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90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壳体一和壳体二,壳体一和壳体二在合并之后形成中空结构的筒体,壳体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体一,壳体二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体二,盖体一与盖体二的边缘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矩形缺口,盖体一和盖体二在合并之后形成上盖,且上盖中间位置具有一方形的通孔,方形的通孔上可拆卸的安装有一驱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将筒体设计为可开合式结构,在土壤取出之后,只需将壳体一和壳体二进行分离,即可在土壤未被挤压的情况下将土壤取出,保持了土壤的原貌,为土壤的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并采用钻机实现取土工作,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土壤取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田的一种重要害虫,以幼虫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虫伤粒或全损粒,从而引起小麦减产甚至绝收,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害虫。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在小麦颖壳内危害20天左右,老熟幼虫落土后在土壤中越冬越夏达10个月以上。目前对对麦红吸浆虫的大规模监测以田间取土、淘土的调查结果为主。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 (NY/T) 616

2002,以一取样器取的土 (100cm2
ꢀ×
20cm) 为一个样方。一样方中所含各有效虫态的数量为一样方虫量,用以表示幼 虫、蛹等虫态在土壤中的虫口密度。但该取样器所取的样方量大,人工取样时受操作技术、土壤质地等因素影响不能保证土样的准确度,影响淘土虫量,有一定的误差,且费时费力。同时由于操作时需要得操作区域大,对周边小麦生长影响较大,损毁严重。为了克服取样所取的样方量大,人工取样时受操作技术、土壤质地等因素 影响不能保证土样的准确度,影响淘土虫量等不足。申请号为CN201420801679.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麦红吸浆虫取土器,包括手柄、把手、固定套管、推土杆、推土器和取土器,所述取土器开口向下,其下端设有环口,所述固定套管下端连接取土器,其上端固定连接把手,所述推土杆套装在固定套管内,该推土杆上端穿出固定套管与手柄连接,其下端伸入取土器内并与推土器连接;所述推土器匹配设在取土器内,取土器上端固定连接有脚踏杆;所述固定套管外壁上开设至少一个贯穿固定套管和推土杆的定位通孔,定位通孔内安装定位销轴。该取土器对周边小麦生长影响小, 且能减少后续的淘土量。但上述取土器在将土从地面取出之后,需要利用推土器将土从套管内推出,而在推土的过程中,由于土壤与套管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土壤在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管壁的摩擦阻力进行移动,从而会使得土壤在推土器的作用下发生挤压,改变了土壤的密度和整体结构,影响了小麦吸浆虫调查淘土工作。而且上述取土器为人力取土,特别是在土壤干旱时,下踩取土时,费力费时,严重影响了调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便捷,将筒体设计为可开合式结构,在土壤取出之后,只需将壳体一和壳体二进行分离,即可在土壤未被挤压的情况下将土壤取出,保持了土壤的原貌,为土壤的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并采用钻机实现取土工作,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壳体一和壳体二,壳体一和壳体二在合并之后形成中空结构的筒体,壳体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体一,壳体二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体二,盖体一与盖体二的边缘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矩形缺口,盖体一和盖体二在合并之后形成上盖,且上盖中间位置具有一方形的通孔,方形的通孔上可拆卸的安装有一驱动杆,驱动杆的下端从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限位块、中部
连接杆以及上限位块,下限位块和上限位块的外形尺寸大于上盖中心的通孔,中部连接杆的截面尺寸与上盖中心的通孔尺寸相匹配。
[0005]所述壳体一与壳体二通过合页相连接,合页安装在壳体一和合体二的上方位置。
[0006]所述盖体一与盖体二上表面的边缘位置均安装有凸块,凸块上开设有螺栓孔。
[0007]所述壳体二的上端边缘位置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延伸板,延伸板的高度高于盖体一的上表面,且延伸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0008]所述筒体的下方外径处开设有向筒体中心凹陷的环形凹槽。
[0009]所述筒体的底部边缘设有开刃部。
[0010]所述筒体的底部边缘设有锯齿刀片。
[0011]所述壳体一与壳体二两侧边缘位置设有凸条以及与凸条对应的凹陷部。
[0012]这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在使用时,将驱动杆安装在上盖上,安装时,先将壳体一与壳体二分开,然后将驱动杆的中部连接杆对应的安装于矩形缺口所在的位置,再将壳体一与壳体二合并,实现驱动杆固定在筒体上的效果;驱动杆的上端连接钻机,启动钻机,筒体在钻机的作用下转动,工作人员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筒体进入土里,当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将土壤从地里取出,将壳体一与壳体二分离,即可将土壤从筒体内取出,完成取样的过程。
[0013]所述相互铰接的壳体一和壳体二,壳体一和壳体二在合并之后形成中空结构的筒体;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用以在取土的过程中,可将壳体一与壳体二相互分离,从而使筒体内的土样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即可取出,避免土样受到挤压,造成结构上的破坏。
[0014]所述壳体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体一,壳体二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体二,盖体一与盖体二的边缘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矩形缺口,盖体一和盖体二在合并之后形成上盖,且上盖中间位置具有一方形的通孔;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利用盖体一和盖体二可以对壳体一和壳体二进行结构上的加强,使得工作时壳体一和壳体二的结构保持稳定;此外,在壳体一与壳体二闭合之后,盖体一和盖体二也处于闭合状态,这样可以使得上盖中间形成一方形的通孔,利用该通孔可以与驱动杆形成连接,从而传递动力。
[0015]所述方形的通孔上可拆卸的安装有一驱动杆,驱动杆的下端从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限位块、中部连接杆以及上限位块,下限位块和上限位块的外形尺寸大于上盖中心的通孔,中部连接杆的截面尺寸与上盖中心的通孔尺寸相匹配;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上限位块可以对上盖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即在取样过程中,可使筒体进入土里,下限位块可以对上盖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即在取样时,将筒体从土里拔出;中部连接杆用以驱动上盖进行转动,中部连接杆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有利于动力的传递。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设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将筒体设计为可开合式结构,在土壤取出之后,只需将壳体一和壳体二进行分离,即可在土壤未被挤压的情况下将土壤取出,保持了土壤的原貌,为土壤的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并采用钻机实现取土工作,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壳体一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中标记:1、筒体;101、壳体一;102、壳体二;2、上盖;201、盖体一;202、盖体二;3、螺栓孔;4、凸块;5、矩形缺口;6、合页;7、锯齿刀片;8、凹槽;9、延伸板;10、驱动杆;11、上限位块;12、中部连接杆;13、下限位块;14、开刃部;15、凸条;16、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壳体一和壳体二,壳体一和壳体二在合并之后形成中空结构的筒体,壳体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体一,壳体二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盖体二,盖体一与盖体二的边缘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矩形缺口,盖体一和盖体二在合并之后形成上盖,且上盖中间位置具有一方形的通孔,方形的通孔上可拆卸的安装有一驱动杆,驱动杆的下端从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下限位块、中部连接杆以及上限位块,下限位块和上限位块的外形尺寸大于上盖中心的通孔,中部连接杆的截面尺寸与上盖中心的通孔尺寸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一与壳体二通过合页相连接,合页安装在壳体一和合体二的上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小麦吸浆虫取土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自启王利霞段爱菊王淑枝韩瑞华郭党刘顺通武予清苗进巩中军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