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154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安装座(5)、第二安装座(6)、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和支撑横板(20);第一侧板的下端通过第一安装座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上,第二侧板通过第二安装座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端均形成有固定卡块(12),支撑横板的底部形成有与固定卡块相匹配的固定卡槽(13),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端分别通过固定卡块经固定卡槽与支撑横板活动嵌装,从而使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支撑横板形成矩形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荷载能力,能确保对建筑结构和设施的良好支撑,同时通过卡接组装方式便于快速折叠拆装。折叠拆装。折叠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建设中中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在中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楼层较高,支撑架等具有支撑、抬高功能的辅助设备应用十分广泛,用于支撑建筑结构、设施等,避免其由于结构未牢固而出现倒塌现象。
[0003]现有技术的支撑架等支撑设备大多为钢材焊接而成的,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承载性能较好,但焊接的结构无法拆卸,体积大且无法调节,质量重,搬移不便,无法灵活满足建筑工程中各种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具有较好的荷载能力,能确保对建筑结构和设施的良好支撑,同时通过卡接组装方式便于快速折叠拆装。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支撑横板;第一侧板的下端通过第一安装座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上,使第一侧板能绕第一安装座转动;第二侧板通过第二安装座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上,使第二侧板能绕第二安装座转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端均形成有固定卡块,支撑横板的底部形成有与固定卡块相匹配的固定卡槽,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端分别通过固定卡块经固定卡槽与支撑横板活动嵌装,从而使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支撑横板形成矩形框架结构。
[0007]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端与底座之间均设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固定销;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或若干个固定件,每个固定件内螺纹连接并贯穿有固定销,固定销的下端螺纹插接在底座内。
[0008]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面上均形成有若干个放置槽,第一侧板内的放置槽与第二侧板内的放置槽对称设置并一一对应,使若干块放置板通过放置槽水平插接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
[0009]所述的放置板的顶部形成有若干个上卡口,放置板和支撑横板的底部均形成有若干个下卡口,支撑卡板的两端分别匹配插接在上卡口和下卡口内,使支撑卡板活动连接在相邻两块放置板之间以及位于顶部的放置板与支撑横板之间。
[0010]所述的上卡口和下卡口倾斜设置,使支撑卡板斜向支撑在相邻两块放置板之间以及位于顶部的放置板与支撑横板之间。
[0011]所述的支撑横板内设有增韧层。
[0012]所述的底座的两侧设有若干组高度调节组件,每组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螺纹杆、支
撑腿和转动盘;底座上形成有螺纹通孔,使螺纹杆能通过螺纹通孔旋接并贯穿底座,支撑腿设置在螺纹杆的下端且位于底座的下方,转动盘设置在螺纹杆的上端且位于底座的上方;底座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轮。
[0013]所述的固定卡块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固定卡槽为与固定卡块相匹配的梯形结构。
[0014]所述的第一固定座的高度小于第二固定座的高度,第二固定座与第一固定座的高度差不小于第一侧板的厚度。
[0015]所述的第二固定座上设有辅助固定件,辅助固定件位于安装在第二侧板上的加固组件的固定件与底座之间,安装在第二侧板上的加固组件的固定销螺纹旋接并贯穿辅助固定件。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设计成可转动结构,从而便于折叠收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通过将矩形框架结构内部的放置板、支撑卡板的组装方式设计成卡接式,从而达到了便于拆装的目的,解决了由于焊接组装导致的体积巨大、不方便拆装和搬运的问题,有利于建筑施工的需求,提高了实用性。
[0018]2、本技术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通过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开设有多个上卡口和下卡口,且上卡口和下卡口的内部活动卡接有支撑卡板,通过利用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以及支撑卡板,大大增加了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了支撑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适应各种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中第一侧板的侧视图。
[0022]图中,1底座;2螺纹杆;3支撑腿;4转动盘;5第一安装座;6第二安装座;7第一侧板;8第二侧板;9第一放置槽;10第一放置板;11第二放置板;12固定卡块;13固定卡槽;14增韧层;15上卡口;16下卡口;17支撑卡板;18固定件;19固定销;20支撑横板;21移动轮;22第二放置槽;23辅助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安装座5、第二安装座6、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和支撑横板20;第一侧板7的下端通过第一安装座5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1上,使第一侧板7能绕第一安装座5转动;第二侧板8通过第二安装座6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2上,使第二侧板8能绕第二安装座6转动;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上端均形成有固定卡块12,支撑横板20的底部形成有与固定卡块12相匹配的固定卡槽13,使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上端分别通过固定卡块12经固定卡槽13与支撑横板20活动嵌装,从而使底座1、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和支撑横板20形成矩形框架结构。通过底座1、第一侧
板7、第二侧板8和支撑横板20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
[0025]所述的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下端与底座1之间均设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固定件18和固定销19;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或若干个固定件18,每个固定件18内螺纹连接并贯穿有固定销19,固定销19的下端螺纹插接在底座1内。加固组件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支撑时产生倾斜而影响支撑的效果。
[0026]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述的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相对面上均形成有若干个放置槽,第一侧板7内的放置槽与第二侧板8内的放置槽对称设置并一一对应,使若干块放置板通过放置槽水平插接在第一侧板7与第二侧板8之间。优选的,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内的放置槽均可设置两个,如第一放置槽9和第二放置槽22;放置板也相应设置为两块,如第一放置板10和第二放置板11,第一放置板10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第一放置槽9内,第二放置板11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第二放置槽22内。
[0027]所述的放置板的顶部形成有若干个上卡口15,放置板和支撑横板20的底部均形成有若干个下卡口16,支撑卡板17的两端分别匹配插接在上卡口15和下卡口16内,使支撑卡板17活动连接在相邻两块放置板之间以及位于顶部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第一安装座(5)、第二安装座(6)、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和支撑横板(20);第一侧板(7)的下端通过第一安装座(5)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1)上,使第一侧板(7)能绕第一安装座(5)转动;第二侧板(8)通过第二安装座(6)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1)上,使第二侧板(8)能绕第二安装座(6)转动;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上端均形成有固定卡块(12),支撑横板(20)的底部形成有与固定卡块(12)相匹配的固定卡槽(13),使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上端分别通过固定卡块(12)经固定卡槽(13)与支撑横板(20)活动嵌装,从而使底座(1)、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和支撑横板(20)形成矩形框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下端与底座(1)之间均设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固定件(18)和固定销(19);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或若干个固定件(18),每个固定件(18)内螺纹连接并贯穿有固定销(19),固定销(19)的下端螺纹插接在底座(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相对面上均形成有若干个放置槽,第一侧板(7)内的放置槽与第二侧板(8)内的放置槽对称设置并一一对应,使若干块放置板通过放置槽水平插接在第一侧板(7)与第二侧板(8)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高强度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置板的顶部形成有若干个上卡口(15),放置板和支撑横板(20)的底部均形成有若干个下卡口(16),支撑卡板(17)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珍宝姜学博高阿其拉图李飞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西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