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34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包括病员服主体,病员服主体内壁的前侧设置有若干内口袋,内口袋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方型块,方型块的内腔贯穿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卡紧机构,方型块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通过设置卡紧机构和方型块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方型块和内口袋形成卡紧的效果,防止使用者在移动的时候出现掉落的效果,通过设置限位弧形板,起到了对引流管的限位效果,形成夹持,且方型块和卡紧机构位置可以进行调换,增加了对引流管的限位方法,进一步对内口袋中收纳或者垂直使用的引流管进行限位的效果,且安装和拆卸便捷,便于清理完病员服主体后再进行组装,方便使用者使用。方便使用者使用。方便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


[0001]本技术涉及临床护理
,具体为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

技术介绍

[0002]病员服一般是蓝白相间的颜色,之所以会选择这两种颜色和这种花纹,是因为蓝色是冷色调,有镇静的作用;竖条纹从视觉效果上有安定、镇静的作用,两个合起来同样起到镇静、平稳情绪的作用,可以减少病人烦躁的感觉,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选择这两种颜色做病员服,可能还考虑到病员服上容易沾染血液、污迹等,清洗时比较容易发现,也就容易洗得干净。
[0003]经检索,在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多功能病员服,该专利的申请公布号为201120363277.2,该专利具备结构简单,增加外观美感和穿着舒适度,该专利在具备以上优点的同时,也具备以下不足之处。
[0004]引流管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引流管长度与病员服的长度不同,容易出现引流管折叠和引流管中液体无法正常输送的情况,且病员服上无法定位和收纳引流管,患者在移动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引流管大幅度晃动从而带动伤口疼痛的情况,不便于患者进行移动等操作,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设计结构及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包括病员服主体,所述病员服主体内壁的前侧设置有若干内口袋,所述内口袋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方型块,所述方型块的内腔贯穿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卡紧机构,所述方型块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夹板,所述夹板的前侧与内口袋的后侧接触,所述夹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摩擦垫,所述方型块的后侧开设有与摩擦垫配合使用的摩擦槽,所述内口袋的后侧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左侧与方型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方型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壳的内腔贯穿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板配合使用的限位弧形板。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转杆的表面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顶部与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的底部与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方型块的后侧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的第二通
孔,所述活动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卡块。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弧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垫。
[0012]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3]通过设置卡紧机构和方型块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方型块和内口袋形成卡紧的效果,防止使用者在移动的时候出现掉落的效果,通过设置限位弧形板,起到了对引流管的限位效果,形成夹持,且方型块和卡紧机构位置可以进行调换,增加了对引流管的限位方法,进一步对内口袋中收纳或者垂直使用的引流管进行限位的效果,且安装和拆卸便捷,便于清理完病员服主体后再进行组装,方便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内口袋侧方位立体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局部结构右视立体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局部结构右视剖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固定壳和固定环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局部结构主视剖视图;
[0020]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21]图中:1、病员服主体;2、内口袋;3、方型块;4、活动杆;5、卡紧机构;501、夹板;502、限位杆;503、摩擦垫;504、摩擦槽;505、第一通孔;6、限位机构;601、固定壳;602、固定板;603、转杆;604、固定环;605、限位弧形板;7、扭力弹簧;8、第二通孔;9、卡块;10、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23]如图1至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包括病员服主体1,病员服主体1内壁的前侧设置有若干内口袋2,内口袋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方型块3,方型块3的内腔贯穿有活动杆4,活动杆4的底部设置有卡紧机构5,方型块3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6。
[0024]参考图3和图4,卡紧机构5包括夹板501,夹板501的前侧与内口袋2的后侧接触,夹板5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02,限位杆50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摩擦垫503,方型块3的后侧开设有与摩擦垫503配合使用的摩擦槽504,内口袋2的后侧开设有与限位杆502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505。
[002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卡紧机构5,能够使使用者将方型块3放入内口袋2内,拉动活动杆4,活动杆4带动夹板501移动,夹板501带动限位杆502穿过第一通孔505,限位杆502带动摩擦垫503卡入摩擦槽504中,达到卡紧的效果,防止掉落且便于拆卸,针对引流管的使用方法对方型块3和夹板501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作用。
[0026]参考图5

6,限位机构6包括固定壳601,固定壳601的左侧与方型块3的右侧固定连接,方型块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02,固定壳601的内腔贯穿有转杆603,转杆60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环604,固定环60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板602配合使用的限位弧形
板605。
[002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6,能够使转杆603带动固定环604旋转,固定环604带动限位弧形板605与固定板602接触,限位弧形板605的内腔达到对引流管的限位效果,防止上下移动。
[0028]参考图6,转杆603的表面套设有扭力弹簧7,扭力弹簧7的顶部与固定壳6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扭力弹簧7的底部与转杆603的表面固定连接。
[00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扭力弹簧7,起到了在不受力形变的情况下对限位弧形板605的定位效果,防止与固定板602脱离产生缝隙。
[0030]参考图4,方型块3的后侧开设有与活动杆4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8,活动杆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卡块9。
[003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通孔8和卡块9的配合使用,减少活动杆4与方型块3内壁的摩擦,且卡块9对活动杆4进行限位,防止脱离的效果。
[0032]参考图7,限位弧形板60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垫10。
[003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垫10,起到了增加与引流管的摩擦力度,防止引流管上下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包括病员服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员服主体(1)内壁的前侧设置有若干内口袋(2),所述内口袋(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方型块(3),所述方型块(3)的内腔贯穿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底部设置有卡紧机构(5),所述方型块(3)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5)包括夹板(501),所述夹板(501)的前侧与内口袋(2)的后侧接触,所述夹板(5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02),所述限位杆(50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摩擦垫(503),所述方型块(3)的后侧开设有与摩擦垫(503)配合使用的摩擦槽(504),所述内口袋(2)的后侧开设有与限位杆(502)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50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引流管病员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固定壳(601),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