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61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底部座体、顶部连杆、若干个第一螺母、若干个第二螺母、若干个第三螺母、若干个侧部调节螺丝,底部座体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固定连接,左侧支架平行于右侧支架,底部座体位于左侧支架的下部,顶部连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的侧部与第二螺母焊接固定,顶部连杆位于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之间,侧部调节螺丝依次穿过第三螺母、第二螺母并螺接于第一螺母。通过转动侧部调节螺丝进而调节侧部调节螺丝旋入第一螺母的深度,进而调节左侧支架到右侧支架的上部距离,调节简便,解决了宽度调节不便的问题。便的问题。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轿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轿厢体是形成轿厢空间的封闭围壁,除必要的出入口和通风孔外不得有其他开口,轿厢体由不易燃和不产生有害气体和烟雾的材料组成。为了乘员的安全和舒适,轿厢入口和内部的净高度不得小于2米。为防止乘员过多而引起超载,轿厢的有效面积必须予以限制。
[0003]但是,现有的轿厢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0004]市面上的轿厢一般顶部需要单独吊顶,轿厢顶部的宽度一般无法调节,使轿厢出现上下宽度不相同的问题,可能会影响滑动的顺畅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其能解决轿厢顶部的宽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底部座体、顶部连杆、若干个第一螺母、若干个第二螺母、若干个第三螺母、若干个侧部调节螺丝,所述底部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支架平行于所述右侧支架,所述底部座体位于所述左侧支架的下部,所述顶部连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侧部与所述第二螺母焊接固定,所述顶部连杆位于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之间,所述侧部调节螺丝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并螺接于所述第一螺母。
[0008]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底部座体呈U字状分布,所述右侧支架的表面垂直于所述底部座体的表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顶部连杆分布于所述左侧支架的前后两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母的轴心线与第二螺母的轴心线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侧部调节螺丝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右侧支架的表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母的厚度是第二螺母厚度的2倍。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所述左侧支架平行于所述右侧支架,所述底部座体位于所述左侧支架的下部,所述顶部连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侧部与所述第二螺母焊接固定,所述顶部连杆位于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之间,所述侧部调节螺丝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并螺接于所述第一螺母。通过转动所述侧部调节螺丝进而调节所述侧部调节螺丝旋入所述第一螺母的深度,进而调节所述左侧支架到所述右侧支架的上部距
离,调节简便,解决了宽度调节不便的问题。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的立体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的另一立体图。
[0019]图中:10、左侧支架;20、右侧支架;30、底部座体;40、顶部连杆;50、第一螺母;60、第二螺母;70、第三螺母;80、侧部调节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请参阅图1

3,一种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包括左侧支架10、右侧支架20、底部座体30、顶部连杆40、若干个第一螺母50、若干个第二螺母60、若干个第三螺母70、若干个侧部调节螺丝80,所述底部座体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支架10和所述右侧支架20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支架10平行于所述右侧支架20,所述底部座体30位于所述左侧支架10的下部,所述顶部连杆40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螺母50,所述第一螺母50的侧部与所述第二螺母60焊接固定,所述顶部连杆40位于所述左侧支架10和右侧支架20之间,所述侧部调节螺丝80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母70、所述第二螺母60并螺接于所述第一螺母50。通过转动所述侧部调节螺丝80进而调节所述侧部调节螺丝80旋入所述第一螺母50的深度,进而调节所述左侧支架10到所述右侧支架20的上部距离,调节简便,解决了宽度调节不便的问题。
[0024]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需要调宽距离,转动所述侧部调节螺丝80,使所述侧部调节螺丝80旋出所述第一螺母50,进而可以使所述左侧支架10到所述右侧支架20的上部距离变大。若需要调小距离,转动所述侧部调节螺丝80,使所述侧部调节螺丝80旋入所述第一螺母50,进而可以使所述左侧支架10到所述右侧支架20的上部距离变小。
[0025]优选的,所述左侧支架10、右侧支架20、底部座体30呈U字状分布,所述右侧支架20
的表面垂直于所述底部座体30的表面。所述顶部连杆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顶部连杆40分布于所述左侧支架10的前后两端。结构稳定性好。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母50的轴心线与第二螺母60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侧部调节螺丝80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右侧支架20的表面。所述第一螺母50的厚度是第二螺母60厚度的2倍。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便于推广。
[0027]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底部座体、顶部连杆、若干个第一螺母、若干个第二螺母、若干个第三螺母、若干个侧部调节螺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支架平行于所述右侧支架,所述底部座体位于所述左侧支架的下部,所述顶部连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侧部与所述第二螺母焊接固定,所述顶部连杆位于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之间,所述侧部调节螺丝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并螺接于所述第一螺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顶部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浩袁晓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康鼎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