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19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包括上盖、下壳、光接收组件、光发射组件、电路板、进行光口密封的光口导电橡胶和进行壳体密封的壳体导电橡胶,光口导电橡胶插入下壳上开设的卡槽内,且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的插口均由光口导电橡胶上的通孔穿出,壳体导电橡胶覆盖在上盖和下壳的长边结合处;上盖与下壳交接,并挤压光口导电橡胶和壳体导电橡胶。优点,本结构,在上盖与下壳间和光口处设置相应结构的导电橡胶,在外壳固定螺栓压力作用下,形成密封结构,从而实现抗电磁干扰的效果;本结构,在实现抗电磁干扰的前提下,具有结构制作简单、安装操作方便、能降低成本的优势。能降低成本的优势。能降低成本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光模块的速率越来越高,高频信号的屏蔽对光模块外壳结构的密封性要求越来越高。
[0003]传统的光模块一般采用设置阻挡金属片,或者缝隙填充导电胶的方式来屏蔽信号外泄。设置阻挡金属片由于金属压力连接,存在一定的缝隙,有信号泄露风险,屏蔽效果不佳;缝隙填充导电胶方式,虽能起到较好作用,但操作工序增加,安装不便,二次拆装/返修需重新上胶,增加成本和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包括上盖、下壳、光接收组件、光发射组件和电路板,电路板装在下壳内,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均装于下壳内,上盖覆盖在下壳上并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行光口密封的光口导电橡胶和进行壳体密封的壳体导电橡胶,光口导电橡胶插入下壳上开设的卡槽内,且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的插口均由光口导电橡胶上的通孔穿出,壳体导电橡胶覆盖在上盖和下壳的长边结合处;上盖与下壳交接,并挤压光口导电橡胶和壳体导电橡胶。
[000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在上盖和下壳之间以及光口处设置相应结构的导电橡胶,在外壳固定螺栓压力作用下,形成密封结构,从而实现抗电磁干扰的效果。
[0007]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下壳上在安装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的位置处设置并排开有两个固定通道,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分别置于两个固定通道内,两个固定通道均包括插拔光纤位置段和组件固定位置段,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内的光纤插芯适配器装于组件固定位置段并位于插拔光纤位置段;组件固定位置段由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构成,第二卡槽位于第一卡槽和第三卡槽之间,第三卡槽位于第二卡槽和插拔光纤位置段之间,且第三卡槽的槽底面低于插拔光纤位置段的工作面;两个固定通道内的第一卡槽连通,两个固定通道内的第三卡槽连通,光口导电橡胶的截面呈L型,光口导电橡胶上的竖板段插入第三卡槽内,且光口导电橡胶的竖板段的板面上对应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上的光纤插芯适配器开设通孔,光口导电橡胶上的横板段覆盖到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所在位置;光纤插芯适配器的外壳上设置环形定位凸环,环形定位凸环装入第二卡槽内,环形定位凸环上的最高点低于第二卡槽的槽口;光口导电橡胶上的横板段的背面上对应两个固定通道内的第二卡槽设置限位凸起,光口导电橡胶上的横板段的背面上的两个限位凸起的工作面接触环形定位凸环,光口导电橡胶上的横板段的背面上的其余工作面均接触下壳。
[0008]下壳的结构设计,第一卡槽用于放置吸波垫,吸波垫采用绝缘材质制作,用于吸收壳子内部元件产生的电磁波。第二卡槽用于放置光收发组件,圆弧形槽卡住光收发组件的圆环,保持光收发组件的稳定性、不晃动,并且光收发组件需完全嵌入到第二卡槽内部。第三卡槽用于放置“L型”的光口导电橡胶,导电橡胶采用硅胶材质,内部填充金属粉末,压模成型,具有电阻低,导电的特性。第三卡槽的槽底面低于插拔光纤位置段的工作面低于光口平面,光口导电橡胶放置后形成交错结构,密封性好。
[0009]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还包括吸波垫,吸波垫采用固定绝缘材料制成,吸波垫插入第一卡槽,吸波垫的下底面与第一卡槽的槽底面粘接,吸波垫的上自上顶面向下间隔开设两个U型槽,两个U型槽分别卡合光接收组件和光发射组件上的光纤插芯适配器。
[0010]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下壳上在两条长边的内侧开设截面呈L型的第一缺口槽,壳体导电橡胶装入L型的第一缺口槽,壳体导电橡胶与L型的第一缺口槽之间的贴合面上背胶;上盖上的与下壳交接面上外凸设置两条凸条,凸条与下壳交接面之间形成卡合壳体导电橡胶的L型的第二缺口槽;下壳和上盖交接时,壳体导电橡胶夹紧在第一缺口槽和第二缺口槽之间。下壳与上盖的长边交接处的结构设置,壳体导电橡胶夹紧在第一缺口槽和第二缺口槽之间,实现下壳与上盖之间密封。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利用导电橡胶的可压缩性,来吸收了壳体的间隙以及光器件与壳体安装缝隙,达到密封屏蔽的效果。在处理光器件与壳体安装缝隙上,设置了特殊的“L型”的导电橡胶垫,利用上盖和下壳螺栓锁紧的压力,实现光口密封;在处理壳体的间隙上,下壳上设计有第一缺口槽,导电橡胶粘贴在第一缺口槽上,上盖上设有凸条,凸条与下壳交接面之间形成卡合壳体导电橡胶的L型的第二缺口槽,在上盖和下壳螺栓锁紧的压力下,导电橡胶被压缩,实现密封。
[0013]2、本技术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在实现抗电磁干扰的前提下,具有结构制作简单、安装操作方便、能降低成本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的外形图。
[0015]图2是图1中去掉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视图。
[0017]图4是下壳的零件图。
[0018]图5是吸波垫的零件图。
[0019]图6是壳体导电橡胶的零件图。
[0020]图7是上盖的零件图。
[0021]图8是光接收组件的外形图。
[0022]图9是壳体导电橡胶的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

图9及
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4]如图1、2和3所示,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包括上盖100、下壳200、光接收组件500、光发射组件600、电路板700、进行光口密封的光口导电橡胶300、进行壳体密封的壳体导电橡胶400和吸波垫800,电路板700装在下壳200内,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均装于下壳200内,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与电路板700之间连接,上盖100覆盖在下壳200上并固定。
[0025]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为本领域内的已知技术。其中,光接收组件500、光发射组件600上采用的光纤插芯适配器为标准件。
[0026]如图2所示,光口导电橡胶300插入下壳200上开设的卡槽内,且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的插口均由光口导电橡胶300上的通孔穿出,壳体导电橡胶400覆盖在上盖100和下壳200的长边结合处;上盖100与下壳200交接,并挤压光口导电橡胶300和壳体导电橡胶400。
[0027]如图4所示,下壳200上在安装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的位置处设置并排开有两个固定通道,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包括上盖(100)、下壳(200)、光接收组件(500)、光发射组件(600)和电路板(700),电路板(700)装在下壳(200)内,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均装于下壳(200)内,上盖(100)覆盖在下壳(200)上并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行光口密封的光口导电橡胶(300)和进行壳体密封的壳体导电橡胶(400),光口导电橡胶(300)插入下壳(200)上开设的卡槽内,且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的插口均由光口导电橡胶(300)上的通孔穿出,壳体导电橡胶(400)覆盖在上盖(100)和下壳(200)的长边结合处;上盖(100)与下壳(200)交接,并挤压光口导电橡胶(300)和壳体导电橡胶(4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的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壳(200)上在安装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的位置处设置并排开有两个固定通道,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分别置于两个固定通道内,两个固定通道均包括插拔光纤位置段和组件固定位置段,光接收组件(500)和光发射组件(600)内的光纤插芯适配器装于组件固定位置段并位于插拔光纤位置段;组件固定位置段由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构成,第二卡槽位于第一卡槽和第三卡槽之间,第三卡槽位于第二卡槽和插拔光纤位置段之间,且第三卡槽的槽底面低于插拔光纤位置段的工作面;两个固定通道内的第一卡槽连通,两个固定通道内的第三卡槽连通,光口导电橡胶(300)的截面呈L型,光口导电橡胶(300)上的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维亮孙涛程进潘栋于让尘
申请(专利权)人:希烽光电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