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010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属于煤场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工控机以及安装在煤场遮阳棚底部的若干呈矩阵分布的监控装置;监控装置包括检测盒体、控制器、电磁喷淋头以及安装在检测盒体内部的位置传感器和气体检测设备;工控机分别与抽风机以及水泵的电机电连接;控制器与工控机无线通信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电磁喷淋头、位置传感器以及气体检测设备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对应位置的气体通过进气管抽入至检测盒体内并检测煤堆对应的粉尘浓度以及可燃气体浓度;并在分析模块判断粉尘浓度大于粉尘浓度阈值或可燃气体浓度大于可燃气体浓度阈值时,实现对应位置的便捷喷淋,提高煤场安全性。提高煤场安全性。提高煤场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场安全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场内的煤石多堆放在遮阳棚下,煤堆经常会释放可燃气体如:甲烷以及一氧化碳等;当可燃气体浓度过高时,容易着火导致火灾;此外,煤场内的粉尘浓度较高时,也容易引起爆炸。
[0003]为避免上述危险情况的发生,现有煤场监控系统多采用对煤场内可燃气体浓度以及粉尘浓度进行监控。虽然现有技术也能实现对可燃气体浓度以及粉尘浓度的监控;但是,由于煤堆的高低不同以及煤堆的面积较大,且监控设备安装位置不能改变;导致监控设备对可燃气体浓度以及粉尘浓度监控的精确度不够,给煤场内安全带来隐患。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分析模块判断粉尘浓度大于粉尘浓度阈值或可燃气体浓度大于可燃气体浓度阈值时,工控机控制打开水泵的电机,同时控制器控制打开电磁喷淋头实现对应位置的便捷喷淋,解决了现有煤堆安全防护性差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工控机以及安装在煤场遮阳棚底部的若干呈矩阵分布的监控装置;所述煤场遮阳棚下底面一侧并排安装抽风总管以及进水总管;所述抽风总管侧面连通若干相互平行的抽风支管;所述进水总管侧面连通若干相互平行的进水支管;所述抽风总管通过末端的抽风机向外抽风;所述进水总管与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工控机分别与抽风机以及水泵的电机电连接;
[0006]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检测盒体、控制器、电磁喷淋头以及安装在检测盒体内部的位置传感器和气体检测设备;所述检测盒体沿着进水支管延伸方向均布安装在煤场遮阳棚下底面;所述电磁喷淋头安装在检测盒体下底面且电磁喷淋头与进水支管连通;所述检测盒体一端连通进气管,另一端连通出气管且所述出气管与抽风支管连通;所述进气管通过检测盒体内的卷收机构卷收或释放;
[0007]所述控制器与工控机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磁喷淋头、位置传感器以及气体检测设备电连接。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检测设备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以及可燃气体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粉尘浓度传感器以及可燃气体传感器电连接。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卷收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以及工型绕线轴;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检测盒体内侧壁;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安装工型绕线轴。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型绕线轴开设L型走线孔;所述L型走线孔包括与工型绕线轴同轴心的轴向孔以及垂直于工型绕线轴轴向的侧孔;所述进气管从侧孔穿入L型走线孔并从侧孔穿出。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末端周侧安装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位于轴向孔外侧。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盒体侧端开设进气管孔;所述进气管孔内匹配安装橡胶密封圈;所述进气管匹配安装在橡胶密封圈内侧壁。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分析模块、存储模块以及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电磁喷淋头、位置传感器以及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分析模块分别与粉尘浓度传感器以及可燃气体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检测该位置的粉尘浓度以及可燃气体浓度。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存储模块内预存储粉尘浓度阈值以及可燃气体浓度阈值;所述分析模块判断粉尘浓度大于粉尘浓度阈值或可燃气体浓度大于可燃气体浓度阈值时,传递危险报警信号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危险报警信号后,控制打开电磁喷淋头并传递危险报警信号工控机。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危险报警信号后,还传递位置传感器检测的位置信息至工控机。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控机内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接收到危险报警信号以及位置信息后,智能分析模块控制启动水泵的电机,同时分析获取当前控制器的若干相邻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传递喷洒指令至所述相邻控制器;所述相邻控制器接收到喷洒指令后,控制打开对应的电磁喷淋头;
[0017]其中,所述当前控制器为发送危险报警信号的控制器;所述相邻控制器为与当前控制器相邻的控制器。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工控机打开抽风机实现对各监控装置对应位置进行抽气,将对应位置的气体通过进气管抽入至检测盒体内;通过检测煤堆对应位置的粉尘浓度以及可燃气体浓度;并在分析模块判断粉尘浓度大于粉尘浓度阈值或可燃气体浓度大于可燃气体浓度阈值时,工控机控制打开水泵的电机,同时控制器控制打开电磁喷淋头实现对应位置的便捷喷淋,提高煤场安全性。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的正反转带动工型绕线轴卷收或释放进气管,实现调整进气管底端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煤堆,提高煤堆表面气体监测的准确性,提高安全防护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监控装置、抽风总管以及进水总管安装在煤场遮阳棚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监控装置的俯视图。
[0026]图5为图4中A

A的剖视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监控装置的主视图。
[0028]图7为图6中B

B的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

抽风总管,11

抽风支管,2

进水总管,21

进水支管,3

检测盒体,31

位置传感器,32

进气管,321

限位环,322

橡胶密封圈,33

出气管,34

粉尘浓度传感器,35

可燃气体传感器,4

控制器,5

电磁喷淋头,61

伺服电机,62

工型绕线轴,621

L型走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控机以及安装在煤场遮阳棚底部的若干呈矩阵分布的监控装置;所述煤场遮阳棚下底面一侧并排安装抽风总管(1)以及进水总管(2);所述抽风总管(1)侧面连通若干相互平行的抽风支管(11);所述进水总管(2)侧面连通若干相互平行的进水支管(21);所述抽风总管(1)通过末端的抽风机向外抽风;所述进水总管(2)与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工控机分别与抽风机以及水泵的电机电连接;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检测盒体(3)、控制器(4)、电磁喷淋头(5)以及安装在检测盒体(3)内部的位置传感器(31)和气体检测设备;所述检测盒体(3)沿着进水支管(21)延伸方向均布安装在煤场遮阳棚下底面;所述电磁喷淋头(5)安装在检测盒体(3)下底面且电磁喷淋头(5)与进水支管(21)连通;所述检测盒体(3)一端连通进气管(32),另一端连通出气管(33)且所述出气管(33)与抽风支管(11)连通;所述进气管(32)通过检测盒体(3)内的卷收机构卷收或释放;所述控制器(4)与工控机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电磁喷淋头(5)、位置传感器(31)以及气体检测设备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检测设备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34)以及可燃气体传感器(35);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粉尘浓度传感器(34)以及可燃气体传感器(35)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机构包括伺服电机(61)以及工型绕线轴(62);所述伺服电机(61)安装在检测盒体(3)内侧壁;所述伺服电机(61)输出端安装工型绕线轴(6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气体环境监测的煤场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型绕线轴(62)开设L型走线孔(621);所述L型走线孔(621)包括与工型绕线轴(62)同轴心的轴向孔以及垂直于工型绕线轴(62)轴向的侧孔;所述进气管(32)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一诺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