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251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提供适配于穹顶结构的设计造型的底模板,将底模板对应穹顶结构的设计位置支设于墙体的顶部;提供呈环型状且尺寸不同的竖向钢筋网,将若干个竖向钢筋网依次相间隔且嵌套地立设于底模板之上,且相邻的两个竖向钢筋网之间形成有呈环状的浇筑区域;由外向内依次的向呈环状的浇筑区域内浇筑混凝土,从而施工完成穹顶结构。本申请能避免过多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而引起混凝土流到底模板底部的问题,只设置底模板便于对混凝土更充分的振捣,确保混凝土的成型质量。确保混凝土的成型质量。确保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指一种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西方的欧式风格以及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已成为国内建筑的潮流模式,穹顶造型美观,是中国古典建筑与西式宗教建筑风格的结合,备受人们的青睐。大跨度结构多用于民用建筑中的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大会堂、航空港候机大厅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大跨度厂房、飞机装配车间和大型仓库等。
[0003]现有技术中在浇筑大跨度混凝土穹顶结构时,若是只设置底部模板,由于穹顶结构曲率较大,混凝土在其重力作用下会流动到底部模板的底部,导致混凝土无法在底部模板上平整地铺开及振捣,因此通常会设置上下两块模板,在上模板上设置注浆孔,通过该注浆孔进行注浆和振捣,但是由于穹顶面积较大且曲率较大,仅通过注浆孔的位置振捣,无法有效地排除混凝土中大量的空气,使得混凝土无法密实结合,容易产生蜂窝麻面等较差的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施工方法浇筑形成的混凝土穹顶结构存在混凝土无法密实结合,容易产生蜂窝麻面等较差的成型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提供适配于穹顶结构的设计造型的底模板,将所述底模板对应所述穹顶结构的设计位置支设于墙体的顶部;
[0007]提供呈环型状且尺寸不同的竖向钢筋网,将若干个所述竖向钢筋网依次相间隔且嵌套地立设于所述底模板之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钢筋网之间形成有呈环状的浇筑区域;以及
[0008]由外向内依次的向呈环状的浇筑区域内浇筑混凝土,从而施工完成所述穹顶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将底模板对应穹顶结构的设计位置支设于墙体的顶部,通过立设于底模板之上竖向钢筋网将待浇筑的穹顶结构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尺寸不同且呈环型状的浇筑区域,每次浇筑一个浇筑区域,由于浇筑区域的宽度较窄,能够大大减小每次混凝土的浇筑量,由于浇筑的范围小且混凝土的自重大大减小,减小混凝土的流动性,而且后一浇筑区域的混凝土是浇筑于前一浇筑区域的混凝土之上,通过后一浇筑区域的混凝土能够挡住前一浇筑区域的混凝土,避免前一浇筑区域的混凝土流至底模板的底部,从而避免过多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而引起混凝土流到底模板底部的问题,只设置底模板便于对混凝土更充分的振
捣,确保混凝土的成型质量,竖向钢筋网对混凝土的向下流动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避免混凝土流到底模板的底部。
[0010]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由外向内依次的向呈环状的浇筑区域内浇筑混凝土的步骤包括:
[0011]将每个浇筑区域按照其厚度方向划分为至少两层施工层;
[0012]由外向内依次的于各浇筑区域内施工形成一层施工层;
[0013]由外向内依次的于各浇筑区域内施工其余的施工层。
[0014]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5]将每个浇筑区域划分形成若干个施工区段;
[0016]在浇筑每个所述浇筑区域时,顺次地浇筑当前浇筑区域的每个所述施工区段。
[0017]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8]将每个浇筑区域划分形成若干个施工区段;
[0019]在浇筑每个所述浇筑区域时,对称浇筑当前浇筑区域中的两个所述施工区段,顺次对称地浇筑其余的所述施工区段。
[0020]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21]提供两个泵车,利用两个所述泵车同步地对称浇筑两个施工区段中对应的一个。
[0022]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23]后一浇筑区域的初次浇筑位置与前一浇筑区域的末次浇筑位置相邻。
[0024]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前一浇筑区域初凝之前,浇筑下一浇筑区域。
[0025]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26]在完成所述底模板的支设后,提供侧模板,将所述侧模板支设固定于所述底模板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
[0027]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若干个所述竖向钢筋网由内向外依次相间隔且嵌套地立设于所述底模板之上的步骤包括:
[0028]于所述底模板之上绑扎形成下部钢筋网;
[0029]将若干个所述竖向钢筋网由内向外依次相间隔且嵌套地立设于所述下部钢筋网之上;
[0030]于若干个所述竖向钢筋网之上绑扎形成上部钢筋网。
[0031]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32]提供绑丝,通过所述绑丝将所述竖向钢筋网与所述下部钢筋网、所述竖向钢筋网与所述上部钢筋网绑扎固定。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完成底层第二施工区段和底层第四施工区段后的状态图。
[0035]图3为图2的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完成底层第六施
工区段和底层第八施工区段后的状态图。
[0037]图5为图4的B

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完成所有的浇筑区域的底部的施工层后的状态图。
[0039]图7为图6的C

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40]图8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完成中层第二施工区段和中层第四施工区段后的状态图。
[0041]图9为图8的D

D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42]图10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完成中层第六施工区段和中层第八施工区段后的状态图。
[0043]图11为图10的E

E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44]图12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完成所有的浇筑区域的中部的施工层后的状态图。
[0045]图13为图12的F

F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46]图14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完成顶层第二施工区段和顶层第四施工区段后的状态图。
[0047]图15为图14的G

G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48]图16为本专利技术大跨度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适配于穹顶结构的设计造型的底模板,将所述底模板对应所述穹顶结构的设计位置支设于墙体的顶部;提供呈环型状且尺寸不同的竖向钢筋网,将若干个所述竖向钢筋网依次相间隔且嵌套地立设于所述底模板之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钢筋网之间形成有呈环状的浇筑区域;以及由外向内依次的向呈环状的浇筑区域内浇筑混凝土,从而施工完成所述穹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外向内依次的向呈环状的浇筑区域内浇筑混凝土的步骤包括:将每个浇筑区域按照其厚度方向划分为至少两层施工层;由外向内依次的于各浇筑区域内施工形成一层施工层;由外向内依次的于各浇筑区域内施工其余的施工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每个浇筑区域划分形成若干个施工区段;在浇筑每个所述浇筑区域时,顺次地浇筑当前浇筑区域的每个所述施工区段。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跨度异型曲面混凝土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每个浇筑区域划分形成若干个施工区段;在浇筑每个所述浇筑区域时,对称浇筑当前浇筑区域中的两个所述施工区段,顺次对称地浇筑其余的所述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俭崔爱珍张学伟刘成徐恒春钟易达尹维喜魏双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