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军专利>正文

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791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铝制品加工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可通过机械手段辅助工作人员对铝质短管外壁进行抛光,提升抛光质量,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包括底板、四组支腿、四组立柱、横板、箱体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底端设置有抛光轮;还包括第一气缸、两组滑轨、滑动板、支撑板、筒体、主锥齿轮、副锥齿轮、第二电机、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移动板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二电机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气缸右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筒体外侧壁可滑动设置有多组挤压胶筒。筒。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铝制品加工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是一种用于对铝质短管外壁进行抛光,使其表面光滑的辅助装置,其在铝制品加工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包括底板、四组支腿、四组立柱、横板、箱体和第一电机,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底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立柱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立柱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箱体顶端与横板底端中央区域连接,箱体内部设置有工作腔,箱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箱口和后箱口,前箱口和后箱口均与工作腔连通,箱体底端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转动孔,第一电机安装在工作腔内,第一电机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底端穿过转动孔并与转动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第一传动轴底端设置有抛光轮;现有的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使用时,把第一电机通电,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带动抛光轮转动,工作人员手持铝质短管,使铝质短管外壁与抛光轮接触,通过抛光轮对铝质短管外壁进行抛光;现有的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使用中发现,工作人员手持铝质短管进行抛光处理,容易造成抛光不平,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导致其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通过机械手段辅助工作人员对铝质短管外壁进行抛光,提升抛光质量,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
[0004]本技术的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包括底板、四组支腿、四组立柱、横板、箱体和第一电机,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底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立柱顶端分别与横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立柱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箱体内部设置有工作腔,箱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箱口和后箱口,前箱口和后箱口均与工作腔连通,箱体底端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转动孔,第一电机安装在工作腔内,第一电机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底端穿过转动孔并与转动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第一传动轴底端设置有抛光轮;还包括第一气缸、两组滑轨、滑动板、支撑板、筒体、主锥齿轮、副锥齿轮、第二电机、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移动板和第二气缸,横板顶端左半区域纵向设置有第一伸缩孔,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横板顶端左半区域,第一气缸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底端穿过第一伸缩孔并与箱体顶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两组滑轨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所述滑动板可滑动固定在两组滑轨上,所述支撑板底端与滑动板
顶端中央区域连接,支撑板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贯通孔,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内腔,筒体右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内腔连通,筒体右端穿过贯通孔并与贯通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筒体右端与副锥齿轮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支撑板右侧上半区域,第二电机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底端与主锥齿轮顶端中央区域连接,主锥齿轮与副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压板可滑动套设在筒体外侧左半区域,筒体顶端和底端左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上方形孔和下方形孔,所述移动板顶端和底端分别穿过上方形孔和下方形孔并分别与第一压板内圈顶端和底端连接,筒体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第二伸缩孔,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筒体左端,第二气缸右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右端穿过第二伸缩孔并与移动板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筒体外侧壁可滑动设置有多组挤压胶筒,所述第二压板固定套设在筒体外侧右半区域;还包括保护箱、盖板和固定螺栓,保护箱套接在主锥齿轮、副锥齿轮外侧,连接在支撑板上,保护箱外端安装有盖板,并由固定螺栓拧紧固定。
[0005]本技术的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还包括加固杆,所述加固杆顶端与第一气缸左端连接,加固杆底端与横板顶端左半区域连接。
[0006]本技术的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还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顶端与第二气缸底端连接,安装杆底端与筒体左侧壁下半区域连接。
[0007]本技术的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端与第一电机右端连接,连接板右端与箱体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
[0008]本技术的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左端与支撑板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固定座右端与第二电机左端连接。
[0009]本技术的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还包括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所述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底端分别与底板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
[0010]本技术的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还包括四组滚轮,所述四组滚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四组支腿底端。
[0011]本技术的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后端与滑动板前侧壁中央区域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工作人员首先将铝质短管套在筒体外部,使多组挤压胶筒伸入至铝质短管内部,通过第二气缸控制第二伸缩杆向右移动,第二伸缩杆带动移动板向右移动,移动板可在上方形孔和下方形孔内移动,移动板带动第一压板向右移动,由于第二压板位置固定,且多组挤压胶筒位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第一压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挤压多组挤压胶筒,多组挤压胶筒受到挤压变形,进而撑紧铝质短管,可实现对铝质短管的固定,把第一电机通电,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带动抛光轮转动,通过第一气缸控制第一伸缩杆向下移动,第一伸缩杆带动箱体和抛光轮向下移动,使抛光轮底端与铝质短管外壁顶端接触,把第二电机通电,第二电机驱动主锥齿轮转动,主锥齿轮带动副锥齿轮转动,主锥齿轮的转动半径小于副锥齿轮的转动半径,使得副锥齿轮带动筒体缓慢的转动,工作人员可在抛光过程中根据抛光的情况推动滑动板在两组滑轨上左右滑动,可通过机械手段辅助工作人员对铝质短管外壁进行抛光,提升抛光质量,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由保护箱可以进行主锥齿轮与副锥齿轮的外部保护,且通过拆卸固定螺栓可以将盖板拆下,便于内部保养,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筒体、第一压板、移动板和第二伸缩杆的连接示意左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两组滑轨和滑动板的连接示意俯视图。
[0017]附图中标记:1、底板;2、支腿;3、立柱;4、横板;5、箱体;6、第一电机;7、第一传动轴;8、第一滚珠轴承;9、抛光轮;10、第一气缸;11、滑轨;12、滑动板;13、支撑板;14、筒体;15、主锥齿轮;16、副锥齿轮;17、第二电机;18、第一压板;19、第二压板;20、移动板;21、第二气缸;22、第一伸缩杆;23、第二滚珠轴承;24、第二传动轴;25、第二伸缩杆;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质短管外壁抛光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四组支腿(2)、四组立柱(3)、横板(4)、箱体(5)和第一电机(6),四组支腿(2)顶端分别与底板(1)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立柱(3)顶端分别与横板(4)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立柱(3)底端分别与底板(1)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箱体(5)内部设置有工作腔,箱体(5)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箱口和后箱口,前箱口和后箱口均与工作腔连通,箱体(5)底端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转动孔,第一电机(6)安装在工作腔内,第一电机(6)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7),第一传动轴(7)底端穿过转动孔并与转动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8),第一传动轴(7)底端设置有抛光轮(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缸(10)、两组滑轨(11)、滑动板(12)、支撑板(13)、筒体(14)、主锥齿轮(15)、副锥齿轮(16)、第二电机(17)、第一压板(18)、第二压板(19)、移动板(20)和第二气缸(21),横板(4)顶端左半区域纵向设置有第一伸缩孔,所述第一气缸(10)安装在横板(4)顶端左半区域,第一气缸(10)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2),第一伸缩杆(22)底端穿过第一伸缩孔并与箱体(5)顶端中央区域连接,所述两组滑轨(11)底端分别与底板(1)顶端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所述滑动板(12)可滑动固定在两组滑轨(11)上,所述支撑板(13)底端与滑动板(12)顶端中央区域连接,支撑板(13)左侧壁中央区域横向设置有贯通孔,所述筒体(14)内部设置有内腔,筒体(14)右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内腔连通,筒体(14)右端穿过贯通孔并与贯通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23),筒体(14)右端与副锥齿轮(16)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7)安装在支撑板(13)右侧上半区域,第二电机(17)底部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24),第二传动轴(24)底端与主锥齿轮(15)顶端中央区域连接,主锥齿轮(15)与副锥齿轮(16)啮合,所述第一压板(18)可滑动套设在筒体(14)外侧左半区域,筒体(14)顶端和底端左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上方形孔和下方形孔,所述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