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992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属于调配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立体感知装置、决策与服务装置、灌溉装置,还包括中央控制装置;所述立体感知装置用于采集土壤、植被、气象和植被现场硬件信息,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用于计算植被生态需水量,所述决策与服务装置用于制定灌溉方案,所述灌溉装置用于执行灌溉指令;所述立体感知装置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装置计算得出植被生态需水量,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将植被生态需水量再传输给决策与服务装置制定灌溉方案,所述决策与服务装置将灌溉方案传输给灌溉装置执行灌溉指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植被生态需水状况并选择合理的灌溉方式,节约了水资源且有利于植被生长。长。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调配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质成分分析调配系统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关注,且大部分运用在农业作物中,随着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和水资源的匮乏,农田自动灌溉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达到减少劳动力和节水的目的。尤其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农业国家,一般来说,农业用水占去了总用水量的大部分,最近各国频发的大范围干旱,为人们节约用水敲响了警钟。因此高效的自动化控制灌溉技术不但能够有效的节水节能,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然而现有的水质成分分析调配系统采用的灌溉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农业水利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来控制灌溉,而凭经验控制灌溉不能根据土壤含水量及作物的需水量来科学地进行灌溉控制,势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种是采用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土壤含水量,根据土壤含水量来控制灌溉水量,而这种灌溉方式未依靠作物干旱程度的第一手数据实现控制,获得的灌溉水量必有误差,精度不高,现有的水质成分分析调配系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动态地监测植被生态需水状况,灌溉方式粗放、浪费水资源且不利于植被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本专利技术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植被生态需水状况并选择合理的灌溉方式,节约了水资源且有利于植被生长。
[000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包括立体感知装置、决策与服务装置、灌溉装置,还包括中央控制装置;<br/>[0005]所述立体感知装置用于采集土壤、植被、气象和植被现场硬件信息,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用于计算植被生态需水量,所述决策与服务装置用于制定灌溉方案,所述灌溉装置用于执行灌溉指令;
[0006]所述立体感知装置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装置计算得出植被生态需水量,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将植被生态需水量再传输给决策与服务装置制定灌溉方案,所述决策与服务装置将灌溉方案传输给灌溉装置执行灌溉指令。
[0007]进一步地,所述立体感知装置包括土壤传感器、植被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监控设施、模数转换器和无线数据传输设备;
[0008]所述土壤传感器用于测量土壤水分,所述植被传感器用于测量植被水分和长势,所述气象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照、气温、湿度、风速和雨量,所述监控设施用于采集植被、各种硬件设备和灌溉设施的实时图像,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土壤传感器、植被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监控设施采集的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所述无线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装置;
[0009]所述土壤传感器、植被传感器、气象传感器和监控设施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模数转换器进行处理,所述模数转换器再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设备传输给中央控制装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包括无线数据接收设备、中央计算机、植被生态需水计算平台;
[0011]所述无线数据接收设备用于接收立体感知装置传输的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给中央计算机和植被生态需水计算平台计算出植被生态需水量。
[0012]进一步地,所述植被生态需水计算平台包括4个计算模块,分别为面积定额法模块、潜水蒸发法模块、植被蒸散发法模块和水量平衡法模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面积定额法以某一地区某一类型植被的面积乘以其生态需水定额计算得到该种植被的生态需水量,该地区各种植被生态需水量之和即为该地区生态需水总量;此方法适用于基础工作较好的地区与植被类型,如防风固沙林、人工绿洲等生态需水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0014]W=∑Wi=ΣAiri;
[0015]其中,W为植被生态需水总量(m^3),Wi为植被类型i的生态需水量(m^3),Ai为植被类型i的面积(m^2),A通过实际测量得到;ri为植被类型i的生态需水定额(m^3/m^2),r=KcKSPE0,PE0为由气候条件决定的潜在蒸散量,通常由彭曼公式计算;Kc为植物系数,是植物最大实测需水量与最大可能蒸散量的比值,其值的大小与植物种类、林龄、和生长季节的环境状况等有关,常通过试验取得;Ks为土壤水分修正系数,与土壤质地及土壤含水量有关;Ks=ln[(S

Sw)/(Sc

Sw)
×
100+1]/ln101,S为土壤实际含水量;Sw为土壤凋萎含水量;Sc为土壤临界含水量。
[0016]进一步地,所述潜水蒸发法根据潜水蒸发量的计算来间接计算生态需水量,即某一植被类型在某一地下水位的面积乘以该地下水位的潜水蒸发量与植被系数,得到该面积下该植被生态需水量,各种植被生态需水量之和即为该地区植被生态需水总量;该方法适用于干旱区植被生存主要依赖于地下水的区域;计算公式为:
[0017]W=∑Wi=ΣAiWgKc;
[0018]Wgi=a(1

hi/hmax)bE601;
[0019]W为植被生态需水总量(m^3);Wi为植被类型i的生态需水量(m^3);Ai为植被类型i的面积(m^2);Wgi为植被类型i所处某一地下水埋深时的潜水蒸发量(m^3);Kc为植被系数,是有植被地段的潜水蒸发量与无植被地段的潜水蒸发量之比值,常由试验确定;a、b为经验系数;hi为地下水位的埋深(mm);hmax为潜水蒸发极限埋深(mm);E601为601型蒸发皿水面蒸发量(m^3)。
[0020]进一步地,所述植被蒸散发法通过计算植被的蒸散发耗水量来确定植被的生态需水量;一般使用改进后的彭曼公式法计算植被的蒸散发耗水量;
[0021]潜在蒸散发计算公式:ET0=C[WRn+(1

W)f(u)(Ea

Ed)];
[0022]其中,ET0为潜在蒸发量(mm/d);W为与温度有关的权重系数;C为补偿白天与夜晚天气条件所起作用的修正系数;Rn为按等效蒸发量计算得到的净辐射量(mm/d);f(u)是与风速u有关的函数;Ea

Ed为在平均气温中,空气的饱和水汽压Ea与实际平均水汽压Ed之差值(mb);
[0023]实际需水量的计算公式:ET=ET0KEf(s);
[0024]其中,ET为植物实际需水量(mm/d);KE为植物系数,随植物种类、生长发育阶段而异,生长初期和末期较小,中期较大,接近或大于1.0,一般通过试验取得;f(s)为土壤影响因素,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或水分不足时,f(s)主要反映土壤水分状况对植物蒸腾量的影响;
[0025]当θ≥θq时,f(s)=1;
[0026]当θ0≤θ<θq时,f(s)=ln(1+θ)/ln101;
[0027]当θ<θ0时,f(s)=α
·
exp(θ

θ0)/θ0;
[0028]α为经验系数,一般取0.7

0.85;θ为实际平均土壤含水率;θq为土壤水分适宜含水率;θ0为土壤水分胁迫临界含水率,为与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感知装置、决策与服务装置、灌溉装置,还包括中央控制装置;所述立体感知装置用于采集土壤、植被、气象和植被现场硬件信息,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用于计算植被生态需水量,所述决策与服务装置用于制定灌溉方案,所述灌溉装置用于执行灌溉指令;所述立体感知装置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装置计算得出植被生态需水量,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将植被生态需水量再传输给决策与服务装置制定灌溉方案,所述决策与服务装置将灌溉方案传输给灌溉装置执行灌溉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感知装置包括土壤传感器、植被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监控设施、模数转换器和无线数据传输设备;所述土壤传感器用于测量土壤水分,所述植被传感器用于测量植被水分和长势,所述气象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照、气温、湿度、风速和雨量,所述监控设施用于采集植被、各种硬件设备和灌溉设施的实时图像,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土壤传感器、植被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监控设施采集的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所述无线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装置;所述土壤传感器、植被传感器、气象传感器和监控设施将采集的信息传输给模数转换器进行处理,所述模数转换器再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设备传输给中央控制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包括无线数据接收设备、中央计算机、植被生态需水计算平台;所述无线数据接收设备用于接收立体感知装置传输的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给中央计算机和植被生态需水计算平台计算出植被生态需水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生态需水计算平台包括4个计算模块,分别为面积定额法模块、潜水蒸发法模块、植被蒸散发法模块和水量平衡法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积定额法以某一地区某一类型植被的面积乘以其生态需水定额计算得到该种植被的生态需水量,该地区各种植被生态需水量之和即为该地区生态需水总量;此方法适用于基础工作较好的地区与植被类型,如防风固沙林、人工绿洲等生态需水的计算;计算公式为:W=∑Wi=∑Airi;其中,W为植被生态需水总量(m^3),Wi为植被类型i的生态需水量(m^3),Ai为植被类型i的面积(m^2),A通过实际测量得到;ri为植被类型i的生态需水定额(m^3/m^2),r=KcKsPE0,PE0为由气候条件决定的潜在蒸散量,通常由彭曼公式计算;Kc为植物系数,是植物最大实测需水量与最大可能蒸散量的比值,其值的大小与植物种类、林龄、和生长季节的环境状况等有关,常通过试验取得;Ks为土壤水分修正系数,与土壤质地及土壤含水量有关;Ks=ln[(S

Sw)/(Sc

Sw)
×
100+1]/ln101,S为土壤实际含水量;Sw为土壤凋萎含水量;Sc为土壤临界含水量。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成分分析的精准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
水蒸发法根据潜水蒸发量的计算来间接计算生态需水量,即某一植被类型在某一地下水位的面积乘以该地下水位的潜水蒸发量与植被系数,得到该面积下该植被生态需水量,各种植被生态需水量之和即为该地区植被生态需水总量;该方法适用于干旱区植被生存主要依赖于地下水的区域;计算公式为:W=∑Wi=∑AiWgiKc;Wgi=a(1

hi/hmax)bE601;W为植被生态需水总量(m^3);Wi为植被类型i的生态需水量(m^3);Ai为植被类型i的面积(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斌顾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清大云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