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育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包括台架,所述台架的底部内壁与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顶部与水泵的底部螺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水箱顶部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连通管的底部连通。该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通过连通管分别向三组培养箱内输入水汽,以及每组培养箱内均单独设置有风扇和温湿度传感器,使得每组培养箱内均可以单独对微生物进行培育,且均能够控制温湿度状况,通过取消限位块对定位槽的限位,以及弹簧对托板的推动作用,使得托板能够被推出培养箱,方便对培养箱和培养座内培育的微生物进行取用,且避免影响其他培养箱内微生物的培育。箱内微生物的培育。箱内微生物的培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箱
,具体为一种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培养箱是通过在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微生物在生物体内或某一特定情况的生长环境,如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湿度等,来对细胞、组织、生物体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结构较为简单,其对箱体内温湿度的控制较为不方便,不利于微生物的稳定生长。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9537495U提出了一种恒温恒湿的微生物培养箱,通过养箱箱体的外侧安装有排气管,在排气管的内侧安装有排气头,通过此种设计可以使蒸汽均匀分布在培养箱箱体的内部,使得培养箱内部的温湿度控制较为均匀,但是该种恒温恒湿的微生物培养箱需要打开箱体人们取放微生物培养皿,在取放的同时容易造成箱体内部其他微生物受到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解决了该种恒温恒湿的微生物培养箱需要打开箱体人们取放微生物培养皿,在取放的同时容易造成箱体内部其他微生物受到干扰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包括台架,所述台架的底部内壁与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顶部与水泵的底部螺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水箱顶部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连通管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中部设置有三组培养箱,所述连通管朝向培养箱的一侧与培养箱连通,三组所述培养箱的后侧均与台架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培养箱的前侧开设有收放槽,收放槽的内壁与密封塞的后侧卡接,所述培养箱后侧内壁的底部分别与两组导向管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后端与培养箱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的前端与延伸管的后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延伸管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的底部内壁分别与托板底部的左侧和右侧相接触,且托板的后侧分别与两组弹簧的前端相接触,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组培养座,所述培养座的底部与托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分别与两组定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的顶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部与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转轴的顶端均与培养箱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三组齿轮,每两组相邻所述齿轮之间均相互啮合,且三组齿轮中位于左侧和右侧的两组齿轮中部分别与两组转轴中部卡接,三组所述齿轮中位于中部的齿轮中部与电机输出端卡接,所述电机与培养箱顶部内壁螺接。
[0008]优选的,所述定位块和位于定位块正上方的齿轮均位于若干组培养座的间隙内,所述电机和位于其正下方的齿轮均位于若干组培养座的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由矩形槽和圆形槽组成,矩形槽的前侧与圆形槽的后侧连通,且矩形槽的后侧贯穿定位块顶部的后侧,所述限位块的形状为椭圆形,所述限位块的大径与圆形槽的直径相适配且大于矩形槽的宽度。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塞与收放槽之间为密封连接,且收放槽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托板和培养座组成的水平投影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培养箱顶部内壁螺装有风扇和温湿度传感器,且风扇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位于电机的前侧和后侧。
[0012]优选的,所述连通管朝向培养箱的一侧伸入至培养箱内,且连通管位于培养箱内的部分与雾化喷头朝向连通管的一侧连通,雾化喷头位于托板的上方。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通过连通管分别向三组培养箱内输入水汽,以及每组培养箱内均单独设置有风扇和温湿度传感器,使得每组培养箱内均可以单独对微生物进行培育,且均能够控制温湿度状况,通过取消限位块对定位槽的限位,以及弹簧对托板的推动作用,使得托板能够被推出培养箱,方便对培养箱和培养座内培育的微生物进行取用,且避免影响其他培养箱内微生物的培育。
[0016]2、该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通过定位块和定位块正上方的齿轮均位于若干组培养座的间隙内,以及电机和位于其正下方的齿轮均位于若干组培养座的上方,使得再将托板插入培养箱内时避免培养座与齿轮产生碰撞,提高了托板放入和取出操作的顺畅性,通过定位槽和限位块的尺寸配合及形状配合,使得限位块能够对定位块进行限位固定,方便将托板稳定的固定于培养箱内。
[0017]3、该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通过密封塞与收放槽之间为密封连接,使得密封塞对培养箱的封堵较为严密,避免培养箱内培育的微生物受外界环境影响,通过收放槽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托板和培养座组成的水平投影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使得托板插入培养箱内或取出较为顺畅,且能够对托板的放置进行定位和导向,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培养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导向管和延伸管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台架;2、水箱;3、水泵;4、连通管;5、培养箱;6、密封塞;7、导向管;8、延伸管;9、弹簧;10、滑槽;11、托板;12、培养座;13、定位块;14、定位槽;15、限位块;16、转轴;17、齿轮;1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包括台架1,台架1的底部内壁与水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水箱2的顶部与水泵3的底部螺接,水泵3的输入端与水箱2顶部连通,水泵3的输出端与连通管4的底部连通,连通管4的中部设置有三组培养箱5,连通管4朝向培养箱5的一侧与培养箱5连通,连通管4朝向培养箱5的一侧伸入至培养箱5内,且连通管4位于培养箱5内的部分与雾化喷头朝向连通管4的一侧连通,雾化喷头位于托板11的上方,三组培养箱5的后侧均与台架1的后侧固定连接,培养箱5的前侧开设有收放槽,收放槽的内壁与密封塞6的后侧卡接,培养箱5后侧内壁的底部分别与两组导向管7的后端固定连接,导向管7内设置有弹簧9,弹簧9的后端与培养箱5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导向管7的前端与延伸管8的后端固定连接,两组延伸管8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10,两组滑槽10的底部内壁分别与托板11底部的左侧和右侧相接触,且托板11的后侧分别与两组弹簧9的前端相接触,托板11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组培养座12,培养座12的底部与托板11的顶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恒温恒湿培养箱,包括台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1)的底部内壁与水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箱(2)的顶部与水泵(3)的底部螺接,所述水泵(3)的输入端与水箱(2)顶部连通,所述水泵(3)的输出端与连通管(4)的底部连通,所述连通管(4)的中部设置有三组培养箱(5),所述连通管(4)朝向培养箱(5)的一侧与培养箱(5)连通,三组所述培养箱(5)的后侧均与台架(1)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培养箱(5)的前侧开设有收放槽,收放槽的内壁与密封塞(6)的后侧卡接,所述培养箱(5)后侧内壁的底部分别与两组导向管(7)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7)内设置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后端与培养箱(5)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7)的前端与延伸管(8)的后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延伸管(8)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10),两组所述滑槽(10)的底部内壁分别与托板(11)底部的左侧和右侧相接触,且托板(11)的后侧分别与两组弹簧(9)的前端相接触,所述托板(11)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组培养座(12),所述培养座(12)的底部与托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托板(11)的上表面分别与两组定位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13)的顶部开设有定位槽(14),所述定位槽(14)内设置有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的顶部与转轴(16)的底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转轴(16)的顶端均与培养箱(5)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培养箱(5)内设置有三组齿轮(17),每两组相邻所述齿轮(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瑞丹,米攀义,付艺捷,
申请(专利权)人:新郑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