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02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24
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其结构包括调节机构和取样机构,通过设置了调节机构在工作箱内部,设置液泵和回收箱,有利于培养液进行二次利用,设置搅拌底板和橡胶层,有利于使搅拌底板与培养槽形成紧密配合,有利于防止培养液泄露,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气泵,有利于提高培养过程中微生物,提高培养效率,通过设置了取样机构在工作箱内部,设置滑杆和第二电动滑块,有利于提高控制取样抽取器移动的精度,设置取样抽取器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在取样过程中的培养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等),使某些(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可分为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培养罐指的是微生物培养用的培养器具。
[0003]现有装置在培养过程中会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且自动化程度低,在人工培养过程中容易因操作问题使微生物死亡;现有装置在取样过程中常常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杂菌的混入,影响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环境,传统的取样方法,自动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解决了现有装置在培养过程中会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且自动化程度低,在人工培养过程中容易因操作问题使微生物死亡;现有装置在取样过程中常常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杂菌的混入,影响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环境,传统的取样方法,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包括底座、工作箱、搅拌箱、观察窗、调节机构、进料口、维修窗、电线、控制器、取样机构、培养槽、顶板、伺服电机、转轴和搅拌桨叶,所述底座顶部与工作箱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顶部与搅拌箱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前端面设有观察窗,所述搅拌箱右侧面设有进料口,所述调节机构设于工作箱内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液泵、回收箱、液体软管、电磁阀、搅拌底板、橡胶层、过滤膜、单向阀、电动推杆、气管、气压传感器、气泵和PLC控制器,所述工作箱内底部右侧与液泵固定连接,所述液泵进液口与回收箱出液口管道连接,所述回收箱进液口与液体软管管道连接,所述液体软管顶部设有电磁阀,所述液体软管顶部与搅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底板左右两侧与橡胶层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与培养槽内环底侧向接触,所述搅拌底板顶部与过滤膜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底板内部左侧设有单向阀,所述搅拌底板底部左右两侧均与电动推杆顶部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底部与工作箱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阀底部与气管固定连接,所述气管内底部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管与气泵出气口管道连接,所述气泵与工作箱内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内底部中侧与PLC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液泵、电磁阀、单向阀、电动推杆、气压传感器和气泵均与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液泵、电磁阀、单向阀、电动推杆、气压传感器、气泵和PLC控制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取样机构设于工作箱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第一滑槽、第一电动滑块、滑杆、第二电动滑块、第二滑槽和取样抽取器,所述工作箱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槽与第一
电动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滑块左端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与第二电动滑块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滑块右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槽与取样抽取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和取样抽取器均与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和取样抽取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箱前端面设有观察窗,所述搅拌箱右侧面设有进料口,所述工作箱右侧设有维修窗,所述工作箱右侧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电线右侧端与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左右两侧内壁与培养槽固定连接,所述培养槽右侧与进料口管道连接,所述培养槽顶部与顶板相接触,所述顶板顶部中侧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轴动端与转轴同轴转动,所述转轴与顶板中侧通孔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底部与搅拌桨叶固定连接,所述电线和伺服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底板和过滤膜均与培养槽内环壁呈垂直关系,且搅拌底板与培养槽之间距离为2C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固定杆顶部与回收箱顶部呈同一高度,且橡胶层表面设有隔热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取样抽取器分别与搅拌底板和电动推杆均呈垂直关系,且第二滑槽长度为10CM。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膜材质为聚氟乙烯。
[0014]进一步的,所述滑杆材质为材料刚。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通过设置了调节机构在工作箱内部,设置液泵和回收箱,有利于培养液进行二次利用,设置搅拌底板和橡胶层,有利于使搅拌底板与培养槽形成紧密配合,有利于防止培养液泄露,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气泵,有利于提高培养过程中微生物,提高培养效率。
[0018]2)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通过设置了取样机构在工作箱内部,设置滑杆和第二电动滑块,有利于提高控制取样抽取器移动的精度,设置取样抽取器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在取样过程中的培养质量。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调节机构以及工作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取样机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底座

1、工作箱

2、搅拌箱

3、观察窗

4、调节机构

5、进料口

6、维修窗

7、电线

8、控制器

9、取样机构

10、培养槽

11、顶板

12、伺服电机

13、转轴

14、搅拌桨叶

15、液泵

51、回收箱

52、液体软管

53、电磁阀

54、搅拌底板

55、橡胶层

56、过滤膜

57、单向阀

58、电动推杆

59、气管

510、气压传感器

511、气泵

512、PLC控制器

513、第一滑槽

101、第一电动滑块

102、滑杆

103、第二电动滑块

104、第二滑槽

105、取样抽取器

10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包括底座(1)、工作箱(2)和搅拌桨叶(15),所述底座(1)顶部与工作箱(2)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2)顶部与搅拌箱(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5)和取样机构(10),所述调节机构(5)设于工作箱(2)内部,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液泵(51)、回收箱(52)、液体软管(53)、电磁阀(54)、搅拌底板(55)、橡胶层(56)、过滤膜(57)、单向阀(58)、电动推杆(59)、气管(510)、气压传感器(511)、气泵(512)和PLC控制器(513),所述工作箱(2)内底部右侧与液泵(51)固定连接,所述液泵(51)进液口与回收箱(52)出液口管道连接,所述回收箱(52)进液口与液体软管(53)管道连接,所述液体软管(53)顶部设有电磁阀(54),所述液体软管(53)顶部与搅拌底板(55)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底板(55)左右两侧与橡胶层(56)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56)与培养槽(11)内环底侧向接触,所述搅拌底板(55)顶部与过滤膜(57)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底板(55)内部左侧设有单向阀(58),所述搅拌底板(55)底部左右两侧均与电动推杆(59)顶部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59)底部与工作箱(2)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阀(58)底部与气管(510)固定连接,所述气管(510)内底部设有气压传感器(511),所述气管(510)与气泵(512)出气口管道连接,所述气泵(512)与工作箱(2)内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2)内底部中侧与PLC控制器(513)固定连接,所述液泵(51)、电磁阀(54)、单向阀(58)、电动推杆(59)、气压传感器(511)和气泵(512)均与PLC控制器(513)电信号连接,所述液泵(51)、电磁阀(54)、单向阀(58)、电动推杆(59)、气压传感器(511)、气泵(512)和PLC控制器(513)均与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取样机构(10)设于工作箱(2)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机构(10)包括第一滑槽(101)、第一电动滑块(102)、滑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嘉淇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