋转盘旋
转时,会通过第二衔接板会通过嵌入杆带动第一摆动板围绕与衔接杆的衔接点进行摆动,随后与传动盘固定连接的第二摆动板会带动第二滑块在移动板内部滑动,以此来满足锻铸件修复完毕后,对其进行转移的步骤;4、该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通过设置偏心杆,能够将第二控制盘的转能动力最大化,可在第二控制盘旋转时,带动嵌入块在传动块内滑动,嵌入块在滑动时,也会通过偏心杆带动传动板围绕与安装板的衔接点摆动,以此来带动旋转板的旋转,因此传动板的摆动也成为了推块控制升降块运动的主要动力;5、该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实用性强,在对锻铸件进行修复时,可通过夹板对锻铸件进行固定防止其位移,且在修复时,能够通过控制移动支架左右移动来满足对锻铸件不同位置进行修复,无需对锻铸件的位置进行移动,大大增加了该设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包括底座(1)、传动板(4)、滑板(7)、第一升降板(9)和限位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控制盘(2),所述第一控制盘(2)的表面设置有带动所述传动板(4)与限位板(11)围绕与底座(1)衔接点旋转的旋转杆(3),所述传动板(4)的内部嵌入有滑杆(5),所述滑杆(5)的侧面旋转连接有带动所述滑板(7)沿底座(1)滑动的第一滑块(6),所述滑板(7)的表面旋转连接有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板(9)升降的第一衔接板(8),所述第一升降板(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支架(10),所述移动支架(10)的顶部安装有修复设备主体(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台(20),且安装台(2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转移板(19),所述转移板(19)的表面贴合有第二升降板(14),且第二升降板(14)的左右两侧均旋转连接有衔接块(15),所述衔接块(1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夹板(13),所述转移板(19)的底部位于底座(1)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17),且固定机构(17)的侧面安装有安装板(16),所述底座(1)的表面位于固定机构(17)的两侧均设置有转移机构(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3)偏离于第一控制盘(2)的圆心设置,且旋转杆(3)嵌入进限位板(11)表面滑槽内部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11)的长度大于第一控制盘(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一衔接板(8)设置于第一升降板(9)的左右两端点处,且第一升降板(9)嵌入进移动支架(10)表面设置的倾斜状滑槽内部,所述移动支架(10)通过第一升降板(9)带动修复设备主体(12)构成左右移动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7)包括第二控制盘(1701)、偏心杆(1702)、传动块(1703)、嵌入块(1704)、旋转板(1705)、推块(1706)和升降块(1707),所述第二控制盘(1701)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且第二控制盘(1701)的表面设置有偏心杆(1702),所述偏心杆(1702)的表面旋转连接有嵌入块(1703),且嵌入块(170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与安装板(16)旋转连接的传动块(1704),所述传动块(1704)的表面旋转连接有旋转板(1705),且旋转板(1705)的表面旋转连接有两组推块(1706),两组所述推块(1706 )的侧面贴合有升降块(170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1705)为十字形设计,且两组推块(1706)分别设置于旋转板(1705)的两侧,所述推块(1706)与升降块(1707)的接触面互为斜面,且升降块(1707)贯穿于安装台(20)与第二升降板(14)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锻铸件表面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18)包括旋转盘(1801)、第二衔接板(1802)、嵌入杆(1803)、第一摆动板(1804)、衔接杆(1805)、传动盘(1806)、第二摆动板(1807)、第二滑块(1808)和移动板(1809),所述旋转盘(1801)设置于底座(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黎军周军冯喜锋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国昌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