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熔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66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熔铁炉,涉及铸造设备领域,包括壳体和中频电源柜,所述壳体的两侧与支座转动连接,其中一侧的支座上设置与壳体连接的倾炉减速箱,所述倾炉减速箱上设置手轮,所述壳体内设置炉衬,所述熔铁炉在炉衬与壳体之间设置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中频电源柜电性连接,所述炉衬的底部与壳体间隙设置,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用于防止炉衬从壳体内脱出的锁止装置,所述壳体的后部竖直设置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上方与能够完全覆盖炉衬顶部的顶盖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的熔铁炉炉衬维修成本较高、维修不便以及铁水易从炉衬顶部溅出极易烫伤员工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伤员工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伤员工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熔铁炉


[0001]本技术涉及铸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熔铁炉。

技术介绍

[0002]熔铁炉是铸造行业的一种常见设备,其作用是将铁块熔成铁水用于浇注。
[0003]现有的熔铁炉的壳体内设置由石英砂制成的炉衬。为了防止倾倒铁水时炉衬脱出,炉衬的底部与壳体一般为固定连接。熔铁时,操作员工将铁块放入炉衬内部。由于铁块的重量较大且具为不规则形状,铁块在放入过程中会损伤炉衬的内壁和底部,导致炉衬内部出现划痕、损坏甚至被砸穿。由于炉衬与壳体为固定连接,维修员工要么将炉衬与壳体一并更换,要么进入炉衬内部对炉衬进行修补。将炉衬与壳体一并更换成本较高,进入炉衬内部对炉衬进行修补由于空间所限非常不便。
[0004]现有的熔铁炉的炉衬上不设置顶盖。熔铁过程中,铁水从炉衬顶部溅出极易烫伤员工,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熔铁炉,解决现有的熔铁炉炉衬维修成本较高、维修不便以及铁水易从炉衬顶部溅出极易烫伤员工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熔铁炉,包括壳体和中频电源柜,所述壳体的两侧与支座转动连接,其中一侧的支座上设置与壳体连接的倾炉减速箱,所述倾炉减速箱上设置手轮,所述壳体内设置炉衬,所述熔铁炉在炉衬与壳体之间设置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中频电源柜电性连接,所述炉衬的底部与壳体间隙设置,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用于防止炉衬从壳体内脱出的锁止装置,所述壳体的后部竖直设置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上方与能够完全覆盖炉衬顶部的顶盖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至少两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固接水平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水平的压杆,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对应设置筒体通孔,所述压杆上设置与筒体通孔匹配的压杆通孔,螺栓竖直贯穿对应的筒体通孔和压杆通孔,所述螺栓的螺杆上设置螺母。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0009]进一步地,每个筒体设置两组筒体通孔,每组筒体通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上下对应设置,每个压杆上设置两个压杆通孔,所述压杆通孔的间距与对应的筒体通孔的间距相等。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开口,所述感应线圈在开口内设置接头,所述中频电源柜通过线缆与接头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油缸,所述壳体的后部在油缸外部设置油缸安装筒,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向上设置且其顶部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前端与顶盖连接。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的熔铁炉的炉衬的底部与壳体间隙设置,壳体的上部设置用于防止炉衬从壳体内脱出的锁止装置。熔铁及倾倒铁水过程中,操作员工拧紧螺母,两个压杆分别从左右两边压住炉衬,防止炉衬脱出。当炉衬内部损坏时,操作员工倾倒出炉衬内的铁水,关闭中频电源柜,使炉衬冷却至常温状态,再拧松螺母,拔出螺栓,拔出压杆,将线缆与接头分离,取出炉衬进行维修。维修炉衬的成本降低,同时也较为简便易行。
[0014]本技术的熔铁炉上设置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顶盖。熔铁过程中,操作员工通过油缸控制顶盖关闭,防止铁水溅出烫伤员工,避免了安全隐患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锁止装置在锁止状态下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6]图2为锁止装置在锁止状态下锁止装置与壳体连接俯视图(图中未示出顶盖);
[0017]图3为锁止装置为打开状态且顶盖处于盖合状态时锁止装置与壳体连接俯视图;
[0018]图4为筒体俯视图;
[0019]图5为压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5所示,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熔铁炉,包括壳体1和中频电源柜3,所述壳体1的两侧与支座2转动连接,其中一侧的支座2上设置与壳体1连接的倾炉减速箱21,所述倾炉减速箱21上设置手轮22,所述壳体1内设置炉衬4,所述熔铁炉在炉衬4与壳体1之间设置感应线圈5,所述感应线圈5与中频电源柜3电性连接,所述炉衬4的底部与壳体1间隙设置,所述壳体1的上部设置用于防止炉衬4从壳体1内脱出的锁止装置8,所述壳体1的后部竖直设置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上方与能够完全覆盖炉衬顶部的顶盖7连接。
[002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至少两个凸出部81,所述凸出部81上固接水平的筒体82,所述筒体82内设置水平的压杆83,所述筒体82的顶部和底部对应设置筒体通孔821,所述压杆83上设置与筒体通孔821匹配的压杆通孔831,螺栓84竖直贯穿对应的筒体通孔821和压杆通孔831,所述螺栓84的螺杆上设置螺母85。
[0022]所述凸出部81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0023]两个凸出部81对应两个锁止装置8,两个锁止装置能够更牢固和稳定的对炉衬进行锁止。
[0024]每个筒体82设置两组筒体通孔821,每组筒体通孔821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上下对应设置,每个压杆83上设置两个压杆通孔831,所述压杆通孔831的间距与对应的筒体通孔821的间距相等。
[0025]每个锁止装置上设置两个螺栓和两个螺母能够保证单个锁止装置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0026]所述壳体1上设置开口11,所述感应线圈5在开口11内设置接头51,所述中频电源柜3通过线缆31与接头51电性连接。
[0027]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油缸6,所述壳体1的后部在油缸6外部设置油缸安装筒63,所述油缸6的活塞杆61向上设置且其顶部设置连接部62,所述连接部62的前端与顶盖7连接。
[0028]本技术的熔铁炉的炉衬的底部与壳体间隙设置,壳体的上部设置用于防止炉衬从壳体内脱出的锁止装置。熔铁及倾倒铁水过程中,操作员工拧紧螺母,两个压杆分别从左右两边压住炉衬,防止炉衬脱出。当炉衬内部损坏时,操作员工倾倒出炉衬内的铁水,关闭中频电源柜,使炉衬冷却至常温状态,再拧松螺母,拔出螺栓,拔出压杆,取出炉衬进行维修。维修炉衬的成本降低,同时也较为简便易行。
[0029]本技术的熔铁炉上设置能够在竖直方向升降的顶盖。熔铁过程中,操作员工通过油缸控制顶盖关闭,防止铁水溅出烫伤员工,避免了安全隐患的产生。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熔铁炉,包括壳体(1)和中频电源柜(3),所述壳体(1)的两侧与支座(2)转动连接,其中一侧的支座(2)上设置与壳体(1)连接的倾炉减速箱(21),所述倾炉减速箱(21)上设置手轮(22),所述壳体(1)内设置炉衬(4),所述熔铁炉在炉衬(4)与壳体(1)之间设置感应线圈(5),所述感应线圈(5)与中频电源柜(3)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衬(4)的底部与壳体(1)间隙设置,所述壳体(1)的上部设置用于防止炉衬(4)从壳体(1)内脱出的锁止装置(8),所述壳体(1)的后部竖直设置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上方与能够完全覆盖炉衬顶部的顶盖(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熔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至少两个凸出部(81),所述凸出部(81)上固接水平的筒体(82),所述筒体(82)内设置水平的压杆(83),所述筒体(82)的顶部和底部对应设置筒体通孔(821),所述压杆(83)上设置与筒体通孔(821)匹配的压杆通孔(831),螺栓(84)竖直贯穿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威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鸿博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