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91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包括支架、红外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支架置于铝带一侧,所述支架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杆末端,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对应于铝带正上方,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铝带的间距,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报警电路和调节电路,所述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所述调节电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铝带的间距的报警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其能检测铝带运行过程中,其表面张力是否减小,并但铝带表面过松时报警,提示调节铝带牵引速度。铝带牵引速度。铝带牵引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三层复合自润滑材料,主要包括钢背层、铜粉层及自润滑塑料层。钢背层主要起支撑作用,保证材料的承载性能;铜粉层起过渡连接作用,一侧烧结在钢背上,一侧塑料软化后嵌入其孔隙中,保证产品结合强度;自润滑层为主要功能层,制成衬套后,主要起到润滑、耐磨、承载等作用。三层复合自润滑材料的制备工艺为流水线生产,烧有铜粉层的钢卷放卷后首先通过高频炉加热,出高频炉后在其上铺设从挤出机改性、熔融后挤出的自润滑塑料膜片,随后移动进入恒温的网带炉。在网带炉中,塑料温度与基板温度逐渐匹配,软化的塑料渗入铜粉间隙。出网带炉后卷带进入轧机轧制成型,经过轧机后塑料固化,并与铜粉层结合更为牢固,后道冷却后再进行精轧,材料尺寸均匀,性能优良。
[0003]在加工过程中,铝带从前一个加工设备到下一个加工设备时,往往无法控制前后加工设备的牵引速度,从而导致铝带时紧时松。但是,铝带运行速度不够平衡,容易导致加工不稳定,良品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其能检测铝带运行过程中,其表面张力是否减小,并但铝带表面过松时报警,提示调节铝带牵引速度。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包括支架、第一红外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支架放置于铝带一侧,所述支架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杆的末端,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对应于所述铝带的正上方,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调节电路、报警电路、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包括发射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所述发射传感器与所述发射电路电性连接,并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接收传感器与所述接收电路电性连接,并建立通讯连接,所述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铝带的间距,所述调节电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铝带的间距的报警区间,所述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杆一端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套管一侧设有第一压接螺栓,所述第一压接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杆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杆一端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套管一侧设有第二压接螺栓,所述第二压接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杆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对应于铝带正下方,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并建立通讯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控制电包括显示电路,所述显示电路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调节电路的调试信号和所述接收电路的接收信号。
[0009]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用于放大所述接收电路的接收信号。
[0010]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其能检测铝带运行过程中,其表面张力是否减小,并但铝带表面过松时报警,提示调节铝带牵引速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前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0014]附图标记包括:11、支架;12、第一支杆;121、第一套管;13、第二支杆;21、第一红外传感器;22、主控板;23、调节电路;24、显示电路;25、报警电路;26、发射电路;27、放大电路;28、接收电路;30、铝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0016]参见附图的图1

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0017]优选实施例
[001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包括支架11、第一红外传感器21和控制电路,所述支架11放置于铝带30一侧,所述支架11设有第一支杆12,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21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杆12的末端,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21对应于所述铝带30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支杆12一端设有第一套管121,所述第一套管121套在所述支架11上,所述第一套管121一侧设有第一压接螺栓,所述第一压接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杆12固定在所述支架11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节所述第一支杆12的高度,并用所述第一压接螺栓压紧。
[0019]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板22、显示电路24、放大电路27、调节电路23、报警电路25、发射电路26和接收电路28,所述主控板22分别与所述发射电路26、放大电路27、显示电路24、调节电路23和报警电路25电性连接,所述接收电路28与所述放大电路27电性连接,并建立通讯连接。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21包括发射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所述发射传感器与所述发射电路26电性连接,并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接收传感器与所述接收电路28电性连接,并建立通讯连接,所述发射电路26和接收电路28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21和铝带30的间距。所述发射传感器对准所述铝带30发射信号,所述接收传感器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放大电路27放大,再由所述主控板22处理。所述调节电路23用于调节第一红外传感器21和铝带30的间距的报警区间,所述报警电路25包括蜂鸣器,当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21和铝带30的间距处于报警区间,所述蜂鸣器响起,提醒调节铝带30牵引速度。所述显示电路24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调节电路23的调试信号和所述接收电路28的接收信号,便于调节所述调节电路23和观察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21和铝带30的间距,即铝带30表面张力。
[0020]所述第二支杆13一端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在所述支架11上,所述第二套管一侧设有第二压接螺栓,所述第二压接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杆13固定在所述支架11上,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对应于铝带30正下方,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并建立通讯连接。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用途与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21相同,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第一红外传感器21或第二红外传感器。
[0021]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专利申请涉及的电路控制的设计调试、电器元件的选型和螺栓结构的设计安装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技术专利的技术点所在,本技术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0022]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带表面张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第一红外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支架放置于铝带一侧,所述支架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杆的末端,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对应于所述铝带的正上方,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调节电路、报警电路、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包括发射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所述发射传感器与所述发射电路电性连接,并建立通讯连接,所述接收传感器与所述接收电路电性连接,并建立通讯连接,所述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铝带的间距,所述调节电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铝带的间距的报警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园陈健超朱益青浦佳强刘帅杜文栋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双飞润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