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00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包括:充放电正极、充放电负极、电池正极、电池负极、预放电路、主MOS管、检流电阻、第一负载、控制器电容;所述充放电正极与所述预放电路、主MOS管、第一负载、控制器电容连接;所述电池正极与所述预放电路、主MOS管连接;所述充放电负极与所述检流电阻、第一负载和控制器电容连接;所述主MOS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控制器电容、充放电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与所述检流电阻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电阻分压的形式,控制正端预放电路,避免打火现象,可以根据预放电阻功率,灵活的设置其他预放电路过流值,设置对应不同的保护延时时间,减少预放电路的损坏。减少预放电路的损坏。减少预放电路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使用MOS管时会有控正方案和控负方案,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控制电池充电和放电的MOS管位置是在电池正极和充放电正极之间,还是电池负极和充放电负极之间,除了主要的充放MOS管回路,BMS还会加入一个软启动电路,用于解决打火问题。为了预放回路进行防打火,现有技术通常是在主要的充放电回路上并联一个电阻,增加一组开关,这样就能在电池接入控制器,给控制器电容充电过程通过预放电阻进行限流,从而避免打火现象,而常见的控负方案,在关闭充放电MOS管后,会存在漏电风险,也会影响通讯。
[0003]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公开一种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包括:
[0006]充放电正极、充放电负极、电池正极、电池负极、预放电路、主MOS管、检流电阻、第一负载、控制器电容;
[0007]所述充放电正极与所述预放电路、主MOS管、第一负载、控制器电容连接;
[0008]所述电池正极与所述预放电路、主MOS管连接;
[0009]所述充放电负极与所述检流电阻、第一负载和控制器电容连接;
[0010]所述主MOS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控制器电容、充放电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
[0011]所述电池负极与所述检流电阻连接。
[00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正极的电压采集电路包括:
[0013]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使能控制端口、第一电压采集端口;
[0014]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
[0015]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使能控制端口、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16]所述第一电压采集端口与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连接。
[001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正极的电压采集电路包括:
[0018]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
二使能控制端口、第二电压采集端口;
[0019]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电阻、充放电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第十电阻连接;
[0020]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使能控制端口、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21]所述第二电压采集端口与所述第六电阻、第七电阻连接。
[00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放电路包括预放MOS管和预放电阻,所述预放MOS管与所述预放电阻连接,所述预放MOS管连接所述电池正极,所述预放电阻连接所述充放电正极。
[002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放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预放MOS管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0024]第五三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三使能控制端口;
[0025]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26]所述第三使能控制端口与所述第十三电阻连接;
[0027]所述预放电路的预放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连接,预放MOS管的源极与所述预放电阻连接,预放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
[0028]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
[0029]所述第十四电阻接地。
[003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放电路还包括与所述预放电阻两端连接的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
[0031]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四使能控制端口;
[0032]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预放电阻、第十五电阻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预放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0033]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使能控制端口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七电阻连接,并接地。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5]本专利技术的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利用电阻分压的形式,控制正端预放电路,避免打火现象,同时还增加预放电路最小电流检测功能,预放电路短路保护措施。并且可以根据预放电阻功率,灵活的设置其他预放电路过流值,设置对应不同的保护延时时间,减少预放电路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正极的电压采集电路的电路图;
[003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充放电正极的电压采集电路的电路图;
[004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预放电路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4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预放电路的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0044]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包括:
[0045]充放电正极C+/P+、充放电负极C

/P

、电池正极B+、电池负极B

、预放电路U、主MOS管M1、检流电阻Ra、第一负载Rb、控制器电容C;
[0046]所述充放电正极C+/P+与所述预放电路U、主MOS管M1、第一负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电正极、充放电负极、电池正极、电池负极、预放电路、主MOS管、检流电阻、第一负载、控制器电容;所述充放电正极与所述预放电路、主MOS管、第一负载、控制器电容连接;所述电池正极与所述预放电路、主MOS管连接;所述充放电负极与所述检流电阻、第一负载和控制器电容连接;所述主MOS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控制器电容、充放电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与所述检流电阻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正极的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使能控制端口、第一电压采集端口;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使能控制端口、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压采集端口与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的正端预放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正极的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使能控制端口、第二电压采集端口;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电阻、充放电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使能控制端口、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蒙柱杏刘文清方伟鹏陈志军张志平刘聪曾国强叶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